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攜手,共同育人———聽清華大學王文湛老教授講家庭教育那些事兒

王文湛,被稱爲學界泰斗,他是資深教育家、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教育部原基礎教育司司長、國家副總督學、中國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祕書長。 王文湛教授的教育觀點精彩獨特,耐人尋味,成爲很多學者、教師、校長的指明燈。

昨晚有幸聆聽了王文湛教授將近兩個小時的講座,他通過大量的案例以及自己的親身經歷,用系統凝練又不乏幽默的語言,對家庭教育的各個方面做了總結。以下內容是對本期講座內容進行蒐集整理而得。希望能與大家共享,並一起學習進步!

首先,王文湛教授以習近平總書記的三次講話導入。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習近平主席的三次講話。一次是2015年春節茶話會的講話。習主席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無論時代發生怎樣的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發揚中華民族的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使老有所養。

我們還要學習的是2016年12月12號,習主席在中央文明辦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的講話。習主席說,家庭教育涉及的內容很多,但最主要是思想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第三次講話是在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習近平指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兩個人生第一。

習主席的這三次講話爲家庭教育指出了方向。也是王教授這次講座的指導思想!

首先王文湛教授從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談起(一)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是:1、都是教育。

2、教育對象都是孩子。

3、教育的根本目的立德樹人。

4、教育的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

不同點:1、學校教育是有階段分年級的,家庭教育是不分學段不分年級,連續式的。

2、學校教育是智力教育爲主,家庭教育是非智力教育,例如思想,作風,態度,價值觀等這是動力因素,是孩子成才的主要決定因素。

3、學校教育是老師講課,傳授知識,家庭教育是耳濡目染,言傳身教,是全方位,直接感悟。

4、學校教育是集體式,家庭教育是個體。

以上要相輔相成,根據調查顯示小學教育最重要的就在家庭教育。

(二)充分發揮家長在未成年人成長中的作用

家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教育機構,先有家庭教育,後有學校教育,孩子在家庭生活裏的時間遠遠大於在學校的時間。小學一年上課192天,中學一年上課197天,學生有170天放假在家,上課的那192天、197天裏又有一半時間在家庭裏。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師,而且是永恆的老師。班主任每年都換,而家長一輩子不換。父母不僅給予子女生命,而且塑造子女的內心世界。一個班主任帶四五十個孩子,兩個家長帶一個孩子。孩子接觸最多的是父母,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也是父母。現在大多數中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往往凝聚着一個家庭幾代人的期望。把孩子教育好了,家長比什麼都高興。爲了子女的教育,父母不惜投入人力財力。

父母重視子女教育是一回事,是否科學,是否得法是另外一回事。現在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着四重四輕——重智育,輕德育;重理論,輕實踐;重身體,輕心理;重言教,輕身教。我在人民日報看到篇文章,其中提到,一個六歲的小女孩要上小學了,面試時,有人問:“你幾歲了?”孩子說:“六歲。”又問:“你媽媽是幹什麼的?”小女孩脫口而出:“媽媽是打牌的。”大家想想,總是打牌的媽媽能把孩子教育好?

四過——對子女期望值過高,給子女的壓力過大,生活上過分關愛,營養過度。

二、好的教育是父母給子女的最好的禮物

父母應認識到留給子女最好的禮物是什麼?不是多少存款多少股票,而是讓他們受到良好的教育,養成良好的習慣,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這是終身受用、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寶貴財富。

全世界都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十九世紀末葉,英國一位紳士的兒子掉到糞坑裏了,被一個農民救上來。紳士掏出大把英鎊給農民,農民不要。紳士說:“你既然不要錢,我們定個協議,你把你兒子交給我,我會讓他受到好的教育。”農民同意了。簽了協議。農民的兒子被紳士帶走了。幾十年以後,農民的兒子發明了青黴素,獲得諾貝爾醫學科學獎,這項發明延長了人類的平均壽命。後來,紳士的兒子得了肺炎,過去肺炎是不治之症,正是用青黴素挽救了紳士的兒子。紳士的兒子是英國首相丘吉爾,農民的兒子是著名的科學家格萊珉。

這則故事說明兩個道理,一是受到良好的教育比金錢更貴。二是人間充滿愛,今天你幫助我,明天我幫助你。所以要使父母認識到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什麼?好的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四個“抓起”與四個“貼近”:

