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字究竟是怎么来的?

汉字的简化不是随意增减,她与繁体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无高低贵贱之分。

一、部分简化字来源于古体字

即某个字原本就有类似于现在简化字的写法,简化字对其进行规范化,如“云”。

二、采用异体字

即某些字在历史的演变中,出现了许多字音和字义相同但是字形不同的字,简化字则选取了较为“简单”的那一个。

如礼,在同一时期就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简体、一种是繁体。

三、草书楷书化

注: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大家”。《脚气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蔡襄得的脚气,并不是真菌引起的脚气,而是一种维生素缺乏症。

四、同音字替代

有些字读音相同,但是可能字义不同,但为了书写方便就选取了较为简单的那个,比如我们熟悉的斗。

斗的本义指的是一种度量工具,它的甲骨文形象也是一个斗的形状,比如一斗麦子。

同时它用作被替换“斗”,即斗争的斗,

而斗争的斗,的甲骨文形象是两个人抓住对方的头发,打斗的场景。


我还挺喜欢简化字的,起码和别人比赛写龟字,不用写成


1.文字最终的目的是应用,而不是最终成为只有少数人能看懂的“天书”(如梵文、楔形文字)

2.汉字的简化符合当时的历史要求,对文化普及有重要作用。

3.汉字的简化不是随意增减,她与繁体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无高低贵贱之分。

公众号:一见春风

专注传统文化,说文解字正在热播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