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MC抽样与LDA参数求解

一、 MCMC抽样

也许读者会觉得诧异,为什么在一本介绍主题模型的书中却看到了抽样的知识?作者是不是偏题了?

答案当然是没有。

相信你应该听说过有一门课程叫做统计学,在这门课程中,抽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统计学的研究者们想要了解一个总体的某些参数时,他们的方案是,先去抽样获得样本,通过样本参数去估计总体参数。比如,想知道某财经高校学生们(总体)的平均月消费水平(总体参数),做法是:a.先抽样一部分样本,如从每个学院抽取20个人去调查他们的月消费水平,假设有20个学院,那么就获得了400个人(样本)的月消费水平;b.算出这400个样本的平均月消费水平(样本参数);c.可以认为该财经高校学生们的平均月消费水平估计为这400个样本的平均月消费水平。

本篇的MCMC抽样与LDA主题模型的关系类比统计学里的抽样。在LDA主题模型的参数求解中,我们会使用MCMC抽样去做。

MCMC四个字母的含义

第一个MC ,是Monte Carlo(蒙特卡洛)的首字母缩写。本篇的蒙特卡洛指一种随机模拟方法,以概率和统计理论方法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方法,是使用随机数(或更常见的伪随机数)来解决很多计算问题的方法。采样过程通常通过计算机来来实现。

蒙特卡洛此名由乌拉姆提出,事实上蒙特卡洛是摩纳哥公国的一座城市,是著名的赌场,世人称之为“赌博之国”。众人皆知,赌博总是和统计密切关联的,所以这个命名风趣而贴切、不仅有意思而且有意义。

第二个MC:Markov Chain(马尔科夫链)。这是MCMC抽样中很重要的一个思想,将会在后篇细讲。

(一)逆变换采样

刚刚有提到,蒙特卡洛指一种随机模拟方法,通常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然而,从本质上来说,计算机只能实现对均匀分布的采样。在此基础上对更为复杂的分布进行采样,应该怎么做呢?这就需要用到逆变换采样:

温故两个定义

对于随机变量 X,如下定义的函数 F:

F(x)=PXx,<x<

称为X 的累积分布函数。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 X 的累积分布函数 F(x),如果存在一个定义在实数轴上的非负函数 f(x),使得对于任意实数 x,有下式成立:
F(x)=f(t)dt

则称 f(x) 为 X 的概率密度函数。显然,当概率密度函数存在的时候,累积分布函数是概率密度函数的积分。概率等于区间乘概率密度。
步骤

欲对密度函数fx 采样,并得到m 个观察值,则重复下面的步骤 m 次:

1、从Uniform(0,1)中随机生成一个值,用 u 表示。

2、计算反函数F(1)(u) 的值 x,则x 就是从f(x) 中得出的一个采样点。

举例:

想对一个复杂概率密度函数f(x) 抽样,其概率密度形式如下:

F(x)={8x,if0x<0.258383x,if0.25x<1 0,otherwise

1、求f(x) 的累计分布函数F(x)
F(x)={0,ifx<04x2,if0x<0.2583x43x213,if0.25x<1 1,ifx>1

2、求F(x) 的反函数:F(1)(u)
F(x)={u2,if0u<0.2513(1u)2,if0.25x<1 

重复m次逆变换采样以下步骤:从Uniform(0,1)中随机生成一个值,用 u 表示。计算反函数F(1)(u) 的值 x,则x 就是从f(x) 中得出的一个采样点。最终将采样点图像(蓝色)与实际密度函数(红色)比较,得图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net/20180309142510837?watermark/2/text/aHR0cDovL2Jsb2cuY3Nkbi5uZXQvbTBfMzc3ODgzMDg=/font/5a6L5L2T/fontsize/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 可以看到两条线几乎重合,这表明逆变换采样可以很好的模拟出某些复杂分布。 **存在问题:** 逆变换采样有求解累积分布函数和反函数这两个过程,而有些分布的概率分布函数可能很难通过对概率密度p(x)的积分得到,再或者概率分布函数的反函数也很不容易求。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此时提出了拒绝采样的解决方案。

