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 (計算機網絡)】 數據在OSI模型各層之間的傳遞過程

【TCP/IP (計算機網絡)】 數據在各層之間的傳遞過程

作者 CodeAllen ,轉載請註明出處


OSI的七層協議體系概念是很清楚,但是很複雜,最關鍵是TCP/IP的普及,所以實際TCP/IP的四層體系是實際的標準,不過在學習計算機網絡的時候,爲了比較清楚的學習,使用的是五層協議的體系,如下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補充下經典的OSI七層模型

7. 應用層——Application(Layer 7)
與其它計算機進行通訊的一個應用,它是對應應用程序的通信服務的。例如,一個沒有通信功能的字處理程序就不能執行通信的代碼,從事字處理工作的程序員也不關心OSI的第7層。但是,如果添加了一個傳輸文件的選項,那麼字處理器的程序員就需要實現OSI的第7層。
6. 表示層——Presentation(Layer 6)
這一層的主要功能是定義數據格式及加密。例如,FTP允許你選擇以二進制或ASCII格式傳輸。如果選擇二進制,那麼發送方和接收方不改變文件的內容。如果選擇ASCII格式,發送方將把文本從發送方的字符集轉換成標準的ASCII後發送數據。在接收方將標準的ASCII轉換成接收方計算機的字符集。
5. 會話層——Session(Layer 5)
它定義瞭如何開始、控制和結束一個會話,包括對多個雙向消息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連續消息的一部分時可以通知應用,從而使表示層看到的數據是連續的,在某些情況下,如果表示層收到了所有的數據,則用數據代表表示層。
4. 傳輸層—— Transport(Layer 4)
這層的功能包括是否選擇差錯恢復協議還是無差錯恢復協議,及在同一主機上對不同應用的數據流的輸入進行復用,還包括對收到的順序不對的數據包的重新排序功能。
3. 網絡層——Network(Layer 3)
這層對端到端的包傳輸進行定義,它定義了能夠標識所有結點的邏輯地址,還定義了路由實現的方式和學習的方式。爲了適應最大傳輸單元長度小於包長度的傳輸介質,網絡層還定義瞭如何將一個包分解成更小的包的分段方法。
2.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Layer 2)
它定義了在單個鏈路上如何傳輸數據。這些協議與被討論的各種介質有關。
1. 物理層——Physical(Layer 1)
物理層規範是有關傳輸介質的特性標準,這些規範通常也參考了其他組織制定的標準。連接頭、幀、幀的使用、電流、編碼及光調製等都屬於各種物理層規範中的內容。物理層常用多個規範完成對所有細節的定義。

一個比較令人頭疼的問題是如何不缺不漏而且按順序記住這7層呢?腦動大開的網友給出了許多記憶口訣(不知道你喜歡哪個?):

  1. All People Seem To Need Data Processing

  2. Please Do Not Tell Stupid People Anything

  3. Please Do Not Take Sales People’s Advice

  4. Please Do Not Throw Sausage Pizza Away

  5. Please Do Not Teach Students Pointless Acronyms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