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Lab公開拒收中國和俄國人

2019年都快過完了,竟然還有科技公司明目張膽以國籍和居住地限制招聘。

而且指名道姓公開聲明:針對中國和俄羅斯人。

這不是來自啥無名之輩,而是GitLab——全球第二大開源代碼託管平臺,谷歌重金投資加持的開源獨角獸,阿里巴巴還一度是其重要客戶。

GitLab公開拒收中國&俄國人,谷歌投資的開源平臺瞬間引發熱議

 

但就在GitLab的最新公開聲明裏,稱遵循形勢下的行業普遍做法,GitLab不會給中國/俄羅斯公民提供offer,那些有權限訪問客戶數據的員工,現在也不能移居到中國或俄羅斯。

歧視?不公平?GitLab認爲都不存在的。

甚至GitLab還濃眉大眼地表示,這個方案其實非常人道。因爲這樣一來,他們就不必給員工們劃分三六九等了,所有限制地區以外的員工,都可以100%履行職責,不用擔心沒有權限訪問數據的問題!

此消息一出,短短兩三小時就在Hacker News上達到了近200討論熱度。

連GitLab自家的全球風險與合規總監都驚呆了:

什麼情況?爲什麼要把這些國家摘出來?沒有哪條法律要我們這麼幹吧?

GitLab公開拒收中國&俄國人,谷歌投資的開源平臺瞬間引發熱議

 

此前,在競爭對手GitHub斷供伊朗、克里米亞時,GitLab還一度表現堅挺,被認爲有大股東谷歌的“乃父之風”。

然而萬萬沒想到,今天整出的幺蛾子,如此荒誕不經,如此啼笑皆非。

GitLab啓動“封鎖”

GitLab的招聘信息中提到,GitLab的團隊是一個多元化的全球團隊,他們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招聘人才,成員橫跨幾十個國家。

不過現在,這個“全球化”裏面可能要劃掉中國和俄羅斯了。

GitLab公開拒收中國&俄國人,谷歌投資的開源平臺瞬間引發熱議

 

在GitLab.com的官方issue裏,出現這樣一條:

我們決定對有權訪問客戶數據的團隊成員啓用“工作國家/地區封鎖(job family country block)”

而封鎖名單上只有兩個國家:中國,俄羅斯。

根據GitLab的解釋,這就意味着:

  • GitLab不會給中國/俄羅斯公民提供offer。
  • 那些有權限訪問客戶數據的員工,現在也不能移居到中國或俄羅斯。

GitLab表示,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措施,一方面是因爲企業客戶對GitLab數據訪問規則、國家地區政策的關注。

另一方面,這也是“當前地緣政治氣候下行業的普遍做法”

此外,GitLab的全球風險與合規總監Candice Ciresi表示,她被告知中國之所以在名單上,是因爲谷歌退出了中國市場。而谷歌對GitLab的運營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Gitlab獲得了由谷歌風投公司Google Ventures領投的2000萬美元C輪融資

但Candice Ciresi對這個理由顯然並不滿意:那我們爲啥限制俄羅斯?

GitLab公開拒收中國&俄國人,谷歌投資的開源平臺瞬間引發熱議

 

 

在官方聲明引發爭議後,代表GitLab官方的VP在進一步討論回覆中稱:

目前GitLab在中國/俄羅斯的員工就業不會受影響,未來也將繼續在這些地區招聘員工,作爲開源社區,也將繼續接受這些地區的開源。但中國和俄羅斯地區的員工,崗位將不涉及客戶敏感數據訪問。

不是個例,是“新制裁手段”

有不少網友都在感嘆GitLab的透明度,但更值得關注的是GitLab提到的趨勢:

在當前地緣政治氣候下,這是行業中的一種普遍做法。

科技行業中,的確在發生着各種類似的事件。

比如今年7月份,GitHub突然對伊朗、克里米亞等地的賬戶斷供,毫無預警。

CEO Nat Friedman給出解釋說,這是爲了遵守美國的制裁,不得不對伊朗、敘利亞和克里米亞的賬戶實施限制。

GitLab公開拒收中國&俄國人,谷歌投資的開源平臺瞬間引發熱議

 

當時GitLab還受到了不少好評,因爲它並沒有如此激進,而是提前告知了用戶相關問題,而且還沒有禁用任何repo。

從公開信息來看,現在反而是GitLab更爲“激進”了一些,根據國籍對員工進行限制訪問權限。

這種做法,在不少網友看來,作爲開源平臺,這樣的行爲的確匪夷所思。也有人乾脆給出了一種非常令人頭疼的情景:

考慮一下這種情況:忠誠且長期表現出色的Gitlab員工Bob跟Su結了婚,後者原籍中國。他們在美國生活和工作。在Su的父母病重之際,她決定全家搬回中國照顧他們大概一到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然後,Bob必須做出以下選擇:(a)辭職(b)被迫異地(c)與妻子離婚公司政策妨礙重要的人生決定,我認爲這種現象很危險。

GitLab公開拒收中國&俄國人,谷歌投資的開源平臺瞬間引發熱議

 

但看美國的種種做法,還已經把制裁當做了一種競爭手段。

前不久,美國參議院的議員也將瞄準鏡對準了抖音海外版TikTok,呼籲報機構對其進行調查。

理由是這個在年輕人中風靡的中國應用,“可能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而且,還不只是調查應用那麼簡單。

路透社報道稱,美國政府已經對字節跳動啓動了“國家安全審查”,再度審視其兩年前10億美元收購社交媒體應用musical.ly。

然而自詡燈塔的美利堅,當前做法真是反諷。

畢竟同樣是收購案,美國公司賽靈思收購中國AI芯片公司深鑑,也並未受到什麼“地緣形勢”的說辭藉口。

不少網友都評論稱,這是美國緊張、不自信的體現。甚至也有網友指責美國的做法,認爲這是一個雙標的做法。

GitLab公開拒收中國&俄國人,谷歌投資的開源平臺瞬間引發熱議

 

一切自然不止於哪個具體領域。這種氣氛還蔓延到了學術領域。

科學研究,也有了國界

本來沒有國界的科學研究,現在也被設置了國界。

在這裏,他們採取的武器是“簽證”。

最新的例證發生在10月底。2019年度國際宇航大會(IAC)在美國舉行,將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名人堂”獎項頒給了中國科學家戚發軔。

但在頒獎時,講臺上卻空無一人——因爲美方沒有及時發放簽證。

很多人都感到不解,爲什麼能給頒獎,反而不能讓人去現場領獎?

還有今年的秋季開學季,還有9名中國留學生返校時,卻在洛杉磯國際機場被搜查、關小黑屋,然後遭遇遣返。

更莫名其妙的是,在校方和輿論一衆壓力後,美國海關給出的回覆依然雲山霧罩——9名中國留學生被拒入境是因爲入關檢查過程中發現的信息。

但具體哪裏不合規,再無任何說明。一時間,各大社交媒體上質疑聲四起。

GitLab公開拒收中國&俄國人,谷歌投資的開源平臺瞬間引發熱議

 

種種特殊事件,只是美國學術界詭異氛圍的縮影。

今年以來,包括UC伯克利、斯坦福、耶魯和MIT等名校,均有過最高校方代表的公開信,力挺自由學術的氛圍,並呼籲不要給亞裔、中國面孔的師生以特殊對待。

但之所以有這樣的聲明,或許也是已經有特殊對待的現象存在——甚至到了不得不公開發聲明強調的時候。

MIT校長L. Rafael Reif還公開表達過,在聽到MIT的研究人員和學生在與政府機構打交道時感受到不公平的審查、被污名化和緊張不安,僅僅因爲他們是華裔時,他“深感心碎”。

GitLab公開拒收中國&俄國人,谷歌投資的開源平臺瞬間引發熱議

 

 

他也對外發出呼籲,不要對學術間諜活動製造毫無根據的懷疑和恐懼的有害氣氛,這可能會 “產生嚴重的長期後果”。

但MIT校長沒有進一步說的是,後果是雙向的,傷人也自傷。

而且後果也已經開始顯現。

此前國際學術頂會ICLR會議,一直在歐美髮達國家舉辦,但因爲美國簽證實在太難搞,於是在新晉圖靈獎得主Yoshua Bengio的主導下,主辦方決定把ICLR 2020搬到非洲去,到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辦。

總之,從產業到學界,從傳統領域到科技互聯網公司,曾經備受期待的“地球村”全球化,正在變得現實而扭曲。

互聯網發展至今變革一切,是因爲有來自全世界相信開源力量的信仰者。

但如今,連以開源爲生意模式的開源代碼託管平臺,也做出如此可笑的舉動。

不知道誰贏了,也不知道誰輸更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