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連接池的幾點認識

主要是從https://blog.csdn.net/biubiubiulover/article/details/79853608 這篇文章學來的,再做些個人筆記: 

 數據庫連接池技術的思想非常簡單,將數據庫連接作爲對象存儲在一個Vector對象中,一旦數據庫連接建立後,不同的數據庫訪問請求就可以共享這些連接,這樣,通過複用這些已經建立的數據庫連接,可以克服上述缺點,極大地節省系統資源和時間。

數據庫連接池的主要操作如下:
(1)建立數據庫連接池對象(服務器啓動)。
(2)按照事先指定的參數創建初始數量的數據庫連接(即:空閒連接數)。
(3)對於一個數據庫訪問請求,直接從連接池中得到一個連接。如果數據庫連接池對象中沒有空閒的連接,且連接數沒有達到最大(即:最大活躍連接數),創建一個新的數據庫連接。
(4)存取數據庫。
(5)關閉數據庫,釋放所有數據庫連接(此時的關閉數據庫連接,並非真正關閉,而是將其放入空閒隊列中。如實際空閒連接數大於初始空閒連接數則釋放連接)
(6)釋放數據庫連接池對象(服務器停止、維護期間,釋放數據庫連接池對象,並釋放所有連接)。
 

那麼問題有以下幾點: 

1、是否可知道連接池的最大連接數?

2、如果達到連接池的最大連接數後,如何創建新的連接?

3、連接池是在什麼時候釋放的數據庫連接?需要代碼操作?還是連接池可判斷數據庫操作完成,自動關閉連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