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SI简介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英语: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简写:SCSI),一种用于计算机和智能设备之间(硬盘、软驱、光驱、打印机、扫描仪等)系统级接口的独立处理器标准。 SCSI是一种智能的通用接口标准。它是各种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标准。这种接口具有以下特性:

  ●SCSI接口是一个通用接口,在SCSI母线上可以连接主机适配器和八个SCSI外设控制器,外设可以包括磁盘、磁带、CD-ROM、可擦写光盘驱动器、打印机、扫描仪和通讯设备等。

  ●SCSI是个多任务接口,设有母线仲裁功能。挂在一个SCSI母线上的多个外设可以同时工作。SCSI上的设备平等占有总线。

  ●SCSI接口可以同步或异步传输数据,同步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MB/s,异步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5MB/s。

  ●SCSI接口接到外置设备时.它的连接电缆可以长达6m。

 

SCSI VS IDE
  

  除了SCSI,IDE也是一种极为常用的接口。从使用简便的角度来看,IDE更加适合普通用户,再加上个人电脑用户不但需要配置的外设不多,而且对速度要求也不高,因此选用IDE接口更合适些。此外,IDE还具有性能价格比高、适用面广等特点。而SCSI接口尽管具有很多无与伦比的特点,但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该接口及其使用该接口的外设售价过于昂贵,一般用户实在无法承受,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实际使用范围的局限性。

  1.IDE的工作方式需要CPU的全程参与,CPU读写数据的时候不能再进行其他操作,这种情况在Windows95/NT的多任务操作系统中,自然就会导致系统反应的大大减慢。而SCSI接口,则完全通过独立的高速的SCSI卡来控制数据的读写操作,CPU就不必浪费时间进行等待,显然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不过,现在的IDE接口为改善这个问题也做了很大改进,已经可以使用DMA模式而非PIO模式来读写,数据的交换由DMA通道负责,对CPU的占用可大大减小。尽管如此,比较SCSI和IDE在CPU的占用率,还是可以发现SCSI仍具有相当的优势。

  2.SCSI的扩充性比IDE大,一般每个IDE系统可有2个IDE通道,总共连4个IDE设备,而SCSI接口可连接7—15个设备,比IDE要多很多,而且连接的电缆也远长于IDE。

  3.虽然SCSI设备价格高些,与IDE相比,SCSI的性能更稳定、耐用,可靠性也更好。

 

  一、SCSI的优点

  1.SCSI可支持多个设备,SCSI-2(FastSCSI)最多可接7个SCSI设备,WideSCSI-2以上可接16个SCSI设备。也就是说,所有的设备只需占用一个IRQ,同时SCSI还支持相当广的设备,如CD-ROM、DVD、CDR、硬盘、磁带机、扫描仪等。

  2.SCSI还允许在对一个设备传输据的同时,另一个设备对其进行数据查找。这就可以在多任务操作系统如Linux、WindowsNT中获得更高的性能。

  3.SCSI占用CPU极低,确实在多任务系统中占有着明显的优势。由于SCSI卡本身带有CPU,可处理一切SCSI设备的事务,在工作时主机CPU只要向SCSI卡发出工作指令,SCSI卡就会自己进行工作,工作结束后返回工作结果给CPU,在整个过程中,CPU均可以进行自身工作。

  4.SCSI设备还具有智能化,SCSI卡自己可对CPU指令进行排队,这样就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多任务时硬盘会在当前磁头位置,将邻近的任务先完成,再逐一进行处理。

  5.最快的SCSI总线有160MB/s的带宽,这要求使用一个64位的66MHz的PCI插槽,因此在PCI-X总线标准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80MB/s,若配合10,000rpm或15,000rpm转速的专用硬盘使用将带来明显的性能提升。

 

