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搭建技術中臺之報警平臺實踐:匹配器演進

本文介紹伴魚內部服務報警平臺中匹配器模塊的演進,及其利用 Lex 和 Yacc 同類工具構建 DSL 編譯器的過程。

背景

報警平臺是伴魚內部各端、應用、基礎設施等服務異常狀態信息的集散中心。整體流程如下圖所示:

信息源將信息投遞給報警平臺,後者將這些信息最終通過郵件、即時消息、電話呼叫的形式路由給理應關心它的人。總體而言,路由的需求可以分爲以下幾種:

  • 路由給服務的負責人及其團隊
  • 路由給服務依賴方人員及其團隊
  • 路由給所有值班人員所在的即時消息羣

爲了滿足這樣的需求,報警平臺採用樹狀結構組織路由信息,如下圖所示:

每個節點是一個路由節點,節點上可以掛載不同的規則,如抑制規則、通知規則;也可以存放不同的配置信息,如觸發報警的閾值,以及相關負責人及其團隊的聯繫方式。

根路由是所有異常信息的必經之路,經過這裏的信息會路由給所有值班人員;一級子路由節點是所有的服務,經過這裏的信息會路由給該服務的負責人及其團隊;如果有其它團隊想要訂閱某服務的異常消息,如 Service A 團隊想要了解 Service B 的崩潰 (panic) 信息,則可以在 Service B 節點下創建子路由 Service B Panic,並在上面配置 Service A 團隊的聯繫方式,從而達到訂閱目的。

那麼如何判斷一條報警信息將經過哪些路由節點,一條規則是否起作用?這就需要引入本文的主角:匹配器 (matcher),每個路由、每條規則上都會掛載一個匹配器,當它成功匹配到報警信息時,路由和規則就會生效。一條典型的報警信息會有許多信息,我們不妨將它看作是任意數量的鍵值對,如:

{
  "title": "Web 服務 ServiceB 崩潰報警",
  "source": "192.168.0.1",
  "error_type": "panic",
  "project_name": "ServiceB",
  "project_source": "web",
  "details": "(call stack)",
  //...
}

我們可以試着寫出路由節點 ServiceBService B Panic 的匹配器:

  • ServiceB:project_source 爲 web 且 project_name 爲 ServiceB
  • Service B Panic:project_source 爲 web,且 project_name 爲 Service B,且 error_type 爲 panic

報警平臺的用戶需要親自配置部分路由和規則,能否定製一套簡單、易上手的 DSL?如:

project_source = "web" AND project_name = "ServiceB"

這樣即使用戶不是工程師,看過幾個例子後也能熟練地書寫匹配表達式。

匹配表達式定義

匹配器表達式由原始表達式和複合表達式構成。原始表達式是最小的匹配器,有完全匹配正則匹配兩種:

# 完全匹配
project_source = "web"
# 正則匹配
details =~ "duplicate key when insert"

原始表達式的左手邊是報警信息的標籤,不帶雙引號;原始表達式的右手邊是匹配文本,帶雙引號。不同的原始表達式可通過二元關係運算,AND (且) 和 OR (或) ,組合成複合表達式如:

project_source = "web" AND project_name = "ServiceB" OR "error_type" = "panic"

類似於乘除之於加減,AND 的優先級大於 OR,如果要改變優先級,可通過增加括號來實現,如:

project_source = "web" AND (project_name = "ServiceB" OR "error_type" = "panic")

編譯過程

一個完整的編譯過程大致分三階段:

  1. 前端:驗證源碼的語法和語義,並解析成中間表述 (Immediate Representation, IR)
  2. 中端:針對 IR 作一些與目標 CPU 架構無關的優化
  3. 後端:針對目標 CPU 架構優化並生成可執行的機器指令

我們也可以將匹配器表達式理解成一門語言,但我們只需要將它轉化成合理的內存數據結構即可,因此這裏只涉及到完整編譯過程的前端:

  1. 詞法分析 (Lexical Analysis):將完整的語句拆成詞語和標點符號
  2. 語法分析 (Syntax Analysis):根據語法規範,將詞語和標點符合組合成抽象語法樹 (AST)
  3. 語義分析 (Semantic Analysis):向語法樹中添加語義信息,完成校驗變量類型等各種語義檢查
  4. 生成中間表述 (IR Generation):轉化成合理的內存數據結構

以下就是匹配表達式的 IR:

type PrimitiveMatcher struct {
	Label    string
	Text     string
	IsRegexp bool
	re       *regexp.Regexp
}

type Matcher struct {
	PrimitiveMatcher *PrimitiveMatcher
	IsCompound       bool
	Operator    		 MatcherOperator
	Operands    		 []*Matcher
}

其中 Matcher 既可以是原始匹配器 (表達式) 也可以是複合匹配器 (表達式)。

下面分別介紹報警平臺匹配器編譯器的兩個版本實現,Matcher Compiler V1 (MCV1) 和 Matcher Compiler V2 (MCV2)。

Matcher Compiler V1

在實現 MCV1 時我們並未從編譯的角度看待這個模塊,而只是單純地想實現從表達式到 IR 的轉化。憑藉工程師的本能,MCV1 將編譯的前端處理過程分成 3 步:

err = m.parseToken()
if err != nil {
  return
}

err = m.toElements()
if err != nil {
  return
}

return m.buildMatcher()

parseToken

parseToken 將原始表達式轉化成一個詞語數組,是詞法分析的雛形,其整體過程如下:

for i, c := m.expr {
  hasLeftDoubleQuote := false
  switch c {
    case '(':
    	//...
    case ')':
    	//...
    case '=':
    	//...
    case '~'
    //...
  	default:
    	//...
  }
}

parseToken 需要許多狀態,如:

  • 是否在括號內
  • 是否在引號內
  • 遇到 ~ 要考慮是否會和上一個字符共同組成 =~

由於狀態較多,要同時考慮各種狀態及其之間的轉化過程,使得 parseToken 足夠健壯,過程燒腦且容易出錯。

toElements

toElements 遍歷詞語數組,構建其中的原始表達式,可以看作理解成是語法分析和語義分析的一部分,其整體過程如下:

for i, word := range m.words {
  switch strings.ToLower(word) {
    case "=":
    	leftWord, rightWord, _ := m.tryFetchBothSideWord(i)
      m.addElement(m.buildPrimitiveMatcher(leftWord, rightWord, false))
    case "=~":
    	leftWord, rightWord, _ := m.tryFetchBothSideWord(i)
    	m.addElement(m.buildPrimitiveMatcher(leftWord, rightWord, true))
    // deal with more cases
    default:
      // ...
}

這部分邏輯比較簡單,遇到 = 或者 =~ 時看一下前後的詞語,看是否能構成原始表達式。

buildMatcher

buildMatcher 遍歷 elements 數組,構建最終的樹狀複合表達式,其實就是中綴表達式的計算過程,是棧的典型應用場景,利用操作符棧和操作數棧即可實現,其整體過程如下:

var (
  valueStack Stack
	opStack Stack
)

for i, element := range m.elements {
  switch e := element; {
    case e == "(":
      opStack.Push("(")
    case e == ")":
      for op := opStack.Pop(); op != "(" {
        rhs, lhs := valueStack.Pop(), valueStack.Pop()
        // apply
      }
    // operators
    case isOp(e):
      currOp = e
      for prevOp := opStack.Peek(); precedence[currOp] <= precedence[prevOp] {
        opStack.Pop()
        rhs, lhs := valueStack.Pop(), valueStack.Pop()
        // apply prevOp
      }
      opStack.Push(currOp)
    default:
      valueStack.Push(e)	
  }
}

// deal with the rest valueStack and opStack

MCV1 小結

MCV1 是憑藉工程師本能構建的一個模塊,優勢就在於可以迅速地搭建原型,驗證想法。從代碼健壯性角度看, parseToken 的狀態管理比較脆弱;從可讀性角度看,無法從邏輯中直接看出其所支持的語法,爲後期維護造成障礙;從可擴展性角度看,buildMatcher 目前只支持中綴表達式,如果有語法變化將整體邏輯產生較大影響;從效率角度看,編譯一次表達式需要 3 次遍歷,如果將 toElementsbuildMatcher 邏輯合併可以優化到 2 次。