家庭教育有四個“抓起”、四個“貼近”。先說四個“抓起”:第一,生活從學會疊被抓起,從參加簡單的家務勞動抓起。調查過中小學生長期不疊被子的有70%,我國的中小學生每天參加體力勞動的平均時長是12分鐘,韓國的中小學生每天平均參加體力勞動的時間是40分鐘。美國的中小學生每天平均參加體力勞動70分鐘。12分鐘,40分鐘,70分鐘,這就是差距。

第二,品德要從孝心抓起,從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關愛他人抓起。不能目中無人,只想自己,現在獨生子女在這方面的問題很突出。一次出差時坐飛機,旁邊是三十多歲的女性帶着五六歲的小男孩。午飯是牛排,小男孩喜歡喫,三口兩口喫完了自己的牛排,馬上把他媽媽的牛排搶來吃了。他媽挺高興。喫完了小男孩就睡覺了。我對孩子媽媽講:“我說你不能這麼慣着他,將來長大了你要後悔的,你要喫虧的。如果你實在要給他喫,你可以這樣講,媽媽不喜歡喫,你替媽媽喫,不能讓他搶。”

三是文明從說話抓起,從禮貌抓起。要講文明,有禮貌,不能髒字連篇。“對不起”,“謝謝”,“請”,這六個字很簡單,誰都會說。但恰恰是這簡單的六個字,反映了人的素養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禮貌既是外在,更是內在。既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四是生活從小事抓起,從養成良好的習慣抓起。

四個貼近——貼近自然,珍愛環境;貼近親人,培養愛心;貼近生活,腳踏實地;貼近書籍,增長才幹。

校長和老師不僅是孩子的校長老師,還應成爲家長的校長和老師。學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家長會,共同學習黨的教育方針,更新教育觀念,溝通孩子的情況,學校、家庭兩個車輪要一起前進,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看過一篇文章,題目是“三次家長會”。第一次家長會是在幼兒園,老師對家長說:“你的孩子連三分鐘都坐不住,有多動症,回家要管管。”回家路上,孩子問媽媽:“老師說我什麼了?”媽媽說:“老師表揚你了,你過去只能坐住一分鐘,現在能坐住三分鐘,有進步。”孩子高高興興回到家,晚上吃了一大碗飯。

第二次家長會是在小學六年級。班主任說:“全班50名,你的孩子排四十幾名,智力上有障礙,建議到醫院檢查。”回家後媽媽對孩子說:“老師充分肯定你的進步,只要再努力,再細心,就會取得更好的成績。”當天晚上,孩子做家庭作業非常認真,第二天早晨很早就去學校了。

第三次家長會是在初三。班主任說:“你的孩子很危險,普通高中都考不上。”回家後,媽媽對孩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只要努力,就可以考上重點中學。”幾年過去了,孩子參加了高考,一天晚上把錄取通書遞給媽媽,媽媽一看,是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孩子說:“我也知道自己是個不爭氣的孩子。之所以有今天,都是媽媽的教育。”媽媽哭了,抱着孩子說:“都是你努力的結果。我只不過做了每個母親都能做的事情。”

這是一件真事。前幾年教育部門組織家長報告時,一位成人說:“從這件事,我們看出,這位母親很懂教育,很會教育。”如果家長和老師都能相信孩子,激勵孩子,調動孩子內在的積極性,我們的教育就會搞得更好,就能培養更多的優秀學生。

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養子女良好習慣,與學校聯手共推,這很重要。家長一是要更新觀念,二是掌握科學的方法,三是尊重子女的健康情緒,四是要培養子女良好習慣,與學校聯手共推。總之,家庭和學校配合,共同培養孩子。

三、家庭教育的指南

家庭教育的目標,可以用12個字概括———立德樹人,保教結合,重在養成。

第一,立德樹人。中共中央指出,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不只是學校的任務,也是家教的任務。如何立德?“三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樹人?要教給孩子“六個學會”———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學會審美,學會鑑定。立德樹人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務。

第二,保教結合。家庭擔負的雙重責任,一是保育,二是教育,要保持兩個“促進”——促進孩子身體正常發揮,促進孩子各個器官的協調發展。教育要促進孩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在保育的基礎上進行教育,在教育的基礎上提升保育,重在養成,養成教育。

