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巨人的隕落》之後,我把一戰的前因後果重新梳理了一遍 之一戰前同盟國和協約國是如何形成的?

前陣子讀完了《白鹿原》和《巨人的隕落》,這兩部小說都是以戰爭爲故事背景,前者的時間線貫穿了整個清末到解放初,人物刻畫上更加細膩飽滿;後者則集中在一戰前後,似乎更注重表現一戰的前因後果,對主要人物的性格並沒有花太多筆墨精描細寫,個性鮮明的只有艾瑟爾、列夫,還有比利,尤其是比利,雖然出場不算多,但每次出場都相當精彩。

人物刻畫的簡潔並不影響這部小說的可讀性,它帶我們回到一戰爆發前夕的歐洲,像一架微型航拍機一樣,穿梭於英國的礦井、貴婦人的裙裾和那些政治家們的脣槍舌戰之間。我詫異於一戰前歐洲各國等級制度的森嚴,也急於弄清楚各國之間的親疏關係是如何形成的,更好奇這四年戰爭在歐洲社會掀起了怎樣的滔天巨浪:艾瑟爾這樣的底層人一躍成爲議員,沃爾特這樣的貴族卻過起了拮据生活。

更進一步想,社會的改革究竟應該以怎麼的形式進行,爲什麼一戰後英國社會的等級制度土崩瓦解,平民在思想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今天的英國大衆仍然擁有這種自信嗎?這種自信在中國平民身上也有嗎?羅素爲什麼在《布爾什維克的理論與實踐》裏對這種列寧領導的無產階級專政表示了失望?這些有點遠了,這篇小文先弄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一、一戰前德奧同盟和英法俄協約是如何形成的?

二、薩拉熱窩事件爲什麼會成爲一戰導火索?

三、一戰對各國社會制度、思潮的影響

四、一戰結束短短十幾年後,爲什麼又爆發了二戰?



一戰前德奧同盟和英法俄協約是如何形成的


一戰爆發和德國的崛起密不可分。德意志地區本來存在多個分散的邦國,分別被法國、奧地利等國所控制。18世紀初,普魯士崛起。19世紀俾斯麥出任首相後,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俾斯麥信奉強權政治,但並不是戰爭狂人,在他領導下的三次主要戰爭中,軍事戰爭都是爲政治目的服務的,即:德意志的統一。

1864年,俾斯麥聯合奧地利發動普丹戰爭,獲勝,在簽署的《維也納合約》中,普魯士佔有石勒蘇益格,奧地利得到了荷爾斯坦因。但事實上荷爾斯坦因與普魯士接壤,後來奧地利提出要用西里西亞交換荷爾斯坦因,使俾斯麥以奧地利毀約爲名,挑起普奧戰爭。

1866年,其首相俾斯麥發動普奧戰爭,獲勝。發動這場戰爭的目的很明確:消除奧地利在德意志地區的影響。俾斯麥在戰前充分發揮他的外交才能,同意大利結盟,並確保英法俄不會干預戰爭,比如答應協助俄國取消《黑海中立條約》,答應拿破崙三世不反對把萊茵河區和盧森堡讓給法國,而英國正實行光榮孤立的政策,會保持中立。有意思的是,當時法國作爲歐洲霸主,控制着德意志南部很多邦國,他是不願意看到普魯士強大起來完成統一的,那麼當時的法皇爲什麼同意在普奧戰爭中保持中立呢?當時的法皇是拿破崙三世,即拿破崙·波拿巴,拿破崙的侄子,他一直非常崇拜他的叔父,力圖重現拿破崙一世統治時期的輝煌。但是他能力不及,俾斯麥曾評價他說“他的神祕莫測讓人高估了他的能力。”在普奧戰爭中,他堅信普魯士必敗,沒有支持奧地利。結果普魯士大獲全勝,跟奧地利簽訂了《布拉格條約》,掃除了奧地利在德意志地區的勢力,在統一進程中邁進了一大步,而法國絲毫沒有從這場戰爭中獲益,反倒成了普魯士的下一個目標。

這裏要特別提出的是,普奧戰爭後簽訂的《布拉格條約》十分寬鬆,僅掃除了奧地利在德意志的勢力和割讓威尼託於意大利,不涉及其他割地賠款,確保了和奧地利維持良好關係,保證了接下來的普法戰爭中奧地利保持中立。

法國和普魯士矛盾已久。法國多次入侵德意志,控制德意志南部諸邦,並且不願意看到普魯士崛起統一德意志,影響他在歐洲的霸權。在普奧戰爭中,法國沒有獲利,因此法國想讓普魯士同意把萊茵河西岸給法國,作爲法國在普奧戰爭中保持中立的報償。

1870年7月,因爲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法外長對威廉一世提出無禮要求,俾斯麥修改了威廉一世發給他的“埃姆斯密電”,讓電文的言辭變得激烈,從而激怒拿破崙三世。7月19日,法國對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爆發。事實上,此時德國的兵力已經遠超過法國,德國南部諸邦也因懼怕法國而與普魯士結盟,拿破崙三世的進攻計劃也盡在德國參謀總長毛奇的預料之中。結果,法國接連敗北,9月2日,拿破崙三世在色當率領將近10萬法軍投降。4日,巴黎爆發革命,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第三共和國建立。

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攻陷巴黎。1971年德意志南北統一,1月18日,威廉一世在巴黎加冕爲皇帝,法國請求停戰。2月雙方在凡爾賽簽訂初步合約。5月在法蘭克福簽訂正式合約。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大部分地區(鐵礦),賠款50億法郎。

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建立。5月28日被鎮壓。

  普法戰爭讓法國損失慘重,喪失了在歐洲的霸權。戰後簽訂的苛刻條約,讓法國對德國恨之入骨,一直找機會報仇。因此,法國和英、俄靠攏,逐漸形成協約國;德國和奧地利、意大利結盟,即同盟國。兩大陣營由此形成。各國之前矛盾重重,大戰一觸即發,就差一個導火索,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事件成爲了這條導火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