Matcher Compiler V2

爲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想到了 Lex 和 Yacc。Lex 是 lexical analyzer generator,能夠幫助我們生成詞法分析器 (lexical analyzer);Yacc 是 parser generator,能夠幫助我們生成解析器 (parser),完成語法分析。Lex 和 Yacc 是 Unix 系統的原生工具,Linux 與MacOS 平臺也都自帶這兩個工具。既然已經有前人爲我們栽樹,我們爲什麼不趁機乘涼?

Lex & Yacc

Lex 和 Yacc 的協作過程如下圖所示:

開發者將構詞規則和一些定製化邏輯 (C Code) 定義到 lex.l 文件中,利用 lex 命令生成詞法分析器;將語法規則和一些定製化邏輯定義到 parser.y 文件中,利用 yacc 命令生成解析器。詞法分析器的 yylex 方法將輸入文本轉化成 token,投餵給 yyparse,後者根據語法和定製化邏輯將 token 流轉化成最終的目標數據結構,即 IR。

Example:Calculator

以一個支持加減運算的計算機爲例,先定義語法規則:

// parser.y
%token NUMBER
%%

// 括號中的 $$ 表示語法左手邊 (LHS) 的值
// 括號中的 $1、$2、$3 表示語法右手邊 (RHS) 的值
statement: expression   { printf("= %d\n", $1); }
    ;

expression: NUMBER '+' NUMBER   { $$ = $1 + $3; }
    |       NUMBER '-' NUMBER   { $$ = $1 - $3; }
    |       NUMBER              { $$ = $1; }
    ;

第一行的 token 定義語法中的數據類型,由於單個字符本身沒有歧義,在 Lex 和 Yacc 無需特別定義單字符 token,如 +-,因此在這裏我們只需要數字 NUMBER。在第一個 %% 之後,定義了計算器的語法,含義非常直白,可讀性強。

然後再定義構詞規則:

// lex.l
%{
#include "y.tab.h"
extern int yylval;
%}

%%
[0-9]+  { yylval = atoi(yytext); return NUMBER; }
[ \t] ;
\n return 0;
. return yytext[0];
%%

在兩個 %% 中間的就是構詞規則:

  • 符合正則表達式 [0-9]+ 就是數字類型的詞語,其對應的值爲 atoi(yytext)
  • 符合正則表達式 [ \t] 的不處理,即忽略空格和製表符
  • 符合正則表達式 \n 的返回 0,即用換行符標識文本結束位置
  • 符合正則表達式 . 的返回文本本身,即所有非數字的字符直接返回,這裏實際上指的就是 +-

接下來只需要用 lexyacc 命令生成詞法分析器和解析器,然後運行即可:

# MacOS
$ lex lex.l
$ yacc -d parser.y
$ gcc y.tab.c lex.yy.c -ly -ll -o calculator
$ ./calculator
> 128 + 128
> = 256

對比分析

從代碼健壯性角度上看,lex 生成的詞法分析器已經經受時間的檢驗,開發者大可相信其代碼的健壯性;從可讀性角度看,構詞規則和語法規則定義簡短,通俗易懂;從可擴展性角度看,任何可以通過上下文無關文法 (context-free grammar) 表達的語法都能支持;從效率角度看,yylexyyparse 可以流式地處理文本,yyparseyylex 獲取詞語,即時地根據語法規則組合成 IR,這種做法使得編譯前端的工作只需要 1 次遍歷便可完成。但 lexyacc 爲了支持更復雜的場景,其生成的代碼也會更復雜,這也是效率與通用性權衡的表現。

Nex & Goyacc

報警平臺使用 Go 語言編碼,直接使用 lexyacc 需要引入 cgo,這也使得二者的使用門檻變高。好在 Go 官方提供了 goyacc,方便我們在 parser.y 中引入用 Go 語言編寫的定製化邏輯;斯坦福的一位博士 Ben Lynn 開源了它的 nex 項目,作爲用 Go 語言原生開發的詞法分析器生成器,能與 goyacc 兼容,形成類似 lexyacc 一般的搭檔。接下來我們將利用 nexgoyacc 來實現匹配器編譯器。