第三,重在養成。家庭養成教育要注重四個方面:一是教育孩子養成祖國至上、民族至上的思想感情。特別是現在在疫情期間,我們要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多難興邦教育,所以要從家庭抓起,使孩子樹立祖國至上、民族至上的思想感情。二要樹立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一所全國著名的小學,參加了世界童聲合唱比賽,得了第二名,這是很值得高興的事情。有些孩子在國外的表現卻令人咂舌。飯店的早飯是免費自助餐,孩子們盤子裏剩的飯菜很多,賓館的服務員直搖頭,孩子們坐汽車時搶座位,不謙讓小同學。到劇場裏看演出,交頭接耳,大聲喧譁。劇場工作人員幾次干預。這兩個例子中的都是名校的好學生,但是隻學習好,沒有愛國情懷,沒有自覺的社會公德意識,是不行的。要從小培養孩子們自覺遵守社會公德,不要闖紅燈,遵守交通規則,坐車時排隊,要給老人、小孩讓座位,公共場所要安靜,不要大聲喧譁,不要隨地吐痰。三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裏很嬌慣,心理很脆弱,經得起表揚,經不起批評,遇到點挫折,遇到點失敗,瞬間心理就能被擊毀,動不動就鬧情緒,甚至出走或跳樓。去年7月份一位高二學生跳樓,什麼原因?上課玩手機,手機被老師沒收了。還有個初三的學生跳樓是因爲和同學打架,班主任讓學生把家長請到學校。要教育孩子既能經得起成功的喜悅,又能經得起失敗的教訓,苦辣酸甜都有營養,成功與失敗都是財富。在前年秋季新學期開學前,教育部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其中一條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要求中小學生認知自我,珍愛生命,調節情緒,規劃人生。要培養孩子正確對待自己,尊重別人,處理好和別人的關係,這很重要。現在的孩子都以自我爲中心,從來不考慮別人。如何能虛心地聽別人講話,讓人家把話講完,如何對人家有禮貌,如何交朋友,這些都是要在家庭中培養的。

四、家庭教育中家長的主要職責

家庭教育中,家長的主要職責可以用八個字、四個詞概括。

第一個詞:信心。第一步要孩子相信自己會成爲一個成功者、擔當者。第二步,在此基礎上努力拼搏進取奮鬥。第三步,成爲成功之才。北京光明小學開展“我能行”活動。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的素質明顯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校長把“我能行”活動總結爲“相信我能行,才能我能行。大家說我行,努力才能行。今天咱不行,明天一定行。你在這點行,我在那點行,不但自己行,大家都要行,爭取全面行,奮鬥才能行。”

這總結得很好,對家庭教育同樣適用,要培養孩子相信自己的信心。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小學時是另類學生,對老師講的內容不感興趣,不但自己不聽講,還搞惡作劇,被老師開除。愛迪生的母親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她使得孩子相信自己會是一個成功者。母親陪伴愛迪生成爲世界上最偉大發明家。

第二個詞,興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興趣愛好,很多男孩子喜歡打仗,喜歡兵器。很多女孩子喜歡過家家,喜歡布娃娃。家長要善於觀察,及早發現,加以培養,使孩子更快地成長、成才,爲國家、社會做出更大貢獻。英國著名的科學家麥克勞德上小學時非常淘氣,把校長的狗殺了。校長很寬容:“你殺了狗,接下來要做兩件事。第一,畫出狗的骨骼結構;第二,畫出狗的血液循環圖。”正是校長的處罰下,激發了麥克勞德對生物學的興趣,他發現了胰島素可以治療糖尿病,挽救了千萬家庭,獲得諾貝爾醫學獎。2015年,Alphago打敗了韓國李世石,2017年,又打敗了中國的柯潔。Alphago的發明者哈薩比斯說,自己之所以能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成績,得益於小時候家庭和學校的環境比較寬鬆,比較自由,自己的興趣愛好才得以發展。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孩子們學習最大的動力。

第三是尊重。家長要尊重孩子,愛護孩子,平等地對待孩子,尊重孩子人格,尊重孩子的情感,尊重孩子的隱私,尊重孩子的差異。如果沒有尊重,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張女士下班剛到家門口,鄰居的孩子來告狀:“你們家的小明偷了我們家的書。”張女士一句話沒說。第二天晚飯後,把小明單獨叫到房間裏談話:“媽媽聽說你喜歡看書,非常高興。媽媽給你講的很多有趣的故事都是從書裏學的。今天媽媽特地買了一本書送給你,希望你喜歡。喜歡看別人家的書也是好的。但你要跟人家說一聲,不然別人找不到會着急。媽媽陪着你把那本書送回去。”張女士始終沒說“偷”這個字。小孩子喜歡別的玩具、用具、圖書,拿過來很正常、很普遍,不是品質問題,不是道德問題,不是成熟問題,要重在教育,重在幫助,不要有損自尊,要尊重。

