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層模型 ----及其功能

1.物理層
爲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在其上串行傳輸比特流,即所傳輸數據的單位是比特。此外,該層中還有確定連接設備的電氣特性和物理特性的功能。

2.數據鏈路層
負責在網絡結點間的線路上通過檢測、流量控制和重發等手段,無差錯的傳輸以幀爲單位的數據。爲做到這一點,在每一幀中必須帶有同步、地址
、差錯控制及流量監控等控制信息。

3.網絡層
爲了將數據分組從源主機送到目的主機,網絡層的任務就是選擇適合的路由和交換節點,使源主機傳輸層傳輸下來的分組信息能夠正確無誤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地,並交付給相應的傳輸層,即完成網絡的尋址工作。

4.傳輸層
傳輸層是整個網絡體系結構中的關鍵層次之一,主要負責向兩個主機中進程之間的通信提供服務。由於一個主機同時運行多個進程,因此運輸層具有有複用和分用功能。傳輸層在終端用戶之間提供透明的數據傳輸,向上層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傳輸層在給定的鏈路上通過流量控制、分段/重組和差錯控制來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傳輸層的一些協議是面向鏈接的,這就意味着傳輸層能保持對分段的跟蹤,並且重傳那些失敗的分段。

5.會話層
該層對傳輸層的報文提供同步管理服務。在兩個不同系統的互相通信的應用進程之間建立、組織和協調交互。 例如確定是半雙工還是全雙工。

6.表示層
該層的作用是把所傳送的數據的抽象語法變換爲傳送語法,即把不同計算機內部的不同表示形式轉換成網絡通信中的標準表示形式。此外,對傳送的數據加密(或解密)、正文還原(或壓縮)也是表示層的任務。
簡而言之就是,一種“通用的數據格式。”

7.應用層
該層直接面向用戶,是OSI的最高層。它的主要任務是爲用戶提供應用的接口,即提供不同計算機之間的文件傳送、訪問與管理,電子郵件的內容處理,不同計算機通過網絡交互訪問的虛擬終端功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