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代的逆行天使

每一個逆行的身影背後,都或多或少的藏着可歌可泣的故事,偶然間刷到科室總帶教慧慧老師發的一個朋友圈,描述的是剛上小學的兒子手繪一幅媽媽穿着防護服的模樣。這張簡單的圖片,是小朋友積攢多少天的思念才匯聚而成的呀。因爲疫情的特殊性,讓太多的醫務人員有家回不去,有飯喫不成。


與其說這是一個媽媽,倒不如“戰士”一詞來得實在。2020年的這場急剎車,讓醫務人員變身成了戰士。抗擊疫情的這場“戰爭”和傳統的戰爭不盡相同,前線的主體不再是男性軍人,而是女性佔大多數的醫護人員。有報道彙總過部分地區出征人員,其中提到揚州大學附屬醫院派出純女性團隊,西安交大第二附屬醫院支援人數中,女性佔到90%。這樣的數據比比皆是,到底是什麼力量促使這場戰役更換了作戰者。

我想,或許可以把它歸結於一種母性,一種無私無畏,一種深沉的愛。因爲母性,潛在隱藏着太多瑣碎的深情。她們能火速投入疫情中,是一種必然。醫務人員,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人,李蘭娟院士就說過這麼一句話,“我不是英雄,只是有人需要我。”在疫情面前,她們選擇放棄家人,去完成一個醫護人員的使命。英雄的別稱,應該叫做不願旁觀的普通人。

25歲的江世娥,不讓抱孩子的老公靠近。於是便有了穿着護士服的媽媽在路邊狼吞虎嚥,一米開外的爸爸抱着孩子默默注視的畫面。


這些日子,我們既看到了鐵骨錚錚的鋼鐵男兒,也驚喜地看到了越來越多勇敢無畏的女性,衝在抗疫最前線。 無論是醫護一線,工地現場,還是城市角落,處處可見她們的身影。 她們,不再是柔弱的代名詞,而是衝鋒陷陣,爲家國貢獻,爲人民服務的頂樑柱與主心骨。

一場突如其來的"鬥爭",讓太多不明所以的醫務人員火速投入其中,除夕之夜,接到通知立馬動身去一線。這就是醫務人員的效率。大學室友,在疫情剛有苗頭的如期休年假,還沒入家門都被告知需要加班,需要立即返崗。科室的小姐姐們,計劃出行的種種都被加班取代。特殊時期,手機24小時待命,隨時替補。

他們都說疫情下的你們是衆人矚目的英雄,而我只知道,你是一個被兒子惦記的媽媽,被爸媽惦記的孩子。和在一線的朋友小聊過幾句,她說他們工作組有個約定,來年今天,一定要重返武漢,看櫻花盛開的模樣。這是女孩子們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心願,二月過去了,迎來了三月,也迎來了春天,和風送暖,春風十里把愛灑滿人間。有這麼一羣有愛的女孩子們在拼了命的守護着這裏,來年的櫻花一定會美到極致。

古有花木蘭,後有娘子軍,然而,像此次抗擊疫情一樣由女性作爲前線主體力量的狀況,幾乎是史上從未有過的。也正是有這麼一羣有愛的逆行天使們,我相信,這場與冠狀病毒鬥爭的戰役,我們的勝利指日可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