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靠努力和膽大,就改變命運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成甲 混沌大學

 

 

我們在生活中,總能遇到不同領域的牛人,他經常一句話道破問題本質,或者給你一個出其不意的角度,讓你覺得“哇,這個太酷了”。

 

那麼,作爲普通人,我們如何一秒切中問題要害? 

授課老師:成甲 | 《好好學習》、《好好思考》作者

 

 

非洲這個國家的貨幣,比人民幣更值錢 

 

認知變得重要是因爲——僅靠努力和膽大,就改變命運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十年前,沒有人談認知。2000年左右,大家討論的都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那個時候你要有魄力,要有自己闖天下的勇氣。但如今,所有人都在說認知,這讓我很費解。上上週,我去了一趟非洲,回來後我忽然理解爲什麼認知會成爲一個熱詞。

 

在加納,它的貨幣是塞地,是非洲國家中唯一比人民幣值錢的貨幣,1 塞地= 1.26人民幣。加納最好大學的應屆畢業生一個月的工資,約800塞地。加納的早餐,一袋麪包、一碗粥,2.5塞地;加納超市的蔬菜、水果價格,也基本和北京一樣。這些都說明,加納消費水平其實挺高的。

 

但是我發現,那裏賺錢的機會特別多。下圖中的酒店I Love,位於加納首都,房間價格一晚將近1000元。所以對非洲大多數人而言,創業拼的是顯而易見的機會,找資源、拿位置、拿錢,就能在這裏賺錢。

 

 

 

但今天中國還有這樣的機會嗎?太少了。在今天,我們必須在努力和運氣之外,具備看見並不顯而易見機會的能力。低處的果子沒了、容易的路被堵死了,所以我們不得不逼着自己克服大腦的惰性,去提高認知。

 

認知,代表了我們對外部事物、環境的思考框架。我們通過這種框架高效過濾信息,做出判斷。而這種過濾和判斷,會導致認知偏見和缺失。比如,律師思考一個問題,看的是這個問題符不符合規律和條例;藝術家,看的是這個東西的感受行不行。

 

我們思考任何一個事情,大腦都會能形成一個框架,這個框架一旦形成以後,我們就會把它做成我們判斷的依據。然後,我們就會優先用這個框架來篩選信息。這加速了我們理解認知的速度,但也導致了認知偏差,這是因爲——我們大多數認知框架來自於我們的人生經驗。

 

我們認知的經驗,可能讓我們走在完全扭曲的路上而不自知。

 

汽車出現了以後,英國人覺得這個東西可能很危險,開那麼快,撞死人怎麼辦?於是,在1865年,推出《紅旗法案》。這個法案規定,每一輛在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必須由3個人駕駛,其中一個必須在車前面50米以外做引導,還要用紅旗不斷搖動爲機動車開道,並且速度不能超過每小時4英里(每小時6.4公里)。

 

 

 

每小時不超過6公里,什麼概念?跑步快一點就能超過它。放在今天人們覺得很可笑,但是當年英國人覺得那是笑話嗎?不是。因爲當年英國人是按照馬車經驗的框架來思考。

 

今天我們爲什麼認爲它不對呢?是因爲我們看到了大量經驗,我們看到了汽車經驗的框架。

 

所以,認知人人都有,關鍵是有洞察。洞察就是——看到大多數人看不到的機會。人人都看到的機會不叫洞察,因爲這是平均的,平均機會只有平均收益。

 

那麼,怎樣才能跳出已有的認知框架,產生新洞察?下面我們給出幾個策略。

 

 

 

喬布斯,不是第一個做到這件事的人 

 

1

策略1:看見的足夠多的,打破既有框架。

 

在創業創新領域特別有洞察的一個人,是喬布斯,他創造了蘋果,使蘋果手機佔據了整個行業鏈80%利潤。喬布斯是歷史上第一個做到這件事的人嗎?其實不是。

 

在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以來,福特的T型汽車比喬布斯的蘋果更早做到了這一點。

 

別的廠家生產的汽車,一臺的價格是3000美元。福特T型車僅賣200-300美元。更重要的是,福特當年生產一輛汽車的速度僅爲93分鐘。當年整個汽車行業所有的競爭對手,工廠的產能全部加起來也比不過福特。當年,福特的成功原因就是——專注做T型車,做到極致便宜,口碑特別好,生產特別快。

 

裏面有四個關鍵詞,專注、極致、口碑,快。

 

 

 

福特汽車贏得了工業時代巨大的競爭優勢,爲什麼?因爲它有一個巨大認知上的洞察——發明了流水線。在此之前,汽車都是一幫老師傅圍在一塊來敲這個汽車,把它敲好。

 

福特改成流水線生產汽車,使人類工業時代的分工效率第一次得到了提升,這就是認知帶來的優勢。福特是如何獲得這麼厲害洞察的呢?他見的多。流水線的想法從哪來的呢?殺豬廠。

 

生產汽車和殺豬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問題。生產汽車是:一幫老師傅圍着一個鐵皮敲敲打打來提高造車的效率,而殺豬是一幫老師傅拿着刀叉提高殺豬的效率。所以在本質上,都是面對一個手工複雜問題如何提升效率的問題。