第四個詞是習慣。好的習慣主要是在小學、幼兒園階段,在家庭裏養成的。養成好的習慣非常重要。中國有句諺語:“養成好習慣是一輩子用不完的存款,養成壞習慣是一生中還不起的債務。”在諾貝爾獎獲獎者座談會議上,記者問獲獎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裏學到了您認爲是最主要的東西?”獲獎者回答說:“不是大學,是在幼兒園。”記者又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了些什麼呢?”獲獎回答說,“要養成好的習慣,飯前洗手,飯後漱口,用完東西放回原處,使我的生活有規律,終身受益。好東西要分給小朋友,使我交到了很多知心朋友,生活上相互關心,科研相互幫助。”

家庭教育的原則:

第一,身教重於言教。孩子幾乎是父母的複印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家長要想讓孩子做到,首先自己要做到,要求孩子不要做的,父母首先不做。家庭無小事,父母無小節,處處做楷模。

這裏舉我個人的例子。我今年83歲,兄弟姐妹六個,當時不講計劃生育。我們六個兄弟姐妹,兩個清華畢業,一個北大畢業,三個出國留學,工作情況都很好。可是我的父親只念到小學四年級,母親唸到小學二年級。父親十幾歲從農村到東北打工,當學徒,掃地打掃衛生,在銀行。他看到銀行的職工寫字記賬,他也自學,後來從勤雜工變成了辦事員科員主任,最後當了銀行經理。他寫的字可以給商店作牌匾。我母親從二年級後開始自學,可以看《紅樓夢》、《西廂記》。我的父母正派,嚴於律己,深深教育着我們兄弟姐妹。我們也教育自己的孩子,我還教育我孫子。好的家風代代相傳。

第二,家要樹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家風。家庭成員之間應當平等,相互關心。民主的家庭充滿陽光,沐浴着每個成員。

第三,要定下家庭的規矩。失去了原則,就培養不出好的孩子。每天幾點睡覺,幾點起牀,飯前要洗手,飯後漱口,這些一定要堅持。

第四,要多一些父愛,父親在家庭中要多起一些作用。我參加過多次家長會,來的80%以上是母親。沒有父母的愛是不完全的家教。父親在家裏多盡些責任,父親在子女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種子,引導他們乘風破浪,賦予他們頑強拼搏、剛毅的品質。

第五,家庭教育既包括物質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精神可能比物質更重要。有個孩子對父親說:“生日那天能不能陪我逛動物園?”父親說:“爸爸太忙,送你一個汽車模型行不行?”兒子很不高興。這位父親不懂,孩子更需要的是陪伴,需要和父母在一起,這是物質代替不了的。

第六,家庭教育中要保持一個聲音。一個孩子周圍有五六個大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孩子教育的觀點有時持不同意見,當着孩子面就爭吵起來。在孩子面前只能保持一個聲音,不同意見可以私下交換。父親在孩子面前多誇母親,樹立母親的威信。母親在孩子面前多樹立父親威信,這樣的家教才能起作用。

家教的常規包括六個“一”

第一,每天家裏有小的聚會,最好在晚飯前後,大家彼此交談,甚至一起散步、看看電視,體現家庭的溫馨、溫暖,讓孩子熱愛家庭。

第二,每週父母和孩子談心一次。是談心不是談話,談心是平等的,談話是上對下。父母和孩子談心,讓孩子彙報這周的一些體會和感想,問孩子有什麼要求和建議。父母要認真的聽,要看着孩子的眼睛,不要在聽孩子說話的同時,自己玩手機或者看電視。父母還可以給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和期望。

第三,每月陪孩子到商店一次。讓孩子瞭解社會,接觸生活,增長才幹。陪孩子到超市,還可以教會孩子如何選擇自己要買的東西。

第四,每季度陪孩子旅遊一次。帶孩子到郊區,到公園,到科技館,或者遠足等,可以瞭解祖國的大好河山,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增強愛國主義情趣。

