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與帶寬

1.1速度
    WPO(Web性能優化)快速增長,簡單來說就是速度決定一切,跟用戶有着密切關係
    常規的代碼優化準則帶來的提升遠遠不及網絡層帶來的性能提升
    而網絡通信中的決定性影響的兩個方面:延遲和帶寬
    延遲:分組從信息源發送到目的地所需要的時間
    帶寬:邏輯或物理通信路徑最大的吞吐量
1.2延遲
    延遲:消息(message)分組(packet)從信息源發送到目的地所需要的時間
    客戶端->服務端:
        傳播延遲:消息從發送端到接收端需要的時間,是信號傳播距離和速度的函數
        傳輸延遲:消息中所有比特轉移到鏈路中需要的時間,是消息長度和速率的函數
        處理延遲:處理分組首部、檢查位錯誤及確定分組目標所需的時間
        排隊延遲:到來的分組排隊等待處理的時間
    這就是總延遲時間,每一點都會帶來影響
1.3光速
    正如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所說,光速是所有能量、物質、和信息運動所能達到的最高速度
    這無疑給我們的傳播速度設置了上限,好在光速已經很快了,可是條件是在真空中
    現實中,我們的傳輸介質會嚴重導致傳播速度下降,比如早期的銅線等
    既然傳播速度有限制,那我們可以降低介質的影響,比如光纖,大大降低了折射率
    光速與分組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之比被稱爲介質的折射率,這個值越大介質也就影響越大
    研究發現100~200ms的延遲,人們就會感覺到“拖拉”,而以上只會讓人感覺越來越遲鈍
    所以要想用戶體驗好,全神貫注的着手手上任務,我們必須保證在幾百毫秒內響應
1.4延遲?
    延遲中很大部分不是花在漫長的傳輸過程,而是快要到達的最後幾公里
    爲了接入互聯網,本地ISP需要在附近安裝多個路由收集信號,然後將信號轉發至本地節點
    連接類型、路由技術、和部署方法五花八門,分組在這一過程要花費數十毫秒才能到達ISP主路由器
    那麼用戶選擇延遲最短的ISP是很關鍵的
1.5帶寬
    光纖通過波分複用(WDN)技術,光纖可以同時傳輸很多不同波長(信道)的光
    光纖具有很好的帶寬優勢,等於每個信道的數據傳輸速率乘以可複用的信道數
    如果一條光纜封裝4條光纖,那麼帶寬容量可以高達每秒幾百太比特
    需要注意大多數網站性能的瓶頸都是延遲,而不是帶寬
1.6未來目標
    短視頻的大火,對高帶寬的需求增長迅速,光纖還是光纖,但是我們傳輸數據的技術進步了
    只要經濟條件允許,那麼帶寬的增長是快速的,就算是技術停滯不前,我們也可以架設更多的光纜
    相反減少延遲時間就困難得多,通過現在的技術,光線已經不能跑得更快了
    既然跳不出物理定律,那麼我們可以逆向思維,通過減少距離來提高傳輸效率
    CDN:內容分發網絡,簡單來說就是把內容部署在世界各地,讓用戶就近加載內容,大大減少了分組傳播的時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