(二)拒绝采样

欲对逆变换采样不再适用的密度函数p(x) 采样,如果能找到另外一个概率密度为 q(x) 的函数,它相对容易采样。如采用逆变换采样方法可以很容易对q(x) 进行采样,甚至q(x) 就是计算机可以直接模拟的均匀分布。此时我们可直接对q(x) 采样,然后按照一定的方法拒绝某些样本,达到接近p(x) 分布的目的。

步骤
![这里写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net/20180309142551680?watermark/2/text/aHR0cDovL2Jsb2cuY3Nkbi5uZXQvbTBfMzc3ODgzMDg=/font/5a6L5L2T/fontsize/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 当我们将q(x) 与一个常数 K 相乘之后,可以实现下图所示之关系,即 K⋅q(x)将p(x)完全“罩住”:p(x) ≤Kq(x)。重复以下步骤抽样: •x 轴方向:从q(x)分布抽样得到Z0 。 •y 轴方向:从均匀分布0,Kq(Z0)) 中抽样得到u0 。 •如果刚好落到灰色区域,否则接受这次抽样: u0 > p(Z0) , 拒绝该样本。 •重复以上过程。
举例:利用拒绝采样计算π
![这里写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net/20180309142639562?watermark/2/text/aHR0cDovL2Jsb2cuY3Nkbi5uZXQvbTBfMzc3ODgzMDg=/font/5a6L5L2T/fontsize/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 如图所示,阴影区域有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正方形里有一个半径为1的1/4圆。则有:S(1/4圆)= 1/4*π*R^2= 1/4π;S(正方形)=1。现在对这个正方形随机取点,某点到原点的距离小于1,则说明它在1/4圆内。可以认为,落在圆内的次数/取点总次数=1/4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即: π=4s() 随着采样点的增多,最后的结果π会越精准。 这里也就是用到了拒绝采样的思想。要计算π 值,即寻求对圆这个复杂分布抽样,圆不好搞定,于是我们选择了一个相对容易的正方形分布,在对正方形随机取点的时候,如果某点到原点的距离小于1,则说明它在1/4圆内,接受这个样本,否则拒绝它。 而抽样的时候; 基于以上思想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建模。

(三)马尔科夫链

马尔科夫链就是第二个MC:Markov Chain。定义为:根据概率分布,可以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但是状态转移之间服从马氏性的一种分布。

解释一下定义中提到的两个名词:

马氏性:状态转移的概率只依赖与他的前一状态。数学表达为:P(Xn+1=k|Xn=kn,Xn1=kn1,,X1=k1)=P(Xn+1=k|Xn=kn)
状态转移:状态的改变叫做转移(状态可以向自身转移),与不同的状态改变相关的概率叫做转移概率。q(i,j)=q(j|i)=q(ij) 表示状态 i转移到状态j的概率。

如在天气事件中,由前天的下雨转移到昨天的多云,昨天的多云转变到今天的艳阳天。这里所说的下雨、多云、艳阳天都是一种状态。从下雨转移到多云,称之为状态转移。而今天的艳阳天只与昨天的多云有关,与前天的天气没有半点关系,这就是所谓马氏性。

案例

社会学家经常把人按其经济状况分成三类:下、中、上层;我们用1,2,3分别代表这三个阶层(对应于马氏链中环境下的三个状态)。如果一个人的收入属于下层类别,则他的孩属于下层收入的概率是0.665,属于中层的概率是0.28,属于上层的概率是0.07。这里汇总了阶层收入变化的转移概率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net/20180309143115479?watermark/2/text/aHR0cDovL2Jsb2cuY3Nkbi5uZXQvbTBfMzc3ODgzMDg=/font/5a6L5L2T/fontsize/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 状态转移的概率只依赖与他的前一状态,也就是考察父代为第i层则子代为第j层的概率。 由此得出转移概率矩阵:
[0.650.280.070.150.670.180.120.360.52]
给定当前这一代人处于下、中、上层的概率分布向量是:π0=(π0(1),π0(2),π0(3)) ,那么他们的子女的分布比例将是π1=π0P ,孙子代的分布比例将是π2=π1P=π0P2 ,以此类推,第n代的分布比例将是πn=π0Pn . 显然,第n+1代中处于第j个阶层的概率为:

π(Xn+1=j)=i=0nπ(Xn=i).P(Xn+1=j|Xn=i)

给定初始概率π0=(0.21,0.68,0.11) ,即第0代的时候各阶层占比是(0.21,0.68,0.11)。显然由此公式我们可以分别计算第一代的第1、2、3阶层的占比,第二代的第1、2、3阶层的占比,….。

如:计算第一代的第1阶层的占比为:0.21.65+0.680.15+0.110.12=0.25170.252

以此类推,各代各阶层的占比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net/20180309143942495?watermark/2/text/aHR0cDovL2Jsb2cuY3Nkbi5uZXQvbTBfMzc3ODgzMDg=/font/5a6L5L2T/fontsize/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 可以看到,从第5代开始,各阶层的分布就稳定不变了。这个是偶然的吗?如若不是,那是初始概率决定的还是转移概率矩阵决定的呢?接下来验证一下。 换一个初始概率π0=(0.75,0.15,0.1) ,迭代结果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net/20180309144146304?watermark/2/text/aHR0cDovL2Jsb2cuY3Nkbi5uZXQvbTBfMzc3ODgzMDg=/font/5a6L5L2T/fontsize/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 我们发现,到第9代的时候,分布又收敛了,而且收敛的分布都是π=(0.286,0.489,0.225) ,也就是说收敛的分布与初始概率无关。 这里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我们计算一下转移矩阵P的n次幂,发现:

P20=P21==P100=Pn=[0.2860.4890.2250.2860.4890.2250.2860.4890.225]

也就是说,当n足够大的时候,Pn 矩阵每一行都收敛到π=(0.286,0.489,0.225) 这个概率分布。于是关于马氏链我们有定理如下:
定理一:(马氏链的平稳分布)
如果一个非周期马氏链具有概率转移矩阵 P,且它的任何两个状态都是连通的,则
limnPijn
存在且与 i 无关(也即矩阵 P^n 的每一行元素都相同),记
limnPijn=π(j)
,我们有:
(1)
limnPn=[π(1)...π(n).........π(1)...π(n)]

(2)π(j)=0π(i)Pijπ=πP
(3)π 是方程 π=πP 的唯一非负解。
其中,π=[π(1),π(2),,π(j),]0π(i)=1 (符合概率上对分布的要求),π 称为马氏链的平稳分布。

定理二(细致平稳条件)
如果非周期马氏链的转移矩阵Pπ(x)π(i)Pij=π(j)Pjiπ(x)
以上两个定理极其重要,是MCMC理论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

(四)从马尔科夫链到抽样

对于给定的概率分布π(x) ,我们希望有快捷的方式生成它对应的样本。由于马氏链能收敛到平稳分布,于是一个很漂亮的想法是:如果我们能够构造一个转移矩阵为 P的马氏链,使得该马氏链的平稳分布恰好是 π(x) ,那么我们从任何一个初始状态出发沿着马氏链转移,得到一个转移序列x1,x2,,xn,x(n+1), 如果马氏链在第 n 步已经收敛了,于是x1,x2,,xn,x(n+1), 自然是分布π(x) 的样本。
马氏链的收敛性质主要有转移矩阵 P决定,所以基于马氏链做采样(比如MCMC)
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构造转移矩阵,使得其对应的平稳分布恰是我们需要的分布 π(x)

MCMC采样

根据细致平稳理论,只要我们找到了可以使概率分布π(x) 满足细致平稳分布的矩阵P即可。这给了我们寻找从平稳分布π, 找到对应的马尔科夫链状态转移矩P的新思路。
假设我们已经有一个转移矩阵为Q的马氏链。q(i,j) 表示状态 i转移到状态j的概率.通常情况下,细致平稳条件不成立,即:

p(i)q(i,j)p(j)q(j,i)

