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成像只是“安全戏剧”?或许有些科技并不真能保障我们免于感染

全文共3471字,预计学习时长11分钟

热成像只是“安全戏剧”?或许有些科技并不真能保障我们免于感染

热成像检测仪对乘客测试体温以查出疑似新冠感染者| 图源:Getty Images

 

为了应对新冠病毒的全球爆发,许多地方都实施了封锁政策,即使现阶段已然开始复苏,但远远比不上它原本应有的模样。这场大封锁让经济开始衰退,长期的隔离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心情。

 

因此,尽管这场健康危机仍未解除,一些非必要的行业已开始准备复工,越来越多的人也走出家门。

 

为了给这个经济驱动计划套上公众健康责任感的外壳,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包括使用热成像摄像头来检测体温的升高。然而,该技术和疫情期间的其他应对措施一样,都只是一种“安全戏剧”(这个词是由安全及隐私专家BruceSchneier提出的)。

 

它们就像危险的、可能危及生命的海市蜃楼,看起来是采取了有力手段,但事实上,它们只是华丽外表下的空头承诺,让人们盲目相信个人健康和安全得到了保障。

 

很多年前Schneier就警示过这种“虚假外壳”。他引用了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机场安检。机场中安排了许多身着制服的保卫人员,所有乘客都要向他们出示身份证件,除此以外,安检处还会对乘客进行全身扫描,以搜查液体和易燃易爆物。

 

热成像只是“安全戏剧”?或许有些科技并不真能保障我们免于感染

图源:unsplash

 

然而最后我们会发现,这些搜查并没有太大作用。在机场安检中,这些魔幻的想法随处可见。Schneier直言道:“自911事件以来,能让搭乘飞机变得更安全的唯二方法就是加厚驾驶舱门以及劝说乘客适时反击,其余都用处不大。”

 

安全戏剧和解决主义的思想有关,再加上人们在面对危险时通常都想展示自己的力量,安全戏剧也就变得更加常见了。

 

最近几年,为了保护学生不受枪击伤害,学校董事会求助于人脸识别科技。支持者声称,这样的系统能防止帕克兰枪击之类的事件再次发生。位于纽约洛克波特的学校已经花费了将近140万美元用于购置“软件和服务器”。

 

但是事实上,人脸识别科技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相反,在教学环境中人脸识别科技反而会带来一些新的危险,比如少数族裔会受到更严厉的纪律处分,学生也深感陷于数字监狱。除此以外还要考虑到一些正当的法律程序以及隐私问题,以及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

 

结果是,包括未来隐私论坛在内的隐私组织开始向公众呼吁,希望“公立学校能考虑到安全因素,并停止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纽约州教育部也决定,他们不会在“智慧学校联盟行动”中支持包括人脸识别在内的技术应用。“智慧学校联盟行动”是该州通过的一项法案,旨在为“有助于全州学生学习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的教育技术和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

 

尽管家长和当地官员都想保护他们的孩子,但有时候做错事会比什么都不做还要糟糕。

 

我们急于解决疫情带来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警惕那些“伪装安全假象”的最新形式,也就是法律专家PeterSwire所说的“公众健康戏剧”。

 

无论是政府官员自我卖弄但缺乏科学依据的应对措施,还是运用一些效率低下的科技手段,甚至是在机场新放置的洗手液装置,将人们的希望寄托于一些并无好处的保护性措施可谓是相当危险。

 

为了维持一种所有危险尽在掌控之中的假象,热成像摄像机已迅速成为了遍布大街小巷的设备之一。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对于这样的做法满足是不可以的。

 

热成像只是“安全戏剧”?或许有些科技并不真能保障我们免于感染

 

热成像并不是控制疫情的有效工具

 

发烧是新冠肺炎的可能症状,所以当人们必须聚集在一起时,热成像就成为了比较合适的检测体温手段之一。在杂货店或一些其他地方,员工到岗时必须接受体温检测。

 

热成像只是“安全戏剧”?或许有些科技并不真能保障我们免于感染

图源:unsplash

 

和体温计不同,热成像摄像机只检测人体皮肤的温度。皮肤温度和人体的核心温度并不直接相关,而热成像系统也不是为医用设计的。

 

但现在,热成像摄像机的销售标签已经变为有可能筛查出新冠肺炎患者的重要机器。传统的体温计能检测身体的核心温度,是判定发烧的准确手段。

 

但是全球的政府和企业都花重金加入了这场“淘金热”,为了他们眼中的优点而购买热成像摄像机,这些优点包括:一次能检测多人;检测远处移动的人群;不用排队等待体温检测;能被安置在不起眼之处;此外,热成像摄像机还能和其他检测技术搭配使用,包括疫情检测无人机和人脸识别系统。

 

这些优点实在太诱人了,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地方安装上了热成像摄像机。在机场和其他公共交通中心,热成像摄像机被用于筛查乘客,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商场也开始用热成像摄像机对员工和顾客进行体温检测,甚至医疗机构也开始对病人使用热成像检测。

 

