java設計模式--概念

設計模式的概念:
http://c.biancheng.net/design_pattern/ 全面單比較簡潔
它是解決特定問題的一系列套路,是前輩們的代碼設計經驗的總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反覆使用。
其目的是爲了提高代碼的可重用性、代碼的可讀性和代碼的可靠性。
學習設計模式的意義:
使程序設計更加標準化、代碼編制更加工程化,使軟件開發效率大大提高,從而縮短軟件的開發週期。
使設計的代碼可重用性高、可讀性強、可靠性高、靈活性好、可維護性強。

設計模式原則:
總原則:開閉原則 (對擴展開放,對修改關閉) 軟件實體包含: 項目中劃分出的模塊,類與接口,方法

里氏替換原則: 簡單講: 子類繼承父類時,除添加新的方法完成新增功能外,儘量不要重寫父類的方法。
依賴倒置原則: 要面向接口編程,不要面向實現編程。依賴倒置原則的目的:通過要面向接口的編程來降低類間的耦合性
單一職責原則: 這裏的職責是指類變化的原因,單一職責原則規定一個類應該有且僅有一個引起它變化的原因,否則類應該被拆分
接口隔離原則: 儘量將臃腫龐大的接口拆分成更小的和更具體的接口,讓接口中只包含客戶感興趣的方法
迪米特法則: 如果兩個軟件實體無須直接通信,那麼就不應當發生直接的相互調用,可以通過第三方轉發該調用
合成複用原則: 儘量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繼承。

總體來說設計模式分爲三大類(按照目的來區分):
創建型模式,共五種:工廠模式、抽象工廠模式、單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工廠(Factory Method)模式:定義一個用於創建產品的接口,由子類決定生產什麼產品。
抽象工廠(AbstractFactory)模式:提供一個創建產品族的接口,其每個子類可以生產一系列相關的產品。
單例(Singleton)模式:某個類只能生成一個實例,該類提供了一個全局訪問點供外部獲取該實例,其拓展是有限多例模式。
建造者(Builder)模式:將一個複雜對象分解成多個相對簡單的部分,然後根據不同需要分別創建它們,最後構建成該複雜對象。
原型(Prototype)模式:將一個對象作爲原型,通過對其進行復制而克隆出多個和原型類似的新實例。

結構型模式,共七種:適配器模式、裝飾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觀模式、橋接模式、組合模式、享元模式。
適配器(Adapter)模式:將一個類的接口轉換成客戶希望的另外一個接口,使得原本由於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類能一起工作。
裝飾(Decorator)模式:動態的給對象增加一些職責,即增加其額外的功能。
代理(Proxy)模式:爲某對象提供一種代理以控制對該對象的訪問。即客戶端通過代理間接地訪問該對象,從而限制、增強或修改該對象的一些特性。
外觀(Facade)模式:爲多個複雜的子系統提供一個一致的接口,使這些子系統更加容易被訪問。
橋接(Bridge)模式:將抽象與實現分離,使它們可以獨立變化。它是用組合關係代替繼承關係來實現,從而降低了抽象和實現這兩個可變維度的耦合度。
組合(Composite)模式:將對象組合成樹狀層次結構,使用戶對單個對象和組合對象具有一致的訪問性。
享元(Flyweight)模式:運用共享技術來有效地支持大量細粒度對象的複用。

行爲型模式,共十一種: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觀察者模式、迭代器模式、責任鏈模式、命令模式、備忘錄模式、狀態模式、訪問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釋器模式。
策略(Strategy)模式:定義了一系列算法,並將每個算法封裝起來,使它們可以相互替換,且算法的改變不會影響使用算法的客戶。
模板方法(TemplateMethod)模式:定義一個操作中的算法骨架,而將算法的一些步驟延遲到子類中,使得子類可以不改變該算法結構的情況下重定義該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驟。
觀察者(Observer)模式:多個對象間存在一對多關係,當一個對象發生改變時,把這種改變通知給其他多個對象,從而影響其他對象的行爲。
迭代器(Iterator)模式:提供一種方法來順序訪問聚合對象中的一系列數據,而不暴露聚合對象的內部表示。
職責鏈(Chain of Responsibility)模式:把請求從鏈中的一個對象傳到下一個對象,直到請求被響應爲止。通過這種方式去除對象之間的耦合。
命令(Command)模式:將一個請求封裝爲一個對象,使發出請求的責任和執行請求的責任分割開。
備忘錄(Memento)模式:在不破壞封裝性的前提下,獲取並保存一個對象的內部狀態,以便以後恢復它。
狀態(State)模式:允許一個對象在其內部狀態發生改變時改變其行爲能力。
訪問者(Visitor)模式:在不改變集合元素的前提下,爲一個集合中的每個元素提供多種訪問方式,即每個元素有多個訪問者對象訪問。
中介者(Mediator)模式:定義一箇中介對象來簡化原有對象之間的交互關係,降低系統中對象間的耦合度,使原有對象之間不必相互瞭解。
解釋器(Interpreter)模式:提供如何定義語言的文法,以及對語言句子的解釋方法,即解釋器。

面向面試的過程中,問道的設計模式並不是很多,大概有
參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94767927
單例模式,工廠模式,觀察者模式,外觀模式,模板方法模式,狀態模式,裝飾器模式,代理模式、策略模式,

單例模式:保證被創建一次,節省系統開銷。
工廠模式(簡單工廠、抽象工廠):解耦代碼。
觀察者模式:定義了對象之間的一對多的依賴,這樣一來,當一個對象改變時,它的所有的依賴者都會收到通知並自動更新。
外觀模式:提供一個統一的接口,用來訪問子系統中的一羣接口,外觀定義了一個高層的接口,讓子系統更容易使用。
模板方法模式:定義了一個算法的骨架,而將一些步驟延遲到子類中,模版方法使得子類可以在不改變算法結構的情況下,重新定義算法的步驟。
狀態模式:允許對象在內部狀態改變時改變它的行爲,對象看起來好像修改了它的類。
裝飾器模式:被用於多個 Java IO 類中。
代理模式: 爲其他對象提供一種代理以控制對這個對象的訪問
策略模式: 定義一系列的算法,把它們一個個封裝起來, 並且使它們可相互替換。
後面會把每一個模式整一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