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台的产生背景、核心理念、发展阶段

2019年是数据中台元年,中国整个IT行业在这一年掀起一股新的浪潮,数据中台这股潮流正席卷IT界的各个角落,并通过各种自媒体发酵渗透到各行各业。数据中台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格外引人注目,一些有前瞻性的企业都在探讨和摸索数字化转型之路,热议有关数据中台的话题。有人认为这又是一波炒作,从而收取企业智商税,类似于最近这两年炒作的人工智能、区块链,也有人认为这是企业应对危机的自我驱动力。利用数据进行变革、企业数字化升级,已经有一些巨头企业从中获利,但对很多企业来说还充满了疑惑。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是数据中台?
数据中台到底有什么用?
我们公司适合建数据中台么?
数据中台能短期能看到效果么?
行业里有没有好的数据中台案例?
该如何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台?
建数据中台需要投入多少人力、财力、物力?

 

数据中台在中国落地生根,阿里巴巴的贡献巨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基于内部海量数据应用的数据中台实践经验,以及对新零售、新金融等互联网技术和思维为核心的数据赋能业务的大胆创新,引领行业尝试和认同数据中台理念。


阿里自从2014年从芬兰Supercell公司取经中台的理念后,在阿里集团内部开始积极实践,提出了"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架构,通过统一、高效的后端系统支撑前台的各种应用场景,减少冗余投入,提高应用开发效率。2018年开始,数据中台逐渐开始在互联网企业落地。2018年9月份,腾讯宣布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和技术委员会,打造技术中台。2018年11月份,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与智能事业群,开始对外输出中台能力。2018年11月份,美团打通大众点评、摩拜等各业务间的数据,打造自己的数据中台。2018年12月份,百度调整组织架构,打造自己的数据中台作为百度发展战略。2018年12月份,京东也大规模调整组织架构,增设了的数据中台部门。

第二,持续对政府、对社会扩宽基于数据的宏观认知,并积极实践基于数据创新的城市大脑。


阿里持续提倡:"未来数据将会是生产资料,计算是生产力,互联网是生产关系,只能时代是基于这些改变而随之发生巨大的社会变革。未来30年,智能技术会深入到各行各业,将会改变传统制造业、服务业、教育、医疗,这些都会因为数据和计算而改变。IT技术已经让20%的人受益,而DT时代和AI时代的数据技术会让80%的人受益,并进一步落地为城市大脑、ET"
2016年10月份,云栖大会上城市大脑首次亮相。
2017年3月份,云栖大会深圳峰会推出ET工业大脑和ET医疗大脑。
2017年6月份,云栖大会在上海峰会推出ET环境大脑。


数据中台能否从自发的单点状态、媒体热点,变成数字经济的基础,取决于以下几个认知能否被业界广泛接受并共同努力。


第一,数据中台需要提升到企业下一代基础设施的高度,并进行规模化投入。


数据中台的目标是提供普惠数据服务,在"互联网+"和"智能+"的推动下,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的两大基础。数字产业化从C端市场起步进而走向B端市场,产业数字化天然在B端市场。数据中台只有在B端市场被企业提升到下一代基础设施的高度,才能帮助企业从根本上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痛点。比如数据孤岛、数据资产化程度低、数据服务提供效率与业务诉求严重不匹配等。相比于信息化部门把数据中台中的某些功能和特性作为新技术来局部验证和引入,数据中台更需要企业从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确定规模化投入政策、设置更合理的组织架构,才能够确保数据中台作为数据应用的基础设施并落地建设,承担起企业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第二,数据中台需要全新的数据价值观和方法论,并在其指引下形成平台级能力。


数据中台所包含的数据技术创新可以在成熟的平台型企业内部孕育,技术的创新和融合应用于很多贴近业务的创新应用场景。但数据中台不仅仅是技术平台,倘若停留与此,就完全忽略了IT到DT的本质变化是围绕数据资产,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无法解决业务端的灵活性和经营管理稳定性之间的冲突,单纯地增大技术投入和人才投入都无法保障企业经营效能的持续提升。只有秉持数据价值观和方法论,才可能系统性地解决企业经营发展围绕数据的诸多问题,谁能率先解决面向数字经济特征的全新数据价值观和方法论问题,并打造出平台级能力,谁就能真正意义上帮助企业把数据用起来。

