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分半書”到“諸體相摻”——王賓湖先生與書法

沈文華

現年74歲的滬上著名書法家王賓湖被譽爲“海上一怪”,現爲上海市趙樸初研究會特邀理事、香港國畫院副院長、日本東京中國書畫院特聘高級院士 。筆者曾於2017年7月撰寫《肅然絕俗、積德行善----評“海上一怪”王賓湖書法》,在“中國國際新聞”等媒體刊發後,引起讀者的廣泛關注。2019年11月,被“中國國際新聞網”評爲“中國國際影響力書法藝術家”。

“淒悽風雨遙相憶,五十年前舊板橋。”時隔兩年多,王賓湖又復訪增訪上海、浙江、江蘇和江西等地一百多家寺院,縱情翰墨間,廣交僧佛香客。交往上海復旦大學、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外國語學院的師生,赴中國美院以及桐廬等各地美術書法創作基地創作,喜結書法同道。書法佳作流傳東南亞、臺灣、韓國、新加坡、日本和歐美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五臺山、九華山、普陀山和白露山等名剎古寺。其作品還被2015年12月絲綢之路“世界文化小姐”大賽指定爲大會惟一的頒獎禮品。2019年6月“香港世界百歲論壇”饋贈禮品。“高山流水覓知音”書法作品榮獲2009年第二屆中日名家交流展最高獎“金櫻獎”。

“君生蘭渚旁,熟精種藝方。”王賓湖先生,1946年7月出生於“蘭花之鄉”浙江蘭溪蘭江之畔,其祖輩經營百年老字號蘭溪十大名店“七步齋筆墨老莊”。青年時代拜海派名家白露山樵童之風入室弟子蔡志瀛爲師,又緊隨上海美專山水畫教授吳文質研習書畫,先後得到鄧白、丁仃等三十多位著名書畫家的指點,習碑臨帖鄭板橋體已五十多年。

鄭板橋(1693-1766),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揚州八怪”代表人物,自稱爲“六分半書”的書法,歷來頗受爭議,古時便被正統書家認爲是“野狐禪”。中青年時期的鄭板橋把其草隸篆融爲一體,再引入繪畫元素,終於自成一家。今人學研鄭板橋的書家很多,但大多是把鄭板橋的字體“模式”化了。

“下筆別自成一家,書畫不願常人誇。”王賓湖先生,追求書體的傳承與創新,在書道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靜穆活潑、拙形拙神之“海上一怪”的書法風格。鄭板橋字體的精髓在於千變萬化,同一個字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作品中寫法都不一樣,至於怎麼寫,完全是現場發揮、因地而宜。自出機抒,生意勃發。

“對客揮毫寫屏幛,畫成一縷日痕斜。”王賓湖先生家居住在上海龍華寺附近,常常前往周邊寺院習字獻書法。閔行區佛教協會會長、七寶教寺慧平主持,將其書法作爲禮品送往臺灣和日本寺院。近年,他還先後赴訪上海的七寶教寺、靜安寺、寧國禪寺、明因寺、玉佛寺、龍音寺;江蘇的蘇州蘭風寺、法螺寺和天平寺,泗州禪寺、揚州大明寺、吳江圓通寺、宜興大覺寺和南嶽禪寺、鹽城彌陀寺、無錫南禪寺和甘露禪寺;浙江的金華金弘禪寺、九峯寺和安國禪寺,溫州雁蕩山普明禪寺,嘉興香海禪寺,新安江福公寺、括蒼山萬福禪寺,蘭溪白露山寺和蘭蔭寺;江西的修水九峯山雲巖寺、廬山九江黃龍寺、上饒琅邪山護國寺等等。穿行於禪佛曲廊,茶香會友靜心修行,聆聽晨鐘暮鼓,禪室砌磋藝道,書法藝術日漸精進。

“興來散筆揮篔簹,風枝露葉相低昂。”閱他微信圈刊發赴各地書寫的衆多佳作,不難發現,他有不少的作品都將諸種書體相摻雜,如有的是隸草相摻,有的則是以隸爲主,帶有篆意和雜以行草,更有的是以其收藏奇石根雕藝術靈感相揉其中的倚側變體,奇思妙想。擬畫擬文擬詩終擬字,“天趣淋漓,煙雲滿幅。”將蘭竹石“人格化”了。

“諸體相雜”的書法,獨闢蹊徑的創作意識,主要是強化了字體中篆隸的成份,引入了鄭板橋“亂石鋪街”理念以及畫蘭的撇葉法等繪畫要素。王賓湖先生真氣真意真趣,書法多奇氣,則雜以篆隸,行草亦有似蘭竹者,從“六分半書”到“諸體相摻”,使其書法創作樣式發揮到瀟灑自如的極致。

“吳君何從得此本,尺幅之勢千尋強。”他書法的整體特徵是具有畫意,或者說他以作畫的方式進行書法創作,尤其是擅長四尺整張的大字書寫獨具個性風格。其四個字的大字書法十分精妙,引畫意入書,在一種富有無盡的力道的變化中,以墨韻和行筆含蘊哲理歷史、線條運用打着深刻的思緒意味和滄桑的印記。

“興酣率爾弄筆墨,滿堂何事蒼煙封。”密集字體的書寫,四尺整張控制在十六字內,隨手寫來,自然天成,字體摻雜真、篆、隸體勢,功力和趣味兼具。有的行草爲主,頗見性情,顯然“無意於佳乃佳”。尤其是書寫扇面字體最難,以其篇幅小而難於結構。其樣式的大小肥瘦、筆意的輕重、粗細長短、行與行之間的錯落揖讓、運筆情感上的收放節奏、空間形式的虛實、佔用與留白等等,都體現繪畫式的“諸體相摻”的創作手法。

“每憶揚州鄭板橋,縱橫筆墨興何饒。”王賓湖先生筆情縱逸,隨意揮灑,蒼勁豪邁。他常年奔走在江南各地寺院,赴訪溫州雙潮紅豆杉基地和雙潮植物園,串客出席上海大型慈禧愛心及公益專項基金會活動,參加浦東新區及其他企業家聯合會互動,高鐵機場賓館碼頭以書會友結識外國友人與國內各地出差和旅遊的教授學者、舞蹈婺劇京劇演員、空姐、建築師、醫生、作家畫家、軍人、科技人員、農民工子弟、中學校長、青少年朋友等等。他說,他的書法常年參加各地寺院善舉義拍,爲慈善事業敬獻愛心,也受到羣衆的喜愛。在江蘇寺院義拍,有一幅四尺書法“寧靜致遠”被拍賣一萬元。王賓湖不求索取作奉獻,可謂“筆性墨情”,皆以其人性情爲本。

“瘦幹欲上轉欹側,如敲水檻送晝涼。”不同的場境,不同的寺院,不同的對象,產生出一個個敏感的瞬間,一個個思維的焦點和亮點,一個個闡釋不盡的獨到發現。隨之創作出一幅幅書法作品,千變萬化,離奇蒼古而又能細秀妥帖。這些精妙的記錄,餘韻嫋嫋,挾帶着文字的趣味,書藝的安頓,情緒的哲思,會共同釀造出一個不斷增長的意識空間,這個空間的情緒將是超常的豐饒。

“淨室空山氣味長,百年榮悴只尋常。”雅俗共賞的“海上一怪”書法作品,灑脫秀美,書卷氣濃郁,已進入平常百姓家,逐漸會爲世人所推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