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下的成长 陪读下的成长

陪读下的成长

     孩子对父母而言,是生命的延续,孩子是希望。有句老话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父母在经历了漫长的现实生活,他们明白知识的重要,所以父母希望孩子能上一个好大学,并不是说他们有遗憾,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活的比他们轻松。

    陪读是当今十分普遍的一个现象,在高三尤为显著。

    阿松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今年是他决定复读一年,为了这次他能安心考试,阿松的父亲带着妻子回家里的县城照顾孩子。

    去年孩子是住校,为了让阿松能有个更好的环境读书,今年父母特地在学校附近租了套房子,母亲没出去做事,留在家里专心给阿松搞后勤,做饭洗衣一样不落下,为的就是让阿松一门心思学习。而家里所有的经济来源全都落到了父亲肩头。

    因为县里的工资不高,所以父亲只能多做,早出晚归。阿松的父亲本来烟酒不离,如今的状况,父亲只好把酒戒了,烟戒不掉,就抽最便宜的。

    老师告诉阿松的父亲,阿松的底子很好,高二的时候,还考过班里的前几名,但高三不知怎么的一落千丈,甚至快到倒数的水平。

    老师的意见是孩子心思可能去了别处,肯定是没在学习上,不是玩网络游戏就是谈女朋友云云的 可能性,希望做父亲的好好查查。

    阿松的父亲越想越气,本想先揍阿松一顿,但被妻子拦住了,妻子说:“孩子这两天回来就在房间里复习,我看着清楚哩,孩子考不好难道就有错啦?”

    父亲点了只烟说:“我也是希望娃娃能考好,不然的话,出去做事那么辛苦,他怎吃得消?”

    母亲没说话就是抹着眼泪。

    阿松学习任务紧,父亲工作时间长,导致两人很少有机会能说上话,说的最多莫过于饭桌上那句:“多吃点!”

    每次月考成绩公布,阿松的父亲都会第一时间去学校的公告栏上看,比阿松还先知道。

    看到娃娃考得好的时候,就会让妻子多给娃娃做几个好菜。有时候实在考的差劲,父亲也想揍阿松一顿,但是每每看见阿松回来在房间里努力的样子,父亲总是忍了住。

    因为阿松的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坏。在高考前,母亲和父亲特地去庙里给阿松拜了拜。

    考前几天,阿松的父亲也没出去做事了,就在家陪着。

    考试那天阿松的父亲和母亲比阿松还紧张,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香。

    考试成绩是阿松的父亲打电话先查出来的,阿松考过了一本线。

    在父母陪读期间,尽管阿松只是学习。但父母的付出和舍弃,阿松都看在眼里。

    当父亲给亲戚打电话说要请吃饭时,笑着说出那句:“多少钱都得办这个酒”。

    阿松觉得自己的努力对得住父母这一年的付出了。


如果各位喜欢,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头条、微博“蟹先生的咖啡屋”

情感/治愈/思想/正能量

微博:蟹先生的咖啡屋

—— 「   文|蟹先生  ·  图片|PEXELS   」 ——

生活而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