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遺產》:數字時代的死亡社交,你希望如何被人們記住?

文丨嵐淚軒兒

生活在數字時代的我們,依託互聯網的便捷,幾乎每個人都有着各種各樣的網絡賬號,例如微信、QQ、支付寶、微博、豆瓣等,在社交平臺上,記錄着我們的喜怒哀樂,記錄着我們的生活軌跡,記錄着我們心底的小祕密。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我們去世了,我們的網絡賬號應該怎麼辦?

除了如微信、支付寶裏邊看得見的實實在在的錢以外,還有屬於我們的精神財富,作爲虛擬財產要如何處理呢?

在《網上遺產:被數字時代重新定義的死亡、記憶與愛》一書中,美國作者伊萊恩·卡斯凱特將自己十餘年,對人們處理“網上遺產”的案例整理成書。她希望讓更多人知道並瞭解“網上遺產”,從而引導人們關注數字時代的死亡社交。

伊萊恩·卡斯凱特是一名優秀的心理學家,她從2006年就開始注意互聯網時代死亡的法律與倫理。在我們離開後,我們在網上的私人信息並不會憑空消失,而會成爲一種前所未有的遺產:“數字遺產”。“網上遺產”成了人類在互聯網時代的共同問題。

顯然,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在處理那些明顯屬於財產範圍內的虛擬遺產外,也要將我們所留下的“數字足跡”當作數字遺產的一部分。

一、什麼是網上遺產?

網上遺產,又稱爲數字遺產,是指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所有的網絡權益和財產。數字遺產是互聯網在人類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快速成爲個人數字檔案中心的背景下出現的,包括個人網絡相冊、文件、信函和視頻等形式。

在你死後,對你的網絡存在很重點東西有:你的資產、你的自傳、未經過你授權的傳記、你的檔案,還有你的卷宗等。

數字遺產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1.數字化財產:即虛擬財產交易使用到的虛擬貨幣,是以網絡銀行中的貨幣爲代表的,如支付寶或者微信上的餘額,Q幣、遊戲幣、比特幣等。

2.個人信息類:即網絡用戶在網絡上所擁有的個人賬號、密碼、個人檔案等信息;

3.虛擬財產類:如聊天記錄、郵件發送記錄;我們在朋友圈、微博等平臺留下的生活記錄,照片、音頻、網絡日誌、視頻等數字資源作品,這些可稱爲精神遺產。

網上遺產是否可以繼承?

對於這些網上遺產,如果沒有寫有遺囑的情況下,是否可以由親屬繼承呢?

微信餘額、支付寶裏的錢怎麼辦?

根據支付寶給出來的官方信息:只要按照《繼承法》相關規定提供必要的手續,支付寶裏面的錢是可以依法繼承的。但是你需要提供你爸是你爸,你兒子是你兒子的各類證明,才能保證繼承這筆錢,要不然,這些錢你依然拿不到。

微信、QQ、王者農藥等賬號可以繼承嗎?

答案是不可以的。

騰訊公司表示,QQ、微信等賬號將依據用戶協議和法律法規處理,如果遇到此類問題,用戶可以跟騰訊公司取得聯繫,公司會根據用戶協議的內容:如果用戶停止使用本軟件及服務或服務被終止或取消,騰訊可以從服務器上永久地刪除數據。騰訊沒有義務返還任何數據。這表示,QQ、微信賬號是無法繼承的。

對於網上遺產是否應該被繼承,一直很有爭議,2020年全國兩會開幕在即,今年兩會一個值得關注點的是,遊戲賬號、QQ號等虛擬財產能否繼承被寫進了民法草案。

而作爲90後甚至00後,已經開始對自己的網上遺產做安排,把自己的支付寶、遊戲賬號等數字財產寫入遺囑,他們希望這些數字遺產由家人繼承。

三、死亡社交,你希望如何被人們記住?

當你的呼吸變成空氣,身體變成泥土之後,你希望自己如何被人記住?

從古至今,多少人希望自己可以長生不老,雖然現在依然無法滿足人們對長生的需求,但是,數字記憶可以讓人在這個世界上永遠地存在下去。對於死亡,也許需要重新定義。

對於失去親人或者朋友的人而言,保留逝者的社交媒體賬號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雖然他們不在了,但是,他們依然還是家庭的重要成員。

從無形的記憶到有形的數字展示,我們可以從親人或者朋友留下的社交媒體賬號上,看到他們曾經的模樣,悼念他們的靈魂,甚至可以在網絡上給他們留言。

全球公墓是世界上最早的在線公墓和紀念網站。遊客可以參與其中,分享故事、回憶照片,留下虛擬的鮮花,給逝者寫信息等方式悼念他們。

無獨有偶,在香港,政府開設了一個在線紀念網站,希望鼓勵火葬和其他可持續的埋葬方式。當“至愛”被火化或者埋葬在香港公墓,可以在網站上爲其設立紀念網站。

書中作者提到

在21世紀初,一項關於哀悼者在網上墓地等虛擬紀念頁面上交流的研究顯示,只有約30%的人會與逝者交談。10年後,我將自己研究的臉書上5個紀念頁面的近1000條帖子列成表格,其中77%的內容都是說給逝者聽的。

大家希望和逝者取得關聯,即使知道這些聲音他們聽不見,這些文字他們看不到,但在這樣的關聯可以讓自己有個心裏的寄託,同時,讓曾經活在我們身邊的親人朋友,依然和我們在一起,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一項新研究表明,在半個世紀之內,臉書可能會被死人佔領——屆時,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網絡的用戶羣體中,已去世的用戶會比活着的活躍用戶還多。

“數百萬的死亡用戶在社交媒體上游蕩,卻很少社交”的謠言上完全真實的,臉書已成爲世界上最大的“墓地”。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死後,曾經只屬於自己的隱私被朋友或者家人看到。

也許,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無奈,只能在虛擬的網絡世界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我們努力塑造成爲一個人們眼中的有責任感、非常正能量的人,不希望有朝一日被人看穿自己所有的祕密。

你希望自己的遺產在這個世界上永遠地存在下去,還是希望你的數字足跡完全消失?無論你選擇哪一個,伊萊恩·卡斯凱特著的《網上遺產》,能讓你有更深的思考和感悟,讓你聆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