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BIM行業看中國工業軟件的困境及出路

關注公衆號及時獲取文章更新

最近在網上看到南山工業書院創始人林雪萍在2018年寫的一篇文章,主題是中國工業軟件失落的三十年。這篇文章可謂一針見血,戳中了中國工業軟件的軟肋。


文中介紹了中國工業軟件從二維CAD時代的欣欣向榮到三維時代的逐漸衰落。這就讓我想到我國在BIM軟件方面的一個處境。下面這張圖呢,是清華大學張建平教授在三年前彙總的國內外主流的BIM軟件,得出的結論就是:國外產品多,國內少;設計產品多,管理少。其實在這裏面能看出更多的信息:中國工業軟件沒有行業巨頭,而國外,這裏主要是指美國啦,就是我們口中的別人家小孩,甚至他們的巨頭之間還要你爭我趕,誰也不服誰。所以說這個世道啊,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簡直不給活路!

源自清華大學張建平教授(侵刪)

反觀國內,資源分散嚴重,各個軟件商都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且他們往往只提供單個應用場景下的解決方案。這個還能容忍,畢竟公司能力有限,開發成套軟件代價太大。但是,在不同軟件之間進行數據交互成了很大的難題,比如說我用鴻業軟件設計了橋樑模型,怎麼才能把它傳遞到下游的廣聯達5D施工軟件中去呢,它們是否能夠兼容呢,答案往往是NO!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面沒有統一的數據標準,就算有,現在也不成熟;另一方面同行是冤家,沒有哪家公司傻到爲別人做嫁衣吧!

不過,這也怨不得人家國內的軟件公司,怪就怪那些幹軟件破解的人破環了行業秩序,再仔細一想也不怪那些破解軟件的人,人家畢竟憑本事喫飯,不寒摻,罪魁禍首還是像我這樣的白嫖黨們,我們共同帶動了這條產業鏈的發展。

靜下心來一想,美國人難道不知道中國擅長山寨跟破解嘛?不,他們知道!其實我們可以站在那些國外軟件商的角度去好好想一下這個問題,爲什麼明明知道我們饞他們的身子,會有各種方法去破解,還要源源不斷地向我們輸出他們的產品呢?原因主要有兩點:(1)中國市場足夠大,他們只需要有針對性地向一些大型設計院、施工單位收取軟件費用,就足以使他們賺的盆滿鉢滿,所以這塊肥肉必須咬;(2)第二點,科技輸出是一種變向的文化輸出,就像美國的超級英雄一樣,我們在這些電影的影響下,會潛移默化地產生一個意識,就是美國能夠拯救世界,所以說當吳京拍出那部戰狼時,很多網友就質疑說這不科學呀,你怎麼可能打過得那些美國僱傭兵!這樣就不難理解了,在利益得到保障的情況下,他們當然希望我們儘可能多地去使用他們的產品,從而產生一種依賴性,甚至Autodesk公司還把破解一詞包裝成學生版,讓我們用得更加心安理得,這就是他們強大的商業營銷。而我們其實被科學養豬了。一旦那些公司給我們斷了奶,我們就成了他們嗷嗷待割的韭菜。

那麼出路在哪裏呢,就像林雪萍所說,對於中國工業而言,工業軟件已經不是短板的問題,而是斷板。跟芯片一樣,現在想要通過撒錢去彌補是不太可能的。而是需要在慢慢縮小差距的同時,抓住新的機遇,實現彎道超車。這個機遇就是工業互聯網。很明顯國家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已經將工業互聯網列入了新基建行列,可以充分調動我國在通訊和互聯網領域的優勢資源,提速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然後加快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

好了這一期的分享就這麼多,下期再敘!

武漢火神山醫院 || BIM與裝配式建築的思考

近34萬億的“新基建”投資規模,BIMer 的機遇和挑戰

參考文章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cn/2020-03-27/doc-iimxyqwa3569223.shtml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57250.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