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快速入門(五)高級函數1:列表、del關鍵字、元組


前言:這一章節主要介紹Python的高級函數,主要包括:列表的基本使用、del關鍵字、列表的數據統計、列表排序、列表遍歷、元組的使用、元組遍歷、格式化元組字符串。


1.列表基本使用

1)列表的定義

代碼:

name_list = ["aa", "bb", "cc"]
print(name_list)

輸出:

[‘aa’, ‘bb’, ‘cc’]

2)取值和取索引

代碼:

print(name_list[2]) #取值
print(name_list.index("bb")) #取索引

輸出:

cc
1

注意:使用index方法需要注意,如果傳遞的數據不在列表中,程序會報錯

3)修改

代碼:

name_list[1] = "我是雙B"
print(name_list)

輸出:

[‘aa’, ‘我是雙B’, ‘cc’]

注意:列表指定的索引超出範圍,程序會報錯!

4)增加

  • append 方法可以向列表的末尾追加數據
  • insert 方法可以在列表的指定索引位置插入數據

代碼:

name_list.append("dd")
name_list.insert(1, "小aa")
print(name_list)

輸出:

[‘aa’, ‘小aa’, ‘我是雙B’, ‘cc’, ‘dd’]

  • extend :可以把其他列表中的完整內容,追加到當前列表的末尾

代碼:

temp_list = ["fly1", "fly2", "fly3"]
name_list.extend(temp_list)
print(name_list)

輸出:

[‘aa’, ‘小aa’, ‘我是雙B’, ‘cc’, ‘dd’, ‘fly1’, ‘fly2’, ‘fly3’]

5)刪除

  • remove:可以從列表中刪除指定的數據

代碼:

name_list.remove("cc")
print(name_list)

輸出:

[‘aa’, ‘小aa’, ‘我是雙B’, ‘dd’, ‘fly1’, ‘fly2’, ‘fly3’]

  • pop:方法默認可以把列表中最後一個元素刪除,可以指定要刪除元素的索引

代碼:

name_list.pop()
print(name_list)
name_list.pop(3)
print(name_list)

輸出:

[‘aa’, ‘小aa’, ‘我是雙B’, ‘dd’, ‘fly1’, ‘fly2’]
[‘aa’, ‘小aa’, ‘我是雙B’, ‘fly1’, ‘fly2’]

  • clear 方法可以清空列表

代碼:

name_list.clear()
print(name_list)

輸出:

[]

2.del 關鍵字

  • 注意1:使用 del 關鍵字(delete)刪除列表元素
  • 注意2:在日常開發中,要從列表刪除數據,建議使用列表提供的方法
  • 注意3:del 關鍵字本質上是用來將一個變量從內存中刪除的
  • 注意4:如果使用 del 關鍵字將變量從內存中刪除後續的代碼就不能再使用這個變量了

代碼:

name_list = ["aa", "bb", "cc"]
del name_list[1]
print(name_list)

name = "fly"
del name
print(name)

輸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3.列表的數據統計

  • len:(length 長度) 函數可以統計列表中元素的總數
  • count:可以統計列表中某一個數據出現的次數
  • 注意:從列表中刪除第一次出現的數據,如果數據不存在,程序會報錯

代碼:

name_list = ["aa", "bb", "cc", "dd", "ee", "aa"]
list_len = len(name_list)
print("列表中包含 %d 個元素" % list_len)

count = name_list.count("aa")
print("aa出現了 %d 次" % count)

name_list.remove("aa")
print(name_list)

輸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4.列表排序

包括:升序(sort)、降序(sort(reverse=True))、逆序(反轉)(reverse)
代碼:

name_list = ["zz", "ll", "ww", "yy", "aa"]
num_list = [6, 8, 4, 1, 10]
print("正常",name_list)
print("正常",num_list)

# 升序
name_list.sort()
num_list.sort()
print("升序",name_list)
print("升序",num_list)

# 降序
name_list.sort(reverse=True)
num_list.sort(reverse=True)
print("降序",name_list)
print("降序",num_list)

# 逆序(反轉)
name_list.reverse()
num_list.reverse()
print("逆序(反轉)",name_list)
print("逆序(反轉)",num_list)

輸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5.列表遍歷

  • 迭代遍歷列表:順序的從列表中依次獲取數據,每一次循環過程中,數據都會保存在my_name 這個變量中,在循環體內部可以訪問到當前這一次獲取到的數據。

代碼:

name_list = ["aa", "bb", "cc"]
# 使用迭代遍歷列表
for my_name in name_list:
    print("依次是: %s" % my_name)

輸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6.元組基本使用

代碼:

info_tuple = ("aa", 110, 15.3, "aa")
# 取值和取索引
print(info_tuple[0])
# 已經知道數據的內容,希望知道該數據在元組中的索引
print(info_tuple.index("aa"))

# 統計計數
print(info_tuple.count("aa"))
# 統計元組中包含元素的個數
print(len(info_tuple))

輸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7.元組遍歷

  • 注意:使用迭代遍歷元組,元組中通常保存的數據類型是不同的

代碼:

info_tuple = ("aa", 110, 15.3, "aa")

for my_info in info_tuple:
    print(my_info)

輸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8.格式化元組字符串

  • 注意:格式化字符串後面的 () 本質上就是元組

代碼:

info_tuple = ("fly", 18, 1.85)
print(info_tuple)

print("%s 年齡是 %d 身高是 %.2f" % info_tuple)

info_str = "%s 年齡是 %d 身高是 %.2f" % info_tuple
print(info_str)

運行: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結束!下一章節繼續講解Python的高級函數:字典、字符串、for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