與計算器的例子類似,我們先看語法規則中定義的數據類型:

%union{
  str string
  expr *MatchExpr
  pexpr *PrimitiveExpr
}

%token LABEL VALUE
%token REG_EQ AND OR

%type <expr> expr
%type <pexpr> pexpr 
%type <str> LABEL VALUE
%type <str> REG_EQ AND OR

其中,語法中的數據類型包括:

  • LABEL:原子表達式的 LHS
  • VALUE:原子表達式的 RHS
  • REG_EQANDOR 分別爲正則匹配,且和或

此外我們還定義了原始表達式 pexpr 和複合表達式 expr 供定義語法規則時引用。由於語法中有多種關係運算符,它們的優先級不同,因此我們還需要定義運算符的優先級:

%left OR
%left AND
%left '(' ')'

left 表示先從運算符的 LHS 開始計算,三者的優先級關係是 OR < AND < '(' == ')',非常直觀。最後進入我們的語法規則:

// 匹配器表達式可以是空字符串,也可以是一個合法的表達式
matcher:
  { setResult(yylex, &Matcher{}) }
| expr
  { setResult(yylex, $1) }

// 表達式可能以下之一:
//   複合表達式:expr AND expr
//   複合表達式:expr OR expr
//   原始表達式:pexpr
//   括號表達式:(expr)
expr: expr AND expr
  { $$ = &Matcher{IsCompound: true, Operator:$2, Operands:[]*Matcher{$1,$3}} }
| expr OR expr
  { $$ = &Matcher{IsCompound: true, Operator:$2, Operands:[]*Matcher{$1,$3}} }
| pexpr
  { $$ = &Matcher{IsCompound: false, PrimitiveMatcher:$1} }
| '(' expr ')'
  { $$ = $2 }
// 原始表達式要麼是 LABEL = VALUE, 要麼是 LABEL =~ VALUE
pexpr: LABEL '=' VALUE
  { $$ = &PrimitiveMatcher{Label:$1, Text:$3, IsRegex: false} }
| LABEL REG_EQ VALUE
  { $$ = &PrimitiveMatcher{Label:$1, Text:$3, IsRegex: true} }

每條語法規則的含義已經標明在註釋中,在每條語法規則之後,是 Go 語言編碼的簡單邏輯,告訴解析器在不同情況下如何拼裝 IR。搞定語法後,我們就可以定義構詞規則:

/[aA][nN][dD]/                      { lval.str = "AND"; return AND }
/[oO][rR]/                          { lval.str = "OR"; return OR }
/=~/                                { return REG_EQ }
/=/                                 { return int(yylex.Text()[0]) }
/\(/                                { return int(yylex.Text()[0]) }
/\)/                                { return int(yylex.Text()[0]) }
/[A-Za-z][A-Za-z0-9_]*/             { lval.str = yylex.Text(); return LABEL }
/".*"/                     { lval.str = yylex.Text()[1:len(yylex.Text())-1]; return VALUE }
/[ \t\r\n]+/                        { /* white spaces ignored */ }
//
package c
  • 大小寫無關的字符串 “AND” 返回類型 AND;“OR” 返回類型 OR
  • “=~”、"="、"("、")" 直接返回相應的數據類型
  • 正則表達式 /[A-Za-z][A-Za-z0-9_]*/ 匹配的是原始表達式中的 LABEL
  • 正則表達式 /".*"/ 匹配的是原始表達式中的 VALUE
  • 正則表達式 /[ \t\r\n]+/ 匹配的是空格字符,即忽略所有類型的空格

最後使用 nexgoyacc 就可以生成詞法分析器和解析器:

$ nex nex.l
$ goyacc -o parser.go parser.y

然後再把二者串起來即可:

