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书笔记及感悟〈6〉-旁观者眼才清

        失儿案中,丁豆娘与其他妇人一样,孩子被“鬼怪”掳走,便决定大家一起合力寻找自己的孩子,其中分为三部分,其他两部分的人分别负责寻找道士除魔,和去寺庙祈福,而最繁重的打听消息的任务,则分给了以丁豆娘为领头人的一拨略微贫苦的妇人们。

        几人联合着找了好多天,又打听了好久,仍旧一无所获,丁豆娘冥思苦想,明白旁观者清的道理,决定调换环境,再重新找线索。

        旁观者眼才清,不是没有道理的,就像丁豆娘说的一样:

“有时一样东西不见了,到处寻都寻不着,旁人帮着找,却常常一眼就能瞧见。”

        其实这个就像我们平时看电视一样,我们是拥有上帝视角的旁观者,而剧中的人物则或许被蒙蔽,或许一时看不开,所以在看到剧中人物迷蒙的状态和“傻里傻气”的做法时,我们总是急得不行。

        别说电视剧,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

        朋友伤心的时候,总是能找到比较合理的话去劝劝,可真要是这事放到自己身上,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很久之前,朋友找我倾诉过关于这类的问题,她闺蜜的恋情被朋友把男朋友撬走,哭的跟个泪人一样,她想了万千种方法,终于劝的她没有哭的那么严重,而说的话,无非是“能被抢走的男人就别要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他不跟你在一起时他的损失”等等等等之类。

        当时劝朋友的时候那真是文思如泉涌啊,等有一天轮到自己的头上,我那朋友瞬间打蔫了,一语不发,甚至自己往死胡同钻:身为朋友怎么们抢我的男朋友?他怎么就这么禁不住诱惑劈腿了?真是我错信了他!......

        同一件事,当你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事情都不是一样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古人便心知这角度不同视角不同的道理,我们当然也能理解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

        所以当你身边有人与你的观点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时候,也不必急着驳回,甚至与其激烈争辩,“独特的观点是因为对方不同于你的角度,和深度的思考”,别人之所以说出与你不同的观点,一是因为与你所处角度不同,另一是因为对方可能经过了更加深度的思考。

        旁观者眼才清,当你陷入走不出去的死胡同,或许可以听听别人的看法,借鉴一下别人的意见,思考一下别人的处理方式,或许可以得到你需要的答案。

        生活,总会遇到令我们迷茫和晕头转向的事,这时候要么听听别人的看法,要么跳出以前的思考范围,站在别人的,更准确的说是旁观者的角度考虑考虑。

        别一味做那“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更要跳出固有的思维圈,才能亲眼看到庐山的真面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