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tful博客推荐及个人笔记(面试会问)- 一种接口风格

restful和http的区别 - https://blog.csdn.net/l18848956739/article/details/79867634

(一)  首先REST只是一种风格,不是一种标准
(二)  REST是以资源为中心的
(三)  REST充分利用或者说极端依赖HTTP协议
 
一.对于今天正在吸引如此多注意力的最纯粹形式的 REST Web 服务,其具体实现应该遵循以下基本设计原则:
 
1.1.显式地使用不同的 HTTP 请求方法
1.2.无状态
1.3.公开目录结构式的 URI(通过逻辑URI定位资源)。
 
1.1.显式地使用不同的 HTTP 请求方法
 
    我们在 Web 应用中处理来自客户端的请求时,通常只考虑 GET 和 POST 这两种 HTTP 请求方法。实际上,HTTP 还有 HEAD、PUT、DELETE 等请求方法。而在 REST 架构中,用不同的 HTTP 请求方法来处理对资源的 CRUD(创建、读取、更新和删除)操作:
 
    若要在服务器上创建资源,应该使用 POST 方法。 
    若要检索某个资源,应该使用 GET 方法。 
    若要更改资源状态或对其进行更新,应该使用 PUT 方法。 
    若要删除某个资源,应该使用 DELETE 方法。

理解RESTful架构 - https://www.ruanyifeng.com/blog/2011/09/restful.html 
Rest : 表现层状态转化 = 表现层 + 状态转化

我们把"资源"具体呈现出来的形式,叫做它的"表现层"(Representation)。

比如,文本可以用txt格式表现,也可以用HTML格式、XML格式、JSON格式表现,甚至可以采用二进制格式;图片可以用JPG格式表现,也可以用PNG格式表现。

URI只代表资源的实体,不代表它的形式。严格地说,有些网址最后的".html"后缀名是不必要的,因为这个后缀名表示格式,属于"表现层"范畴,而URI应该只代表"资源"的位置。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应该在HTTP请求的头信息中用Accept和Content-Type字段指定,这两个字段才是对"表现层"的描述。

通俗地说就是客户端向请求资源时的资源规范约束,如不是用.html后缀等。

状态转化(State Transfer)

访问一个网站,就代表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的一个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势必涉及到数据和状态的变化。

互联网通信协议HTTP协议,是一个无状态协议。这意味着,所有的状态都保存在服务器端。因此,如果客户端想要操作服务器,必须通过某种手段,让服务器端发生"状态转化"(State Transfer)。而这种转化是建立在表现层之上的,所以就是"表现层状态转化"。

客户端用到的手段,只能是HTTP协议。具体来说,就是HTTP协议里面,四个表示操作方式的动词:GET、POST、PUT、DELETE。它们分别对应四种基本操作:GET用来获取资源,POST用来新建资源(也可以用于更新资源),PUT用来更新资源,DELETE用来删除资源。(显式使用,而不是一味地使用get/post)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