// 忽略細節處理
func Compile(ctx context.Context, in io.Reader) (m *Matcher, err error) {
	lr := NewLexer(in)
	yyParse(lr)

	if lr.parseResult == nil {
		err = SyntaxError
		return
	}

	m = lr.parseResult.(*Matcher)
	return
}

Rob Pike Style Lexer

完成上面的工作,本可以告一段落,但有一個問題還困擾着我們:”爲什麼 Go 只推出了 yacc 的移植版本,而不順便推出 lex 的移植版本?“ 幾經周折找到了 Rob Pike 2011 年的一次演講: “Lexical Scanning in Go”。在演講中他認爲 ” lex 生成的代碼太多,過於複雜,用 Go 語言實現一個並非難事,且 Go 的 channel 能方便地實現 lexyacc 的流水線協作。“ 儘管這種觀點也是在爲 Go 站臺,我們還是決定試一試他提出的 lexical scanning 方案。

詞法分析的過程,就是從輸入字符流起點掃描至終點的線性過程,在掃描期間,詞法分析器需要正確地判斷自己所處的狀態,以起點爲例,剛開始掃描,可能進入 LABEL 狀態,也可能進入 ( 狀態:

labela = "a" AND (labelb = "b" OR labelc = "c")
↑      
在LABEL中                 

(labela = "a") OR labelb = "b"
↑
在'('中

掃描完 VALUE 後,可能進入結束狀態,也可能進入 ) 狀態或 關係運算符 狀態:

labela = "a" AND (labelb = "b" OR labelc = "c")
             ↑
            進入[關係運算符]狀態
(labela = "a")
             ↑
            進入 ')' 狀態
labela = "a"
            ↑
           進入[結束]狀態

不難看出,這實際上就是一個狀態機,詳細的狀態轉移過程如下圖所示:

# start: [開始]; leftParen: '('; label: [標籤]; eq: [匹配符]; value: [文本];
# rightParen: ')'; binaryOp: [關係運算符]; end: [結束]
                                                +------------+
                                                | rightParen | -------------+
                                                +------------+              |
                                                  ^  |                      |
                                                  |  |                      |
  +----------------------+                        |  ----------------+      |
  |                      v                        |                  v      |
  |  +-----------+     +-------+     +----+     +------------+     +-----+  |
  |  |   start   | --> | label | --> | eq | --> |   value    | --> | end |  |
  |  +-----------+     +-------+     +----+     +------------+     +-----+  |
  |    |                 ^                        |                         |
  |    |                 |                        |                         |
  |    v                 |                        v                         |
  |  +-----------+       |                      +------------+              |
  +- | leftParen |       +--------------------- |  binaryOp  | <------------+
     +-----------+                              +------------+
       ^                                          |
       +------------------------------------------+


接下來就需要讓這個狀態機動起來:

type lexer struct {
  name  string    // used only for error reports.
  input string    // the string being scanned.
  start int       // start position of this item.
  pos   int       // current position in the input.
  width int       // width of last rune read from input.
  items chan item // channel of scanned items.
}

// stateFn represents the state of the scanner
// as a function that returns the next state.
type stateFn func(*lexer) stateFn

func (l *lexer) run() {
  for state := lexStart; state != nil; {
    state = state(l)
  }
  close(l.items)
}

其中 stateFn 就是狀態轉移方程,約定當 stateFn == nil 時,狀態機停止,即 nil 就是結束狀態的轉移方程。接下來只需要定義各個狀態轉移方程即可:

func lexStart(l *lexer) stateFn {}
func lexLabel(l *lexer) stateFn {}
func lexLeftParen(l *lexer) stateFn {}
func lexRightParen(l *lexer) stateFn {}
func lexEq(l *lexer) stateFn {}
func lexValue(l *lexer) stateFn {}
func lexBinaryOp(l *lexer) stateFn {}

每當狀態即將轉移時,stateFn 內部就會將在本狀態中掃描到的詞語傳給 item channel,這個 channel 就是 lexer 與 parser 之間通信的媒介。

值得一提的是,Go 的模板引擎 template,就是按照上述方式構建的,感興趣可以閱讀源碼

參考文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