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井離鄉的愁

我的鄉愁是這樣

不知道在那裏看到鄉愁這個主題,勾起二年十年來的記憶,記憶力似乎有一篇鄉愁的詩文我背誦過,但時間這件強大的武器幾乎抹滅了我這段記憶,只還記得這是余光中他老人家的詩文,回家我查閱了資料才又重新讀了一遍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正所謂“初聞不知曲中意,在聽已是曲中人”啊,我闊別千餘里的故鄉啊,此刻正在異地的夢裏盪漾,彷彿我又回到了久違的童年。

我哥哥大我三歲,上學時他比我整高了三個年級。那時候我們那裏還沒有幼兒園,我甚至不知道這世上還有幼兒園這種專供小小孩上學的地方,幼兒園這個詞語都是隨着我慢慢長大然後進入我的腦海。我們村子極小,人口也少,上學的地方是伐木時代遺留下來的一間工棚,就連老師都是伐木工人裏最有文化的人兼任,哥哥和我就在這裏啓蒙。哥哥上一年級我就跟在他屁股後面,老師在上面教aoe,我就跟着他們讀aoe,他們是正式學生,我是跟着玩的,讀着讀着就不耐煩了,我就開始搗亂,這時候老師就會把我趕出去,而我也會負氣出走,嘴裏還嘟囔着“我不給你讀書了”。

我一點點長大,哥哥上了初中而我也到了小學四年級,這時候我已經能識許多字了,也明白了一些粗淺的道理,比如上課就要好好聽老師講課,不能在課堂上搗亂;比如被老師訓了,不能負氣出走;比如讀書是給自己讀的,不是給老師讀的。每次星期五的時候,就很盼望哥哥回家,因爲他每次回家總能帶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我做完作業就能跟他一起玩,具體都有些什麼,現在確是忘卻了,只清晰的記得有一次他回家就拿了砍柴的柴刀砍了一截木頭,手臂般粗細,大概七八釐米長,他把一頭用刀削尖,另一頭一釐米左右的位置削一道淺淺的轍子,然後不知從那裏能出一顆小小的鋼珠,鑲在木頭尖的那頭,又找來一根棍子,在棍子的一頭繫上一根大概一米長的細繩,東西製作完畢開始玩。只見他把繩子仔細的纏繞在木頭上削的那道轍子裏,左手把鑲嵌鋼珠的那頭放在地上扶住,右手用力一拉,那一截尖木頭就在地上旋轉起來了,轉一會兒勢緩了,哥哥就用手裏的鞭子給它用力一抽,那木頭就又急速轉動了起來。我覺得這東西太神奇,我能理解他會轉動是因爲底部的鋼珠,但抽它它會轉的更快,這我理解不了,就是覺得很神奇,哥哥告訴我這就“牛牛”,隨着我慢慢長大才知道他的學名叫陀螺,

玩累了我就把哥哥的課本翻出來,讀上面的字。因爲有跟着哥哥上小學的經驗,這使我在那間工棚裏出盡了風頭,老師教的我都會我都學過。那麼以後上了初中我也能這樣,我就把哥哥背過的那些詩文全都背下來,以後我上了初中豈不是好多東西我都會。基於這樣的幼稚的心理,我背了余光中先生的《鄉愁》,那時並不明其中意,只是覺得寫得好,好在那裏呢?好在字數一樣多;好在詞語很優美;唯一的不足便是詩句裏出現了“墳墓”這個不好的詞語,這個詞語爲什麼不好?不知道。那時我還讀了一篇名叫《金盒子》的散文,大意是說作者有一個哥哥,他們感情很好,他哥哥病故了,他哥哥留給他唯一的念想就是那隻金盒子,後來他母親又給他添了一個弟弟,他很愛他的弟弟,把哥哥留下的金盒子個弟弟玩,但老天又給他開了個玩笑,奪走了他的弟弟,在後來二老雙雙離世,留下他一個人在茫茫人間踽踽獨行,我很佩服那個作家,他的情感能在我小小的腦袋裏引起共鳴,這是我對“鄉愁”這個詞語有了最初的認知和情感。

什麼是鄉愁?鄉愁是家,我在十萬大山這頭,家在十萬大山那頭;什麼是鄉愁?鄉愁是親人,我在思念的這頭,親人在思念的那頭;什麼是鄉愁?鄉愁是童年,我在時間這頭,童年在時間那頭;少年不識鄉愁,而今嚐盡鄉愁,化作一聲輕輕的嘆息。

願世間所有的背井離鄉,都不在是爲了榮歸故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