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化字究竟是怎麼來的?

漢字的簡化不是隨意增減,她與繁體字所承載的文化內涵,無高低貴賤之分。

一、部分簡化字來源於古體字

即某個字原本就有類似於現在簡化字的寫法,簡化字對其進行規範化,如“雲”。

二、採用異體字

即某些字在歷史的演變中,出現了許多字音和字義相同但是字形不同的字,簡化字則選取了較爲“簡單”的那一個。

如禮,在同一時期就有兩種寫法,一種是簡體、一種是繁體。

三、草書楷書化

注: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大家”。《腳氣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蔡襄得的腳氣,並不是真菌引起的腳氣,而是一種維生素缺乏症。

四、同音字替代

有些字讀音相同,但是可能字義不同,但爲了書寫方便就選取了較爲簡單的那個,比如我們熟悉的鬥。

斗的本義指的是一種度量工具,它的甲骨文形象也是一個斗的形狀,比如一斗麥子。

同時它用作被替換“鬥”,即鬥爭的鬥,

而鬥爭的鬥,的甲骨文形象是兩個人抓住對方的頭髮,打鬥的場景。


我還挺喜歡簡化字的,起碼和別人比賽寫龜字,不用寫成


1.文字最終的目的是應用,而不是最終成爲只有少數人能看懂的“天書”(如梵文、楔形文字)

2.漢字的簡化符合當時的歷史要求,對文化普及有重要作用。

3.漢字的簡化不是隨意增減,她與繁體字所承載的文化內涵,無高低貴賤之分。

公衆號:一見春風

專注傳統文化,說文解字正在熱播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