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分類與架構模型-學習筆記

一、分類

        1)第一種分類:根據區塊鏈運行過程中是否需要中心節點或者權限優勢節點授權,可將區塊鏈劃分爲無許可區塊鏈(Permissionless Blockchain)和許可區塊鏈(Permissioned Blockchain).

        (1)無許可區塊鏈:是一種完全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賬本技術,運行節點自由加入和退出,無須通過中心節點註冊、認證和授權。

        (2)許可區塊鏈:存在一個或多個節點具有較高權限,這些節點可以是可信第三方,也可能節點之間仍然互不信任、需要協商制定區塊鏈維護規則和訪問控制權限,只有經過相應功能授權的節點纔可訪問數據、參與系統維護。

        2)第二種分類:按照去中心化程度,將區塊鏈劃分爲公有鏈(Public BC)、聯盟鏈(Consortium BC)、和私有鏈(Private BC)三類。

        (1)公有鏈:對應於無許可區塊鏈;

        (2)聯盟鏈:部分去中心化的區塊鏈,適用於多個實體構成的組織或聯盟,其數據讀寫權限受到預定義的一組節點控制;

        (3)私有鏈:完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適用於特定機構的內部數據管理與審計。

各類區塊鏈的比較
  私有鏈 聯盟鏈 公有鏈
參與者 個體或公司內部 特定人羣 任何人自由進出
信任機制 自行背書 集體背書 全民共識
記賬人 自定 參與者協商決定 所有參與者
激勵機制 不需要 可選 需要
中心化程度 中心化 多中心化 去中心化
突出的優勢 透明和可追溯 效率和成本優化 信用的自建立
典型應用場景 審計 清算 數字加密貨幣
承載能力 較強

二、架構模型

        (1)數據層:去中心化系統各節點共享的數據賬本;

        (2)網絡層:封裝了區塊鏈系統的組網方式、消息傳播協議和數據驗證機制等要素;

        (3)共識層:決策權越分散的系統達成共識的效率越低,但系統穩定性和滿意度越高;而決策權越集中的系統更易達成共識,但同時更易出現專制和獨裁;

        (4)激勵層:去中心化系統中的共識節點本身是自利的,最大化自身收益是參與數據驗證和記賬的根本目標;

        (5)合約層:封裝區塊鏈系統各類腳本代碼、算法以及由此生產的更爲複雜的智能合約;

        (6)應用層:可以應用於數字加密貨幣領域,同時在經濟、金融和社會系統中也存在廣泛的應用場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