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otify+rsync實時雙向同步文件

一、架構

原理使用inotify監控指定文件夾的修改刪除變動情況,然後通過rsync推送變動的文件到遠端服務器。

二、安裝

2.1 server1和server2都安裝好rsync和inotify

server1: rsync安裝

#centos 7
yum -y install rsync  
#啓動rsync服務
systemctl start rsyncd.service
systemctl enable rsyncd.service

#檢查是否已經成功啓動
netstat -lnp|grep 873

server1: rsync配置

添加認證文件,客戶端server2訪問server1時需要用到這對用戶名和密碼

/etc/rsyncd.secrets

test:123456
#格式:用戶名:密碼
uid = root
gid = root
use chroot = yes
strict modes = false
pid file = /var/run/rsyncd.pid
lock file = /var/run/rsync.lock
####
log file = /var/log/rsyncd.log
transfer logging = true
log format= "%o [%a] %m (%u) %f %l %b %c"
##
reverse lookup = no
ignore errors = true
read only = false
hosts allow = 192.168.1.111 192.168.1.112 192.168.1.113
hosts deny = 0.0.0.0/0.0.0.0
strict modes = yes
list = false
max connections = 100
timeout = 1800
[test_bak]
path = /home/test/dump
auth users = rsyncusertest
secrets file = /etc/rsyncd.secrets

 

添加遠程訪問的密碼文件

/etc/rsyncd.passwd

123456

 

server1安裝inotify

#倉庫可能沒有inotify,那麼先安裝epol源,這個是centos 7的
 wget -O /etc/yum.repos.d/epel.repo http://mirrors.aliyun.com/repo/epel-7.repo

yum install inotify-tools -y

server1機器添加inotify腳本

inotify_rsync_www.sh,增加執行權限 chmod u+x



log_info_file="/home/logs/rsync/rsync-file-info.log"




inotify_rsync_www(){
    /usr/bin/inotifywait -mrq --timefmt '%Y/%m/%d-%H:%M:%S' --format '%T %w %f' \
            -e modify,delete,create,move,attrib /home/test \
          | while read file
      do
          rsync -avz /home/test/ --delete --progress  [email protected]::ht_prod_project --password-file=/etc/rsyncd.passwd
      done
}

inotify_rsync_www >> ${log_info_file} 2>&1 &

 

server2機器和server1一樣安裝好rsync和inotify,並且啓動rsync服務,配置好認證文件和密碼文件。

 

三、測試

1、server1先啓動inotify_rsync_www.sh腳本,然後在/home/test目錄下增加文件,到server2上查看文件是不是實時同步過去了。

2、server2啓動inotify_rsync_www.sh腳本,然後在server2的/home/test目錄下增加文件,到server2上查看文件是不是實時同步到server2上去了。

rsync參數的具體解釋如下: 
-v, --verbose 詳細模式輸出 
-q, --quiet 精簡輸出模式 
-c, --checksum 打開校驗開關,強制對文件傳輸進行校驗 
-a, --archive 歸檔模式,表示以遞歸方式傳輸文件,並保持所有文件屬性,等於-rlptgoD 
-r, --recursive 對子目錄以遞歸模式處理 
-R, --relative 使用相對路徑信息 
-b, --backup 創建備份,也就是對於目的已經存在有同樣的文件名時,將老的文件重新命名爲~filename。可以使用--suffix選項來指定不同的備份文件前綴。 
--backup-dir 將備份文件(如~filename)存放在在目錄下。 
-suffix=SUFFIX 定義備份文件前綴 
-u, --update 僅僅進行更新,也就是跳過所有已經存在於DST,並且文件時間晚於要備份的文件。(不覆蓋更新的文件) 
-l, --links 保留軟鏈結 
-L, --copy-links 想對待常規文件一樣處理軟鏈結 
--copy-unsafe-links 僅僅拷貝指向SRC路徑目錄樹以外的鏈結 
--safe-links 忽略指向SRC路徑目錄樹以外的鏈結 
-H, --hard-links 保留硬鏈結 
-p, --perms 保持文件權限 
-o, --owner 保持文件屬主信息 
-g, --group 保持文件屬組信息 
-D, --devices 保持設備文件信息 
-t, --times 保持文件時間信息 
-S, --sparse 對稀疏文件進行特殊處理以節省DST的空間 
-n, --dry-run現實哪些文件將被傳輸 
-W, --whole-file 拷貝文件,不進行增量檢測 
-x, --one-file-system 不要跨越文件系統邊界 
-B, --block-size=SIZE 檢驗算法使用的塊尺寸,默認是700字節 
-e, --rsh=COMMAND 指定使用rsh、ssh方式進行數據同步 
--rsync-path=PATH 指定遠程服務器上的rsync命令所在路徑信息 
-C, --cvs-exclude 使用和CVS一樣的方法自動忽略文件,用來排除那些不希望傳輸的文件 
--existing 僅僅更新那些已經存在於DST的文件,而不備份那些新創建的文件 
--delete 刪除那些DST中SRC沒有的文件 
--delete-excluded 同樣刪除接收端那些被該選項指定排除的文件 
--delete-after 傳輸結束以後再刪除 
--ignore-errors 及時出現IO錯誤也進行刪除 
--max-delete=NUM 最多刪除NUM個文件 
--partial 保留那些因故沒有完全傳輸的文件,以是加快隨後的再次傳輸 
--force 強制刪除目錄,即使不爲空 
--numeric-ids 不將數字的用戶和組ID匹配爲用戶名和組名 
--timeout=TIME IP超時時間,單位爲秒 
-I, --ignore-times 不跳過那些有同樣的時間和長度的文件 
--size-only 當決定是否要備份文件時,僅僅察看文件大小而不考慮文件時間 
--modify-window=NUM 決定文件是否時間相同時使用的時間戳窗口,默認爲0 
-T --temp-dir=DIR 在DIR中創建臨時文件 
--compare-dest=DIR 同樣比較DIR中的文件來決定是否需要備份 
-P 等同於 --partial 
--progress 顯示備份過程 
-z, --compress 對備份的文件在傳輸時進行壓縮處理 
--exclude=PATTERN 指定排除不需要傳輸的文件模式 
--include=PATTERN 指定不排除而需要傳輸的文件模式 
--exclude-from=FILE 排除FILE中指定模式的文件 
--include-from=FILE 不排除FILE指定模式匹配的文件 
--version 打印版本信息 
--address 綁定到特定的地址 
--config=FILE 指定其他的配置文件,不使用默認的rsyncd.conf文件 
--port=PORT 指定其他的rsync服務端口 
--blocking-io 對遠程shell使用阻塞IO 
-stats 給出某些文件的傳輸狀態 
--progress 在傳輸時現實傳輸過程 
--log-format=formAT 指定日誌文件格式 
--password-file=FILE 從FILE中得到密碼 
--bwlimit=KBPS 限制I/O帶寬,KBytes per second 
-h, --help 顯示幫助信息

 

參考: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2427568

https://www.cnblogs.com/hackerer/p/5243639.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