  二、SCSI的缺点

  SCSI的优点自然是很吸引人的,但是也希望用户在决定选用时,不要忽视了它的缺点。

  1.通过查阅资料得到的结论是:在同样条件下,SCSI硬盘内部传输速度要比IDE慢一些。因为SCSI硬盘的控制指令比IDE硬盘复杂,SCSI硬盘在标识硬盘扇区时用了线性的概念,即硬盘只有第1扇区、第2扇区,不像IDE硬盘,是柱面、磁头、扇区这种三维格式。目前的操作系统内部也使用线性编号的扇区,但BIOS只接受三维格式的磁盘请求,所以操作系统必须把磁盘请求转换为三维格式,这样IDE硬盘可直接使用,但SCSI为了和BIOS兼容还得将三维格式的磁盘请求转换为线性编号,这样硬盘的数据传输率就大大降低了。这一点我们从厂方公布的数据就可以看到,比如Seagate7200转/分的“大灰熊”内部传输率为193.88Mb/s,Seagate7200转的SCSI硬盘“酷鱼”内部传输率只有72Mb/s。所以SCSI硬盘只有在UNIX、WindowsNT等多任务下才能真正发挥优势,在WIN95环境中也算不错,但在DOS下就完全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尽管DOS现在已很少使用)。现如今苹果的G4、iMac等机型也开始支持IDE接口。 (按:该段论述中所提及的设备在上世纪90年代中晚期已完全过时,软件除UNIX继续以各分支操作系统的形式存在外其他也在大致相同的时期内淘汰,故被评论之论述内的该类信息现已不足为据。另外,在2000-2004年度出品的服务器中已经对SCSI硬盘设备和IDE硬盘设备一视同仁地采用LBA寻址模式,以支持在新技术条件下出现的更大容量的SCSI硬盘设备。)

  2.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SCSI性能价格比不高。事上,SCSI有点儿贵得离谱,一块最普及型的AdaptecAHA-2940SCSI卡都足以换回一块BX主机板,同样倍速、品牌的CD-ROM,SCSI要比IDE贵一倍多,一只4.5GB7200转/分的“大灰熊”价格,只够来换一块2GB5400转/分的SCSI硬盘。希望在选择SCSI之前,先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再思量它的价格是否物有所值。(按:以上文字是在10-15年特定市场条件下作出的武断论断,论述者将面向低端的BX主板与面向中高端应用的SCSI混为一谈,完全忽略了目标用户需求所带来的性能差异。因此该论断存在明显的利益偏见,故不足为凭。事实上在中高端应用如大型RDBMS、B2C、基础架构等场合SCSI以及其分支FC-SCSI、iSCSI、SAS等仍然大量采用,因其良好的性能、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将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得到有效保证。与此相对应,IDE【PATA】与其改型SATA因存在一定的性能瓶颈而只能作为廉价的磁盘存储解决方案——这是RAID术语的最初语义之实现。)

 

  三、终结器

  SCSI链的最后一个SCSI设备要用终结器,中间设备是不需要终结器的。一旦中间设备使用了终结器,那么SCSI卡就无法找到以后的SCSI设备了。而如果最后一个设备没用终结器,SCSI也是无法正常工作的。终结器是由电阻组成的,位于SCSI总线的末端,用来减小相互影响的信号,维持SCSI链上的电压恒定。

  绝大部分SCSI设备是内置终结器,并用一跳线来控制ON/OFF。现在的SCSI设备智能化程度很高,能自动控制终结器ON/OFF,如一块硬盘和一个CD-ROM相连,无论硬盘的终结器ON或OFF,CD-ROM都能正常使用。而当两块硬盘相连时,情况就变得复杂了,两块Seagate的硬盘相连前,一块硬盘终结器必须是OFF,而当一块Seagate的硬盘和一块Quantum硬盘相连前,一个硬盘终结器无论ON或OFF,都能正常使用。

 

  四、SCSI的ID

  系统中的每个SCSI设备都必须有自己唯一的ID(标识号),这个号码从1~15。SCSIAdapter系统默认ID为7。这个ID可由位于设备前端的跳线器来设置。对于硬盘它位于驱动器的前端或后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