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小知识点备忘录

1:描述存储性能的指标
IOPS (I/O per Second)每秒输入输出次数,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处理的I/O最大次数
带宽
MB/S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数据量

2:影响存储性能的因素:IOPS,带宽,响应时间

3:数据库的分类:

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关系数据库(DB2,ORACLE。。)

4:数据备份方式:D2T,D2D,D2D2T

5:容灾指标: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S)恢复时间目标

            RPO(REVOVERY POINT OBJECTIVES)恢复点目标
6:分条深度:大的数据流、块的应用,则分条深度可以大点,反之可以设置小些。
7:RAID 50与RAID5相比,优点:
A:比RAID 5有更好的读性能
B:比相同容量的RAID5 重建时间更短
C:至多允许每个RAID 5中一个磁盘失效
8:SAN的缺点
A:因异质的特性而导致的复杂性
B:总体构建成本高
C:管理困难产品兼容性较差
9:不管是FC存储或者IP存储,最终传输的都是SCSI指令和数据,只是上层封装的形式不同而已。
10:iscsi连接方式:

A:以太网+initiator软件方式
B:硬件TOE网卡+initiator软件方式
C:iSCSI HBA卡实现方式
11:光纤网的拓扑:
A:点对点FC-P2P
B:光纤仲裁环FC-AL
C:交换是光纤网FC-SW
12:WWN的分类
WWNN(world wide node name)
wwpn(world wide port name)
13:多路径的危害:
对于在应用服务器端看到的不真实的映射磁盘,操作系统是无法进行区分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磁盘存储数据将会导致数据之间的覆盖或者

I/O错误。
14:UltraPath 多路径技术介绍:
A: failover功能:当主路径出现故障后自动将业务切换到备用路径上,避免了因单点故障而造成的业务中断
B: failback功能:当主路径的故障解除或者修复后自动地将I/O传输路径从切换回主路径上
C:负载均衡:多路径软件可以多条路径之间智能分摊IO,均衡主机的负载
==========================
1:先升级还是先恢复故障
2:双盘失效硬盘恢复顺序问题
3:回写镜像、条带深度影响性能问题
4:命令设备的作用:
5:重启后lun自动消失问题
6:升级控制器版本后如何重启??完全升级完成后敲reset sys 还是reboot
7:出现FC 链路连接异常故障,需要逐一进行排查:
l 光纤连接异常或光纤出现故障
l 光模块出现故障
l 应用服务器FC HBA 卡速率与存储系统FC 主机端口速率不匹配
8:更换BBU电池步骤:
A 将黑色信号线拔出
B 将电源线拔出
9:预拷贝技术:
系统实时从磁盘的SMART信息中读取磁盘的状态信息,当发现磁盘错误统计超过设定阀值后,立即启动将数据从疑似故障盘中迁移到热备盘,同

时向管理人员告警,
提醒更换疑似故障盘
10:IOPS、带宽和响应时间是IO性能最核心的性能指标,直接反映当前业务的IO性能状况;
IOPS与带宽的关系
a》带宽=iops*平均io大小
b》IOPS测试常用小IO,带宽测试常用大IO
IOPS与响应时间的关系
a》IOPS=1000/平均响应时间
b》存储的响应时间越快,IOPS越高
11:RAID10在单个RAID组磁盘数选择上,并无限制,在磁盘成为瓶颈时,磁盘数越多该RAID组性能越好
12:读预取:
a:固定预取:当某个IO不命中的时候,需要下到磁盘取数据,并顺便取与该IO地址连续的一定量的IO上来,该数量是事先设定的,其取值范围

是0到1024KB,当选择的预取
数值为0时实际上就是不预取
b:可变预取:可变预取的预取值可以在0到65535中进行选择;当选择为0的时候,其实就是不预取
c:智能预取:可动态分析当前业务IO顺序性情况和IO大小规律,判定是否起停预取和预取窗口大小
13:高低水位:高低水位用于设置存储写策略为回写时,CACHE模块对脏数据的存储容量和刷盘速率;

14:SAN归还总的原则:
单一需求原则
建单设计原则
开放性与标准化
经济型原则
15:LUN归属原则:
A:单一归属原则:同一RAID组下的LUN尽量归属同一控制器,特别对于SATA盘,双端访问导致性能下降
B:业务均衡分布原则:两个控制器分别归属的LUN个数或者业务压力大小保持基本相当
C:业务单一分布原则:确保各个控制器的业务类型尽量单一,特别是尽量保证在一个控制器上不同时存在顺序和随机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业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