对上式改造使细致平稳条件成立:引入一个α(i,j)和α(j,i) ,并让等式两端取等:
p(i)q(i,j)α(i,j)=p(j)q(j,i)α(j,i)

问题是什么样的α(i,j)和α(j,i)可以使等式成立呢?按照对称性,可以取:
α(i,j)=p(j)q(j,i)

α(j,i)=p(i)q(i,j)

所以我们改造后的马氏链Q 如下。并且Q 恰好满足细致平稳条件,所以马氏链Q 的平稳分布就是P(x)
![这里写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net/20180309145958456?watermark/2/text/aHR0cDovL2Jsb2cuY3Nkbi5uZXQvbTBfMzc3ODgzMDg=/font/5a6L5L2T/fontsize/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 **步骤** (1)初始化马氏链初始状态X0=x0 (2)对t=0,1,2,3, 循环一下过程进行采样: 第t 时刻马氏链状态为Xt=xt ,采样yq(x|x(t)) ; 从均匀分布采样uUniform[0,1] 如果u<α(xt,y)=p(y)q(xty), 则接受 xtyxt+1)y ;否则不接受概率转移,即Xt+1=xt

(五)Metropolis-Hastings采样

以上过程不论是离散或是连续分布,都适用。
以上的MCMC采样算法已经能正常采样了,但是马氏链Q在转移的过程中的接受率α(i,j)可能偏小,这样我们会拒绝大量的跳转,这使得收敛到平稳分布的速度太慢。有没有办法提升接受率呢?
我们回到MCMC采样的细致平稳条件:

p(i)q(i,j)α(i,j)=p(j)q(j,i)α(j,i)

我们采样效率低的原因是α(i,j)α(i,j) 太小了,比如为α(j,i)0.1α(j,i) 为0.2。即:
p(i)q(i,j)0.1=p(j)q(j,i)0.2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两边同时扩大五倍,接受率提高到了0.5,但是细致平稳条件却仍然是满足的,即:
p(i)q(i,j)0.5=p(j)q(j,i)0.2

这样我们的接受率可以做如下改进,即:
α(i,j)=min{p(j)q(ji)p(i)p(ij),1}

此时便得到了常见的MetropolisHastings 采样算法。
步骤
(1)初始化马氏链初始状态X0=x0
(2)对t=0,1,2,3, 循环一下过程进行采样:
第t时刻马氏链状态为Xt=xt ,采样yq(x|x(t))
从均匀分布采样uUniform[0,1]
如果u<α(xt,y)=min{p(j)q(ji)p(i)p(ij),1} ,则接受 xty ,即xt+1y ;否则不接受概率转移,即Xt+1=xt
以上M-H算法只针对低维的情况,对于高维情况,我们采用Gibbs采样。

(六)Gibbs采样

对于高维情况,我们采用Gibbs采样。
以二维为例,假设p(x,y) 是一个二维联合数据分布,考察x座标相同的两个点A(x1,y1)B(x1,y2) ,容易发现下面两式成立:

p(x1,y1)p(y2x1)=p(x1)p(y1x1)p(y2|x1)

p(x1,y2)p(y1x1)=p(x1)p(y2x1)p(y1|x1)

所以得到:
p(x1,y1)p(y2x1)=p(x1,y2)p(y1x1)

即:
p(A)p(y2x1)=p(B)p(y1x1)

观察上式再观察细致平稳条件的公式,我们发现在x=x1 这条直线上,如果用条件概率分布p(y|x1) 作为马尔科夫链的状态转移概率,则任意两个点之间的转移满足细致平稳条件!
同样,y=y1 这条直线上,取两点A(x1,y1),C(x2,y1) 也有如下等式:

这里写图片描述

基于上面的发现,我们可以构造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转移概率矩阵Q:

Q(AB)=p(yBx1)ifxA=xB=x1

Q(AC)=p(xcx1)ifyA=yc=y1

Q(AD)=0otherwise

有了上面这个状态转移矩阵,我们很容易验证平面上的两点X,Y,满足细致平稳条件。
p(X)Q(XY)=p(Y)Q(YX)