第五,每學期要和班主任交談一次。父母主動約班主任交流孩子在學校、家庭的情況,增進彼此之間的瞭解,共同教育孩子,切忌不要在和班主任交流的時候告狀,孩子最反感這點,要全面地評價孩子,要以肯定爲主,同時也提出一些不足和疑問來跟老師交流。

第六,每年組織一次家庭的party,最好是在節假日或者生日時。party的主人是孩子,家長要當導演,不要包辦。家庭party怎麼過,由孩子自己來設計,可以擺幾盆花,搞幾個綵帶,準備點零食,甚至喫頓便餐,讓孩子約幾個小朋友來家裏,培養孩子交友的能力,讓孩子體會做家庭主人的感覺,樹立主人的意識,增強設計活動的能力、交友的能力,千萬不要到飯店大喫大喝。

家庭教育要告別“四過”

一是期望值過高。有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要求孩子一定考多少分,一定考上某學校,一定做某工作。往往期望越高,失落越大。

二是過分嬌慣。現在多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裏稱王稱霸,耗子扛槍窩裏橫,到外卻可能一事無成,這種例子不是一個兩個。

三是過分放任。有些家庭成員收雖然同在一個屋檐下,同吃一鍋飯,但是彼此沒有交流往來,像是陌生人,有些孩子甚至不願意和父母在一起。

四是過分殷勤。以飯桌上的差異爲例。中國的父母在飯桌上當服務員,韓國的父母在飯桌上當長者,美國的父母在飯桌上當朋友。中國的父母殷勤得很,比服務員還服務員,椅子擺好,筷碗擺好,飯盛好,甚至孩子上小學時,父母還在餵飯。韓國的父母還不入坐時,孩子不得先坐,父母不動筷子,孩子不得先喫,父母喫完飯了,孩子要給父母添湯加飯。美國的父母當孩子的朋友,自己喫自己的,誰也不管誰。

讓家教告別誤區,讓家庭生活充滿陽光

要實施科學的、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家庭教育,有助於孩子今後的發展:

第一,區別個別和一般。科研表明,少數天才兒童只佔2‰-3‰,也就是說,1000個孩子裏只有兩三個特別聰明、早熟,比別的孩子認知能力強得多。這2‰-3‰的孩子能達到的,不一定所有孩子都能達到,不能把2‰、3‰的孩子作爲標杆,要求所有孩子都能達到,這是不現實的。有些家長喜歡與別人比,說:“人家會背那麼多唐詩,會那麼多單詞,你怎麼就不會?”甚至侮辱謾罵,“笨豬”、“蠢驢”都出來了。孩子也可以問家長:“別人長到1米8,你怎麼才1米68?”

第二,區別常態與超常態。科研表明,通過大量的、積極的、反覆的訓練,孩子可以提前掌握某些知識和技能。其實不僅是孩子可以,連馬戲團的小狗經過訓練都可以識別1到5的數。這種大量的、機械的、反覆的訓練,會使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厭惡學習,甚至覺得自己是低能兒,缺乏自信。這種大量的、反覆的訓練,所獲取的知識和技能是短暫的。這得不償失。

第三,區別早期教育與早期智力開發。最早提倡早期教育的是美國前總統約翰遜,後來全世界都開展早期教育,我們也開始重視學前教育。但早期教育一定是全方位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不要把早期教育縮小到早期智力開發,不要把早期智力開發縮小爲提前學習讀寫算,這兩個“縮小”,扭曲了兒童教育的目的。德智體美要全面發展,而不是單純地提前學習讀寫。要正確對待學習英語的問題,有些孩子有極強的語言能力,可以在兒童時代學點外語,但學英語的目的不是學多少語法,不是掌握多少單詞,而培養孩子學習外語的興趣、語感。有些家長把英語看得太重,這是不適當的。首先要學好母語,母語是一切的基礎,母語學不好,其他都學不好。我負責任地講,今後要強化語文,要強調母語。今後高考的區分度主要在語文,語文就在作文。

第四,區別興趣和強迫。

孩子們有各種興趣,家長加以培養是好的,但一定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不要把家長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更不要帶有功利色彩。有些家長希望孩子通過鋼琴考級、作文拿獎,在上學時能夠得到照顧。我告訴大家不可能。中央文件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各種獎狀證書在升學中一律不考慮。北京石景山區有個工人,看別人家的孩子彈鋼琴,也舉債買了一架鋼琴。女兒不喜歡彈,一邊捱打一邊哭。趁父母不注意拿刀把手剁了,到醫院去縫合,大夫問:“你不疼嗎?”小女孩說:“這樣我疼一陣子,好過彈鋼琴疼一輩子。”一定要從孩子興趣愛好出發,而不要強迫。

如何進行表揚和批評?

