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討論問題

最近看到很多同學討論會出現很多的情況,導致問題無法有效的得出結論。

簡單歸總一下幾類問題:

1、雞同鴨講,各說各話,各自都不在各自的頻道到,幾乎就沒有聽懂各自在說什麼。

2、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從各自的視角出發,都是對的,但是就是遲遲無法達成一致。

3、對方都有錯,誰也說不服不了誰,總能從對方的觀點中找不一兩個badcase還反駁觀點。

4、對人不對事,只要是誰的觀點就一定不對,聽不都用聽。

幾類問題都算的上是比較常見的問題吧,那麼如何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呢?其實可以溝通確認一種溝通方式來解決和避免這積累問題。

首先我們要有幾個先驗知識&原則。

沒有絕對的真理,也就沒有正確的方案。

我們知道常用的知識工具就只有兩種,一種是歸納,一種是演繹。

歸納的方式因爲是基於經驗提煉出來的共性,根據黑天鵝的邏輯,幾乎一定是可以舉出反例的。演繹的核心邏輯基本是,因爲A,所以B;如果希望B是真,那麼A就必須是真,而A也有其爲真的前提,以此類推,那麼一個方案要覺得正確,就需要有一個絕對真理作爲第一因。事實上人類文明幾千年,至今也沒有找出這個第一因是什麼東西,最後都只能是上帝。

如果我們試圖通過歸納和演繹兩種方式找到所謂的絕對正確答案,幾乎是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又爲何認爲自己一定是對的。當然我們無法找到絕對正確的答案,但是還是可以找個相對對的解決方案的。

對事不對人是第一原則。

這裏提到的問題,是指工作問題,在工作上的討論,我們一定是基於誰有理聽誰的,而不是誰大聽誰的,自然也不是誰權威聽誰的。除了背鍋,沒有半毛錢的用。我們去討論一個問題一定不是爲了針對誰對誰錯,一定是爲了得出一個最優解。

如果不是針對事情進行討論,那麼基本上很難完成一個事情的討論。

如何纔能有一個好的討論呢?

拉齊目標

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拉齊目標,爲什麼呢?因爲所有的推論都需要有個邏輯起點,我們認爲這個邏輯起點作爲先驗真理,基於這個點來進行推演,才能得出比較合理的理解。

而根本沒有覺得的真理,所以兩個人要討論就必須要共同確認一個大家都可以認同的相對整理。如果都無法認同目標,其實很難討論,基本會有分歧,也容易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

所以討論問題,一定要先在目標上達成一致,我們共同認爲的對的東西是什麼?我們基於這個認知來討論。

如果目標無法拉齊,那一定要先把拉齊目標本身作爲一個問題,先討論清楚再說。

拉齊問題

目標是討論的前提和基礎,而問題纔是一次討論的核心論點,參與討論的人,必須要先知道我們具體討論的究竟是個什麼問題,如果連問題都不清楚,基本大家說話就不可能在一個頻道上。

討論問題的各方應該先嚐試說一下自己對於問題的理解,同時也要充分的聽明白別人對於問題的理解,嘗試從各自的視角高明白問題究竟是什麼。如果問題都無法達成一致。無法進行。

擺事實講道理

問題討論的各方,應該嘗試從問題角度出發,給出自己的立場、解決方案等等等,同時不能只給感覺,還要給論據。應該嘗試從方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邏輯性出發,嘗試找一些數據上的、定性上的、邏輯上的論據來支撐自己的解決方案。

充分討論

認知的分析別人的方案和視角,嘗試理解其優勢,同時也嘗試給出其不足之處,但是不足之處一定是以目標、問題爲起點的不足,切忌不能脫離目標、問題來看不足。

嘗試把各方觀點可以完全擺在檯面上,嘗試一起歸攏或者決策,或共同決策選擇其中對於目標最優的方案,或者通過取長補短提取出新的解決方案。如果確實出現了兩個或者多個方案各有優劣的情況,可以嘗試多增加一些信息輸入,比如拿出更多的數據,案例等等,來讓各個方案的優劣更爲明確和可比較。

如果信息已經非常充分了,仍然沒有結論,這時候再引入leader,或者引入更多的第三者,或者尋找專業人士的答案,以此來確認一個方案。這個方案即使用來執行的,不管是否有分歧,討論各方應該按照該角度進行執行。

引入leader的點不在於讓leader拍腦袋做決定,然後當個背鍋俠,而是在於leader所掌握的信息更多,肯定決策更爲可信。引入第三者的角度不是來當裁判,而是嘗試從羣體共識的角度來打開分歧點。引入專家的角色,可以有新的思路來進行方案完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