于是这个二维空间上的马氏链收敛到平稳分布p(x,y). 于是可以得到二维Gibbs采样的步骤:
随机初始化X0=x0Y0=y0
t=0,1,2, 循环采样:
y(t+1)p(y|xt);
x(t+1)p(x|y(t+1));
以上采样,马氏链的转移只是轮换的沿着座标轴x轴和y轴做转移,于是得到样本(x0,y0),(x0,y1),(x1,y1),(x1,y2),(x2,y2), 马氏链收敛以后得到的样本就是P(x,y)的样本了。但其实座标轴轮换不是强制要求的最一般的情形可以是,在t时刻,可以在x轴和y轴之间随机的选一个座标轴,然后按条件概率转移,马氏链一样可以收敛。轮换两个座标轴只是一种简便形式。
以上二维推广到高维的情形,即x1x1 ,推导过程不变,细致平稳条件依然成立:
p(x1,y1)p(y2x1)=p(x1,y2)p(y1x1)
此时转移矩阵Q由条件分布p(yx1) 定义。

Gibbs采样步骤
(1)随机初始化{x_i:i=1,…,n}
(2)对t=0,1,2,….循环采样:

x1(t+1)p(x1|x2t),x3(t),,xn(t))

x2(t+1)p(x2|x1(t+1),x3(t),,xn(t))

···

xj(t+1)p(xj|x2(t+1),...,xj1(t+1),xj(t),,xn(t))

···

xn(t+1)p(xn|x1(t+1),x2(t+1),,xn1(t+1))

二、主题模型与MCMC采样

回顾一下主题模型步骤:
0、 首先随机地给每个词分配一个主题,之后按以下1、2步骤更新主题;
求某一个词wi 对应主题特征z_i的条件概率分布p(zi=k|w,zi) 。其中,zi 代表去掉下标为i的词后的主题分布。
条件概率分布p(zi=k|w,zi) ,我们就可以进行Gibbs采样,最终在Gibbs采样收敛后得到第i个词的主题。
采样得到了所有词的主题,那么通过统计所有词的主题计数,就可以得到各个主题的词分布。
接着统计各个文档对应词的主题计数,就可以得到各个文档的主题分布。
在上一节介绍LDA主题模型的时候得到了生成整个语料库的联合分布概率。我们知道,在概率论中,如果得到了联合分布,则能很轻易地得到条件分布、边缘分布。那么今天我们就由联合分布
去求条件分布p(zi=k|w,zi)
求解条件分布p(zi=k|w,zi)

对于下标i,由于它对应的词wi是可以观察到的,所以, p(zi=k|w,zi)p(zi=k,wi=t|wi,zi) ,对于zi=k,wi=t, 它只涉及到第d篇文档和第k个主题两个Dirichlet-multi共轭,即:


这里写图片描述

于是有:


这里写图片描述

再由Dirichlet期望公式可得:


这里写图片描述

有了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用Gibbs采样去采样所有词的主题,当Gibbs采样收敛后,即得到所有词的采样主题。采样得到了所有词的主题,那么通过统计所有词的主题计数,就可以得到各个主题的词分布。接着统计各个文档对应词的主题计数,就可以得到各个文档的主题分布。
应用于LDA的Gibbs采样算法流程:
1)选择合适的主题数K, 选择合适的超参数向量α,η
2) 对应语料库中每一篇文档的每一个词,随机的赋予一个主题编号z
3) 重新扫描语料库,对于每一个词,利用Gibbs采样公式更新它的topic编号,并更新语料库中该词的编号。
4) 重复第2步的基于座标轴轮换的Gibbs采样,直到Gibbs采样收敛。
5) 统计语料库中的各个文档各个词的主题,得到文档主题分布θ_d,统计语料库中各个主题词的分布,得到LDA的主题与词的分布β_k。

参考文献:

博客:http://blog.csdn.net/u010159842/article/details/48637095
https://www.cnblogs.com/pinard/p/6867828.html
http://blog.csdn.net/baimafujinji/article/details/51407703
《LDA数学八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