明確表揚與批評兩手都有,缺少任何一手都是不完整的。

如何表揚?第一要及時,馬上表揚,否則過幾天孩子可能就忘了。第二,要明確爲什麼表揚。讓孩子知道哪點做得好,以後繼續做。第三,多表揚一些努力精神,少表揚一些天分。第四,可以在表揚時提一些要求和希望,這時候孩子情緒比較好,家長提的要求,孩子容易做到。第五可給予一些獎勵,但我主張還是以精神獎勵爲主,物質獎勵爲輔。

如何進行批評?第一,在孩子出現過失時,家長不要擴大自己的情緒。孩子犯了過失,父母很生氣,往往把自己的情緒放大,不要這樣做。

第二,只批評過錯本身,不要否定孩子本人,要把人和事分開。這是馬克思所講的“潑洗澡水,不要把小孩也潑掉”。

第三,只批評孩子現實的過錯,而不要算總賬。有些家長甚至把一個月前、兩個月前的過錯都加起來,秋後算賬。

第四,要選擇適當的時機。表揚要立刻進行,但批評不一定。有時候,如果不立刻制止,可能會發生意外,那就要立刻批評,有時要等孩子心情好了,情緒穩定了。才能聽進去。孩子犯錯後情緒很激動。無論家長說什麼,孩子也聽不進去。家長一批評,倆人就吵起來了。要選擇恰當的時機。

第五,選擇合適的處分方法。打罵、關小黑屋子不是好的處罰辦法,比較好的處分辦法有三種,第一種是記檔案,把孩子一個禮拜的表現列個表貼在牆上。學習、衛生等項目,孩子表現好的給畫紅星,不好的畫灰星。孩子對這還是很在乎的。第二種辦法是扣減。不讓孩子看電視是不好的,要看電視,但時間要有限制,不能看起來沒完,比如規定每天看40分鐘,今天表現不好了,減少20分鐘,扣減的辦法。第三種是以功代過。孩子如果犯錯誤了,可以罰他刷碗、掃地。

如何幫助孩子學習?

第一,要選擇家裏環境比較好的地方,環境要比較優雅,採光比較好,比較安靜,桌椅要適合孩子的高度,大人的桌椅往往對孩子不適用,結果使得孩子近視眼,有條件的可以買可調節的桌椅。

第二,給孩子準備好學習的用具,筆、墨、紙、書籍等。

第三,使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一是放學後開始學習的時間點要定下來。二是要複習,每天的功課都要複習。三是做作業前,要審好題,做完了要檢查,字跡要工整。四是要預習第二天的。五是學習結束後,要整理好用具和書籍。

第四,要採取啓發式的學習,父母不要給予太多壓力,有些家長像監工一樣,指責孩子:“這個題都不會,你真笨!”不要這樣,要啓發:“再想一想,這個題你怎麼考慮?”很溫和地,耐心地幫助孩子,使他沒有壓力,開動腦筋。

第五,在孩子基本完成作業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地提一些稍高的要求,要告訴他:“這個題可能比較難,你可能不會,有什麼問題,可以問爸爸或者媽媽,咱們一起來完成。”讓孩子做出較難的題,讓他體會成功的喜悅,克服困難的信心,非常有用。但一定要事先告訴他這題比較。這樣做可能更加有利。

第六,我想就家庭教育,說幾句格言:“寵出來的孩子危險,捧出來的孩子霸道,慣出來的孩子任性,教出的孩子脆弱,打罵出來的孩子逆反,磨練出來的孩子堅強,經歷苦難的孩子懂事,闖蕩出來的孩子勇敢,拼搏出來的孩子自信,奮鬥出來的孩子成功。”

後記:“你教室裏的每一個孩子,都是某些人的整個世界。”教育者要永遠保持一顆充滿愛與責任的心!願我們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不斷的學習中遇見最好的自己!陪伴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整理於2020年4月2日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