第三,数据中台围绕业务、数据、分析会衍生出全新人才素养要求,需要尽快启动人才储备。


人才永远是瓶颈,并且人才的具体定义在动态变化,需要为人才准备成长的土壤。信息化历程中从简单的搭建网站,单功能系统开发,到复杂系统开发、建设、运营,再到新技术引入等都曾经是人才具体定义的重要关注点。在社会范围内,信息化人才天然趋向两类企业:成熟稳定的平台型企业和成熟平台潜力型企业。企业只有围绕数据中台明确了人才在企业的定位和职业通道,才可能吸引到或培养出拥有业务、数据、分析等综合素养的新型信息化人才,企业在数据中台人才储备上需要尽快做起来。


让数据用起来,既是终极目标,也是数据中台腰围处于不同数据认知成熟度阶段的企业实现的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业务不会停滞,信息化不断追求自身的价值,数据部门力图与业务部门具有同等组织地位和话语权,业务部门不断提出新的挑战,政府在加速拉动数字化经济建设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数据中台未来会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数据中台探索


这个阶段是过渡阶段。一方面,传统的数据应用过往都是从外往内的,比如零售行业要做精准营销,在广告上砸钱,做用户画像分析,利用外部的技术、数据、资源哎服务内部需求,但是做完了会发现企业自身没有沉淀,又回到了原点。另一方面,还是要借助一个个具体的场景化数据应用来推动企业对数据中台的认知,积累各行业的业务和服务经验快速迭代和打造数据中台。

这个阶段会将数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技术与现有业务场景或创新业务场景结合,迅速形成可见、可展示的业务成果。特点是项目短小精悍,容易见效果,缺点是由于缺乏数据中台整体规划及让数据用起来的完整流程设计,无法对众多单个数据应用沉淀的数据形成通用数据资产,每个项目都需要从头到尾走一遍,当应用需求爆发式增长时,底层数据支撑的效率会大幅度下降,甚至影响最终的业务效果。

第二阶段,数据中台整合数据应用提升效率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构建数据中台的技术、理念、方法论是可复制的,市场上已有成熟的支撑数据中台高效运转的平台级产品。企业通过规划、建设、实施数据中台能够具备三方面的基础能力:
1.数据的多样性、多态性、多云连接能力。交换的能力用来解决企业有哪些数据、数据在哪里等问题。
2.数据资产化的能力是数据中台建设的关键,包括清洗、加工、治理、安全、质量等工具模块及实施方法论。
3.数据服务化的能力,用数据技术来使用数据的方法。
有了这三种能力,就能将上一个阶段构建起来的场景级数据应用,甚至是历史建成的系统都整合成企业级数据应用平台,既能满足原有系统对数据的需求,又能快速满足新业务场景对数据的需求,将数据作为资产上架,成为共享的生产要素。

第三阶段,数据中台重构数据空间和业务空间


到了这个阶段,数据中台已经成为企业数据资产的核心能力和基础,通过快速构建数据资产体系,帮助企业真正实现对其全量数据的有效管理。业务和业务流程本身都可以通过适当的颗粒度进行数字化解耦和标准化,企业能够以自我为中心构建更加宏大的产业、行业价值链范围的数据空间和业务空间,以数据编排的方式响应业务需求,彻底颠覆传统的软件工程方式,业务实现自流程化,数据实现自我管理能力。


2019年是数据中台爆发的元年,围绕数据中台的各种展会、发布会、产品也都纷至沓来。阿里、腾讯、华为做的是云计算基础设施,客户要做云计算的时候,他们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同样数据应用也需要基础设施,当企业需要数据应用时,数据中台就会给出整体的解决方案,真正让企业的数据用起来。

数据中台的需求不是来源于外部,而是来自内部,来自企业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担忧。数据中台是增援未来,是以发展的观点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企业无法确认今天的数据未来会怎么用,会产生什么样的价值,所以才需要数据中台。现在把数据源源不断地接进来,源源不断地进行资产化、服务化,未来当企业看清楚业务场景,把对数据的需求输入数据中台时,才知道原来数据可以这样使用,才知道怎么去适配。数据中台是对未来场景的能力支撑,是增援未来的能力。

数据中台已经掀起了序幕的一角,后面的精彩世界需要政府、产业、行业、领先企业共同演绎。欢迎各个企业走进数据中台的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