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reshat redis 安裝

1. 下載地址:

$ wget http://redis.googlecode.com/files/redis-2.6.13.tar.gz

2. 解壓縮

$ tar xzf redis-2.6.13.tar.gz

3. 編譯

$ cd redis-2.6.13

$ make

$make install

$cp redis.conf /etc/

參數介紹:

make install命令執行完成後,會在/usr/local/bin目錄下生成本個可執行文件,分別是redis-server、redis-cli、redis-benchmark、redis-check-aof 、redis-check-dump,它們的作用如下:

redis-server:Redis服務器的daemon啓動程序

redis-cli:Redis命令行操作工具。也可以用telnet根據其純文本協議來操作

redis-benchmark:Redis性能測試工具,測試Redis在當前系統下的讀寫性能

redis-check-aof:數據修復

redis-check-dump:檢查導出工具

4. 修改系統配置文件,執行命令

a) echo vm.overcommit_memory=1 >> /etc/sysctl.conf

b) sysctl vm.overcommit_memory=1 或執行echo vm.overcommit_memory=1 >>/proc/sys/vm/overcommit_memory

使用數字含義:

0,表示內核將檢查是否有足夠的可用內存供應用進程使用;如果有足夠的可用內存,內存申請允許;否則,內存申請失敗,並把錯誤返回給應用進程。

1,表示內核允許分配所有的物理內存,而不管當前的內存狀態如何。

2,表示內核允許分配超過所有物理內存和交換空間總和的內存

5. 修改redis配置文件

a) $ cd /etc

b) vi redis.conf

c) 修改daemonize yes---目的使進程在後臺運行

參數介紹:

daemonize:是否以後臺daemon方式運行

pidfile:pid文件位置

port:監聽的端口號

timeout:請求超時時間

loglevel:log信息級別

logfile:log文件位置

databases:開啓數據庫的數量

save * *:保存快照的頻率,第一個*表示多長時間,第三個*表示執行多少次寫操作。在一定時間內執行一定數量的寫操作時,自動保存快照。可設置多個條件。

rdbcompression:是否使用壓縮

dbfilename:數據快照文件名(只是文件名,不包括目錄)

dir:數據快照的保存目錄(這個是目錄)

appendonly:是否開啓appendonlylog,開啓的話每次寫操作會記一條log,這會提高數據抗風險能力,但影響效率。

appendfsync:appendonlylog如何同步到磁盤(三個選項,分別是每次寫都強制調用fsync、每秒啓用一次fsync、不調用fsync等待系統自己同步)

6. 啓動redis

a) $ cd /usr/local/bin

b) ./redis-server /etc/redis.conf

7. 檢查是否啓動成功

a) $ ps -ef | grep redis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