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multisim仿真基極調頻電路(無線咪頭電路)

上圖

1.如圖使用V2代替咪頭,經過R4,C7使低頻信號進入Q1基極; 

R1,R3確定Q1的Q點;

L1,C1,C2,C3決定振盪頻率(諧振頻率爲C2和C3串聯再和C1並聯再和L1並聯所得);   

C2和C3構成反饋部分 , 其比值容易影響起振的容易程度; 

經過R2大電阻後在接儀器,避免儀器影響電路的Q值,導致不振盪或不穩定等。(本實驗只看波形,不追求輸出值的大小)

2.在做本實驗的時候如出現不振盪的話,需要注意如下情況:

如果加了示波器儀器,那應該吧儀器的x周選儘可能大,避免使用太多的計算資源而導致很久都不出現起振現象;

或者直接先不加示波器而只是加一個動態測試點,可以直接看到頻率電流電壓等信息。

有時候加一個頻譜儀可以加快射頻電路的分析時間。

3.有時候用示波器單獨只看振盪電路的輸出會發現波形不好,這個現象是由於Q點選擇不當造成的,一般調整R3或R1可以使波形優化,降低並聯諧振迴路的Q值也會優化。(可能主要是由VCE間電壓引起)

4.該電路很容易被誤以爲是調幅電路,因爲很容易分析爲基極電壓變化而導致放大放大倍數從而輸出爲調幅波。但實際仿真會發現它在起振階段的確是調幅波,但振盪穩定階段後它就不會是調幅波,而是調頻波!!(具體原因暫時未知,但先知道這個結果就好)。

5.最終輸出波形以及頻譜如下:

看示波器可知振盪穩定後,它並不是調幅波;

用頻譜儀可以明顯看出有兩個間距爲10Mhz的波峯,所以可以很明確地知道其波形爲調頻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