 

 

 

汽車行業剛誕生時,人們研究的都是機械與工程,但沒有人瞭解過組織流程的解決方案。殺豬這個行業,比它更久、更早面臨這個問題,並且找到了解決方案。於是,福特將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搬到了汽車行業,打破了人們過去自己組裝生產汽車的經驗。這就是認知洞察——通過認知的框架、決策的依據,產生了新的變化。

 

汽車是一個特別神奇的行業。沒過多久,福特T型車垮了,原因在於:開的人太多了。所以此時,出現了很多定製汽車,對汽車顏色、大小進行了改變,比如出現了三廂汽車等等。

 

那麼,爲什麼汽車行業的重大突破來自於其他行業的經驗呢?因爲當我們身處自己行業的時候,所有人都浸泡在共同的話題、共同的關注點、共同認爲重要的事情中,形成共同的經驗共識。

 

一旦形成共同經驗共識的時候,我們就是那個“紅旗法案”的制定人。所以,我們要跳出這個框架,跨領域進行探索。然後發現,原來這個問題還能這麼搞,原來我對這個問題的隱含假設完全可以被顛覆。

 

 

如何建立超越經驗的認知視角?

 

2

策略2:從經驗案例成長到超越經驗尺度的洞察。

 

要想提升認知,就要拓展更多的經驗。如果個人經驗有限,形成的認知就會有偏差。這時候你就要用更多經驗來彌補個體經驗的不足,來拓展個人認知。

 

但是這個方法有個侷限性。舉例來說,有一次你被火燙到了,一碰就疼,於是你形成了一個判斷框架——以後看到所有火,甚至是紅彤彤的東西都不會主動去碰。

 

想象一下,如果你被火燙了,一年後才感到疼痛,你能形成這個經驗嗎?不能。我們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環境問題,是不是在當年看不出問題,需要在很多年後才能感知到?

 

所以,經驗受制於獲得反饋的週期影響,存在“學習視界”的侷限,一旦要理解的系統尺度超出經驗範疇,或者行業、時代發生巨大非連續性變化時,經驗就很難建立有效認識。

 

一旦你得到的反饋是不可認知、不可理解的,你就沒法成長了,就像員工無法理解大boss的想法一樣。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必須跳出自己經驗的框架,必須有一個新的思維方式。這一點上我覺得達爾文的進化論很能說明問題。達爾文最厲害的地方是什麼?跳出了經驗的束縛。

 

想象一下,如果讓你來回答”這個地球爲什麼有那麼多不一樣的物種?爲什麼有貓,有狗,有猴子,這麼多不一樣的東西是怎麼來的?“這該有多難。而達爾文想象了在一個幾十萬年、幾百萬年的時空尺度下,這些生命相互博弈的狀態,它遠超過了我們經驗尺度的範疇。

 

詹姆斯·馬奇在《經驗的疆界》 提出,從經驗案例成長到超越經驗尺度的洞察。

 

所以達爾文最大的貢獻不是那個結論,而是他超越時空形成了洞察,這種洞察超越了個人的經驗。那麼,怎樣才能使這個洞察對我們有價值?理論的力量。

 

李靖,前百度副總裁,曾在混沌研習社講授《破解消費者需求密碼》這門課,點擊量121萬。可李靖是90後啊,我認識很多在4A廣告公司的工作了十多年的人來聽李靖的課,都說他的課太有啓發了。爲什麼?

 

李靖和我私下聊天說,“其實我比別人更相信理論,從上大學到研究生的期間,我就切了一個很小的切口——研究消費者的需求,把這個領域最基本的、重要的教材、學科、理論反覆研究,反覆思考它與實際生活怎麼結合,怎麼舉一反三。我花了3到5年的時間,就做這一件事情。我相信的是理論的力量,而不是相信經驗的力量。“

 

理論之所以重要,是因爲科學理論是人類到目前爲止最可靠精確的知識。李靖做的事情是:聚焦一個高價值的問題,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可能策略,真正理解形成“能力圈”。

 

能力圈這個概念是查理·芒格提出的,他說“我一輩子就做兩件事情。第一件,研究什麼是有效的,然後持續去做。第二件,思考什麼是無效的,然後堅決避免。”

 

芒格討論的是,做決策的依據一一什麼是有效的。超越經驗的侷限,就必須從關注決策的當下結果轉向關注決策的邏輯和依據。對於這一點,芒格在《窮查理寶典》提到,你必須知道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並經常使用它們—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隻用幾種。大多數人都只使用學過的一個學科的思維模型,比如說經濟學,試圖用一種方法來解決所有問題。

 

所以,思維模型就是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依據。找到比我們經驗更大、更可靠的依據,才能從當下最優解的束縛中跳出,看到全局最優解的機會。

 

如何找到比我們經驗更大、更可靠的依據?加入混沌研習社是個很好的方式。

 

混沌研習社通過:大咖授課 + 最新的現象級商業案例 + 即學即用的方法論/思維模型,幫助你領先半步認知這個複雜的世界。五年時間沉澱,沉澱300+堂大咖好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