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蒂和爷爷》你会怀念童年的那个自己吗?

作者:潇潇

《海蒂和爷爷》是由瑞士女作家约翰娜创作于100多年前的小说《海蒂》翻拍的。

《海蒂》作为一本经典文学著作,被翻拍了20多次,包括宫崎骏的动画片《阿尔卑斯的少女》。

今天我们重点分享的电影《海蒂和爷爷》是由德国导演阿兰拍摄的。

《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没有波澜壮阔的背景,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它蕴含了亲情、友情与成长等看似“老生常谈”的主题。

故事情节也看似简单平淡,但故事中传递出的美好情感,却具有特别能治愈人心的力量,当然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思考。

在影片中,高潮部分是海蒂的生活突然出现变化,她突然由一个高山的野孩子变成了富家小姐的玩伴、陪读。山野与城市,自由与规矩,蒙昧与文明,电影里的矛盾冲突由次显现。

在阿尔卑斯山,清晨起来用山泉水洗脸,直接喝从母羊身上挤出来的羊奶,光着脚在山坡上飞奔,躺在草地上呼吸带着带着花草味道的自由空气……这是海蒂和爷爷的日常生活。

在法兰克福,喝汤不能直接端起盘子,拿面包不能直接用手取,行为举止要得体,不能随便同佣人聊天,……在所谓文明繁华的大城市,海蒂的身心受到了约束。

虽然食物丰富,衣服华美,但海蒂不喜欢法兰克福的生活,她怀念阿尔卑斯山无拘无束的日子。当克拉拉的奶奶来了之后,马上发现了海蒂“不是很开心”“天性收到了压抑”。

同样,即使是从小在大城市长大的克拉拉,因为母亲早早去世,缺少父亲陪伴,女管家、家庭教师的约束、管教又过于严肃和呆板,她也极度压抑,原本病弱的身体越来越糟糕。

在海蒂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然天性的束缚,而在克拉拉身上,我们看到了自然教育的匮乏。

后来,由于太思念爷爷,海蒂居然得了夜游症。克拉拉的父亲在医生建议下,把海蒂送回爷爷身边,回到阿尔卑斯山的海蒂,犹如鱼儿回归大海,鸟儿回归深林,灿烂的笑容在脸上再现。

而克拉拉在海蒂的再三邀请下,同奶奶一起来到了阿尔卑斯山度假。克拉拉与海蒂躺在布满灰尘的干草垛上嬉戏玩闹,学着海蒂的样子端着大碗喝奶,用手抓面包……走进大自然之后,克拉拉越来越明媚,影片最后,她竟然奇迹般地站起来了。

也许是顺应天性、自然养育带来的正面作用。山雪孕育大川,白云依偎蓝天,鸟儿逆风飞翔,这些来自大自然的陶冶,有时比课堂教育更重要。

提到教育,不得不提到克拉拉的奶奶,虽然她出现的次数不多,但是她对海蒂的帮助是巨大的。

第一次见面,她就让海蒂不要拘束,称呼她为“奶奶”。在女管家对海蒂作出“认知障碍”判断后,她不急于下定论,而是亲自和海蒂接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海蒂对学习的兴趣。

当得知海蒂因为“写故事”遭到同学嘲笑时,奶奶恰如其分的安慰海蒂:

他们的见识太少了,但是你见识过世界上更多东西,不是吗?如果有一件事可以让你开心,那就去做,不论别人说什么。

奶奶尊重海蒂天性,找到启蒙海蒂的方法,帮海蒂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可以说奶奶是一个很睿智的“教育家”。

由此可见,好的教育不是管束、控制和塑造,而是点拨、唤醒与激励。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特点,但是好的教育就是要让他们在自然、自由的状态下成长。

教育家卢梭在其经典著作《爱弥儿》中提倡“自然教育”,指出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养育孩子时一定要遵循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个性。同时也要带孩子亲近自然,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灵都得到自由舒展。

在《海蒂和爷爷》中,我们可以看到被压抑天性的海蒂是抑郁苦闷的,天性长期得不到舒展的她,身体和心灵都出现了“毛病”。幸亏,她遇到充满智慧的奶奶和善良有责任心的医生,得以重返阿尔卑斯山,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由成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