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学习:智慧城市生活系统设计

       2008年底,IBM首席执行官 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地球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多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状态。2009年底,IBM公司公布了IBM“智慧的城市”的概念及其软件解决方案。“智慧的城市”是IBM“智慧地球”策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智慧地球”提出以更智慧的方法,提高实时信息处理能力及感应与响应速度,增强业务弹性和连续性,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和谐发展。而IBM“智慧的城市”的行动正式为IBM"智慧地球"从理论到实际的现实举措。智慧地球的3I特征:感知化(Instrumented)、互联化(Interconnected)和智能化(Intelligent)。

        新加坡从国家电脑化计划到智慧国计划。1. 国家电脑化计划(1981年—1985年);2. 全国资讯科技蓝图(1986年—1991年,建立贸易网、法律网和媒介网等);3. IT2000—智慧岛计划(1992年—1999年,建设覆盖全国的高速宽带多媒体网络Singapore ONE);4. 资讯通信21蓝图(2000年—2003年);5. 互联新加坡计划(2003年—2006年),使新加坡被称为IT应用最好的国家(全球经济论坛,2005)、电子政务水平排名第三(埃森哲,2005);6. 2006年开始,新加坡启动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智慧国2015计划”的实施,期望通过该计划来提升新加坡在未来10年中的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利用无处不在的信息通信技术将新加坡打造成一个智慧的国家、一个全球化的城市(主要目标:通过资讯通信丰富国民的生活;通过资讯通信加强经济竞争力和创造力;加快资讯通信产业的发展,并提高产业竞争力。)

       台湾落实“智慧台湾”理念,促进“优质生活”策略。1. 1998年开始实施《信息通信发展方案》;2. 2002年—2007年,顺利推动“数字台湾计划(e-Taiwan)”,并圆满实现“6600万户宽带到家”的目标;3. 2005年—2009年,顺利推动“移动台湾计划(M-Taiwan)”,规划“移动台湾、应用无限、跃进新世界”的科技愿景,让民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应用ICT科技,享受优质的信息生活;4. 2009年—2016年,规划推动“智慧台湾(Intelligent Tiwan)”计划,配合“无所不在运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趋势,以“发展优质网络化社会”为推动方向,加速建设高速宽带网络,并互联互通各个网络系统,再配合有线与无线的感应网络,以实现所有对象都能够连接网络的目标,进而构建完善的宽带基础设施及应用环境。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产物。

       物联网:1.将越来越多的,被赋予一定智能的设备和设施相互连接的网络;2. 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长距离或短距离通信网络,或内网(Intranet),或专网(Extranet),或互联网(Internet)等等,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选定范围内的互联互通。3. 提供在线监测、定位追溯、自动报警、调度指挥、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4. 对“物”进行基于网络、实时高校、绿色环保的控制、运行和管理。

1.  系统架构图

     本系统的架构图如下所示

           · GIS服务站:它是整个大系统的核心,地理信息共享的来源。

           · 部门应用管理平台:由业务Web服务器,公众业务管理端,Mobile应用端组成。

           · WEB应用平台:该平台是基于Silverligth并支持二次开发的插件式WEB平台。



GIS服务站的内部设计结构如下:



2. 平台各部分功能介绍

⑴.服务注册管理中心:在该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中,服务注册管理中心负责对所有的服务进行登记管理,同时对所有的服务进行进一步的权限审核和安全检查(数据管理处负责最初的审核)。服务注册中心既达到了对服务的同意管理,又实现了对所有服务的描述进行公布展示,为服务使用群体提供了一个通用访问接口。


⑵.GIS服务器:服务使用群体在服务注册管理中心得到服务列表后,根据自己需求直接转与GIS服务器形成绑定关系。GIS服务器按照服务使用者的使用请求,提供适当的服务。在该分布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中,GIS服务器采用了OGC规范的ArcGIS Server 9.3.1版本。在数据管理处将服务定义完成后,接下来的服务能力提供等大部分功能均由ArcGIS Server根据服务使用者的请求参数完成。


⑶.数据管理处:数据管理处负责服务的发布与管理从本机发布的服务。其中包含对分布式数据库服务器中异构的数据源进行处理、对将要发布的服务数据预处理、对服务进行发布、对服务能力的定义(OGC规范) 、对本机发布的服务的权限进行管理、预览查看等功能。不同的是,在数据管理处发布服务时采用与GIS服务器文件同步,直接将服务注册到注册管理中心。当数据管理处完成地图服务发布后,数据管理处虽然仍可以控制该服务,但该服务的管理运行实际由GIS服务器提供,并不依赖于数据管理处。


⑷.数据源:在该分布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中,数据源可以是来自网内可用的空间数据库,也可以是来自外网的可访问使用的公网数据(采用OGC规范,实现数据的进一步共享)。


⑸.服务使用者:本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整体实现是基于ArcGIS Server9.3.1,其中服务使用端既可以使用ArcGIS产品(如ArcGIS Desktop桌面产品、ArcGIS Engine进行二次开发)进行连接获取,也可以直接采用OGC规范技术进行获取使用。在该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中,服务使用端可以是多种类型(C/S端、手机端、还可以是其他WEB应用服务器)。Web应用服务器调用GIS服务器上的服务,对于GIS服务器来说,它是相当于其客户端。Web应用服务器通过调用GIS应用服务器上的服务,并且通过在这些服务上的操作来开发实现功能。这些功能的调用既可以让用户通过浏览器来实现(B/S应用端),也可以在手机端进行远程调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