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 設計模式整理

前言介紹

       寫本文的目的僅爲了對設計模式學習做個總結,同時也爲了後期重溫做個記錄。相關代碼都已發佈在GitHub,個人能力有限,如有不恰當的地方歡迎批評指正(QQ交流羣: 132381997)。最後對參考的網絡作者表示感謝,相關引用文中都已標明出處,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繫本人,感謝!

 

一、什麼是設計模式                                                                                                                                       

       設計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覆使用、多數人知曉的、經過分類編目的、代碼設計經驗的總結。使用設計模式是爲了可重用代碼、讓代碼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證代碼可靠性。 毫無疑問,設計模式於己於他人於系統都是多贏的,設計模式使代碼編制真正工程化,設計模式是軟件工程的基石,如同大廈的一塊塊磚石一樣。項目中合理的運用設計模式可以完美的解決很多問題,每種模式在現在中都有相應的原理來與之對應,每一個模式描述了一個在我們周圍不斷重複發生的問題,以及該問題的核心解決方案,這也是它能被廣泛應用的原因。

 

二、設計模式的三個分類                                                                                                                                

創建型模式:對象實例化的模式,創建型模式用於解耦對象的實例化過程。

結構型模式:把類或對象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更大的結構。

行爲型模式:類和對象如何交互,及劃分責任和算法。

如下圖所示:

三、各分類中模式的關鍵點        

創建型模式:                                                                                                                    

單例模式:某個類只能有一個實例,提供一個全局的訪問點。

簡單工廠:一個工廠類根據傳入的參量決定創建出那一種產品類的實例。

工廠方法:定義一個創建對象的接口,讓子類決定實例化那個類。

抽象工廠:創建相關或依賴對象的家族,而無需明確指定具體類。

建造者模式:封裝一個複雜對象的構建過程,並可以按步驟構造。

原型模式:通過複製現有的實例來創建新的實例。

 

結構型模式:

適配器模式:將一個類的方法接口轉換成客戶希望的另外一個接口。

組合模式:將對象組合成樹形結構以表示“”部分-整體“”的層次結構。

裝飾模式:動態的給對象添加新的功能。

代理模式:爲其他對象提供一個代理以便控制這個對象的訪問。

亨元(蠅量)模式:通過共享技術來有效的支持大量細粒度的對象。

外觀模式:對外提供一個統一的方法,來訪問子系統中的一羣接口。

橋接模式:將抽象部分和它的實現部分分離,使它們都可以獨立的變化。

 

行爲型模式:

模板模式:定義一個算法結構,而將一些步驟延遲到子類實現。

解釋器模式:給定一個語言,定義它的文法的一種表示,並定義一個解釋器。

策略模式:定義一系列算法,把他們封裝起來,並且使它們可以相互替換。

狀態模式:允許一個對象在其對象內部狀態改變時改變它的行爲。

觀察者模式:對象間的一對多的依賴關係。

備忘錄模式:在不破壞封裝的前提下,保持對象的內部狀態。

中介者模式:用一箇中介對象來封裝一系列的對象交互。

命令模式:將命令請求封裝爲一個對象,使得可以用不同的請求來進行參數化。

訪問者模式:在不改變數據結構的前提下,增加作用於一組對象元素的新功能。

責任鏈模式:將請求的發送者和接收者解耦,使的多個對象都有處理這個請求的機會。

迭代器模式:一種遍歷訪問聚合對象中各個元素的方法,不暴露該對象的內部結構。

 

本文參考:https://www.cnblogs.com/pony1223/p/7608955.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