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統層級結構 FSH

Linux文件系統層級結構

Linux的哲學思想是一切皆文件,把幾乎所有資源統統抽象爲文件形式。

根目錄下結構:

/

  • bin
  • dev
  • home
  • lib
  • media
  • opt
  • root
  • selinux
  • sys
  • usr
  • boot
  • etc
  • lost+found
  • mut
  • proc
  • sbin
  • srv
  • tmp
  • var

解釋:

/bin :二進制可執行命令

/dev :存放必要的設備文件

/home :存放普通用戶的主目錄,包括保存的文件,個人配置,等等

/media :掛載點,linux系統會自動識別一些設備,例如優盤,當識別後,linux會把識別的設備掛載到這個目錄下

/opt :附加應用程序的安裝位置

/root :系統管理員的家目錄

/selinux:安全機制,類似於防火牆

/sys :與/porc相似,主要記錄與核心相關資訊

/usr : 應用程序存放目錄,/usr/bin存放應用程序, /usr/share存放共享數據,/usr/lib 存放不能直接運行的,卻是許多程序運行所必需的一些函數庫文件,/usr/local存放軟件升級包,/usr/share/doc系統說明文件存放目錄

/boot:存放引導加載器(bootstrap loader)使用的文件、

/etc :系統程序的配置文件,均爲靜態文件

/lib :系統配置文件存放的目錄,該目錄存放系統的大部分配置文件和子目錄

/lost+found :一般爲空,系統發生錯誤時,將遺失的片段放入。

/mut :其他文件系統的臨時掛載點

/proc :以文件形式提供進程以及內核信息的虛擬文件系統,如 cpu 硬盤分區 內存信息等

/sbin :供系統管理使用的工具程序的目錄,也不可以進行單獨分區

/srv :當前主機爲服務器提供的數據文件存放的目錄

/tmp :存放程序運行產生臨時文件 (另見 /var/tmp). 通常在系統重啓後刪除

/var :針對常態性變動文件,一些隨着系統常規操作而持續改變的文件就放在這裏

  1. /etc下重要文件,目錄。
bashrc bash環境變量配置,裏邊添加啓動bash時讀取的環境
crontab 指定任務的配置文件
fstab 記錄開機後要掛載的文件系統
group 用戶組信息
gshadow 用戶組密碼配置文件
hosts 設定用戶IP與名字(域名)的對應解析表,相當於本地LAN內的DNS
issue 用戶登錄前顯示的信息
shells 當前系統支持的shell
skel/ 新用戶默認的環境信息文件
login.defs 設定用戶賬號限制信息
yum.repos.d yum倉庫配置信息
sysconfig/network 修改機器名,網卡網關等信息
ssh 存放shh服務配置文件
profile 系統全局環境變量設置,可以添加對所有用戶組有效的環境變量,系統變量,用戶登錄後被執行。
profile.d 系統啓動後要執行的腳本
  1. /proc 下重要文件 目錄
bus 總線設備
cpuinfo 記錄了 處理器的信息
meminfo 記錄了存儲器信息(內存,交換信息)
filesystems 核心配置的文件系統信息
mounts 內核加載的核心模塊信息
partitions 裏面記錄了分區信息
uptime 系統啓動時長
  1. /var下重要文件 目錄
cache 儲存了系統運行本身產生的緩存信息
local /usr/local/中安裝的程序的一些可變數據
lock 鎖定的文件,因爲某些設備或文件資源一次只能被一個應用程序使用
log 各種日誌文件
spool 隊列數據,(排隊等待後續進程使用的數據,使用後被刪除)
tmp 存儲應用進程產生的臨時文件
lib 程序本身執行過程中,需要的數據文件放置的目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