尽管热成像摄像机日渐普及,但是就新冠肺炎检测而言,这一技术仍然有许多致命的缺陷:

 

· 热成像摄像机并不是为医用而设计。

· 距离太远时,检测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 在准确性至关重要的情况下,热成像在“检测人群时的准确度仍然不足”。

· 热成像还可能会造成假阳性的情况,人们会因此被诬蔑、骚扰、受到不公平的隔离。

· 热成像还可能会造成假阴性的情况,甚至“可能会漏掉接近四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无症状感染者”。这样一来,热成像摄像机也无法完成最核心的任务,即减缓或阻止病毒的传播。

 

科学家和医学专家都一致认为:就检测新冠肺炎患者和阻止病毒传播来说,热成像系统确实是一种不合适的低效手段。

 

不仅浪费资金,为了尽快复工而安装热成像检测设备还可能会造成安全假象,让人们在条件尚不成熟之时重返工作岗位,人们会放松警惕并大胆丢掉一些有效的防护手段,比如保持社会距离以及承担追踪密切接触者的责任。

 

热成像只是“安全戏剧”?或许有些科技并不真能保障我们免于感染

 

热成像就是安全戏剧

 

将羟氯喹和阿奇霉素一起用于病毒治疗的方法已经被全盘否定,但相较于它们而言,热成像技术甚至更不适用于疫情管控。很难理解为什么这项技术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使用,为什么美国官方机构对其显眼的缺陷熟视无睹。

 

热成像只是“安全戏剧”?或许有些科技并不真能保障我们免于感染

图源:unsplash

 

随着许多封锁地区的企业开始寻求复工,疾控中心(CDC)也将热成像体温检测纳入了复工推荐措施之一,却没有强制要求一些比较可靠的医学手段。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EEOC)允许雇主在疫情期间收集员工的个人医疗信息(包括体温)。这是一向被禁止的,EEOC应该只允许采用一些医学上可靠的措施。

 

因为政府并没有对个人健康信息的收集做过多限制,所以这些并不可靠的检测系统得到了大力支持,而那些聪明人也有理由认为,这些手段能切实提升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水平。

 

这就是安全戏剧的确切定义——因为这些措施而传递出的隐晦和错误信息,人们会相信重新回到封锁前的生活状态是安全的,也不会面临感染和传播病毒的风险。

 

除了健康方面的隐患,我们还应考虑到隐私问题。对个人来说,测体温是另一种收集个人可识别敏感信息的方法,而且得到了官方的批准。对社会来说,这些无处不在甚至相当隐蔽的热成像摄像机也推动了这张恐怖检测网络的形成。

 

广泛检测健康数据已经变为一种常态,而热成像摄像机无疑是其助力之一,同时一些危险的检测工具也得到了推广,比如人脸识别。中国、迪拜和意大利的执法机构开始使用一种“智能”检测头盔,这款头盔拥有热成像、人脸识别和驾照扫描等功能。

 

热成像只是“安全戏剧”?或许有些科技并不真能保障我们免于感染

图源:unsplash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高级政策分析师及“疫情期间的体温检测与公民自由”一文的作者JayStanley告诉我们:

 

“越来越多体温检测之外的的代谢指数也能被远程检测,包括呼吸频率和心率。我们已经发现新冠肺炎侦察无人机也能得到这些指数。我们也看到有人呼吁将其他检测指标囊括进新冠肺炎的筛查,比如血氧含量。这些指数会揭示有关个人健康状况的许多私人信息。”

 

热成像只是“安全戏剧”?或许有些科技并不真能保障我们免于感染

 

制定疫情政策的主要准则

 

在新冠肺炎期间,所有和数据有关的应对措施都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对于任何有效的科技方案,如果企业能识别并成功化解其中的隐私和公民自由挑战,那这项科技就值得运用,即使它只能对公众健康产生微乎其微的作用。

 

现如今,包括密切接触者责任追踪和公众佩戴口罩在内的所有保护措施都遵循了这条准则,这些措施至少都有一个附加价值,能作为对抗这一致命威胁的工具,同时能合理解决隐私问题。

 

显然,热成像体温检测是一个例外,随之而来的是很多隐私和公民自由问题。它并不能有效完成人们吹嘘的任务,反而很可能会加重公众健康危机,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出于以上这些原因,热成像体温检测不应被视作抗击疫情和保障经济安全重启的措施之一。

 

热成像只是“安全戏剧”?或许有些科技并不真能保障我们免于感染

图源:unsplash

 

事实就是这样,数字追踪密切接触者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实施。在检测试剂不足的情况下,疫苗的到来似乎也遥不可及。政府和企业领导也急于缓解疫情带来的经济危机。

 

但如果将希望寄托于一些低效的安全措施,这种误导很可能催生出很严重的后果,这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

 

热成像只是“安全戏剧”?或许有些科技并不真能保障我们免于感染

一起分享AI学习与发展的干货
欢迎关注全平台AI垂类自媒体 “读芯术”

(添加小编微信:dxsxbb,加入读者圈,一起讨论最新鲜的人工智能科技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