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与三教融合

“融合”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技术进步的最基本方式之一,是一个符合哲学原理和经济学规律的普遍现象,是一个永恒的不断出现的情况。如果不能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放在全球化的范围内讨论“融合”,就很难有效果。但像中国这样的三网融合情况,只是利益的再分配而已,而且即使融合了也不会对全社会有大的影响(两家打架的事情?),ipbaobao感觉自己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投降了,撤退了。


三网融合年年谈,今年特别多。ipbaobao已淡出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此文是ipbaobao去年5月发表的一篇博文,重新翻出来,供大家再思考。

 

   所谓教就是儒、释、道。所谓儒教就是以孔子为主的儒家思想,道教就是以老子为主的道家思想,佛教就是以释迦牟尼为主的思想三教。在中国思想史上,一方面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一方面又互相批评、互相驳难,这种局面持续了八、九百年之久。而斗争孕育了平和、排斥趋向于融合。于是后来出现了三教同源,三教一致,三教合一,三教融合的说法。

儒教被确定成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后,以正统自居攻击其它二教,但负作用是同时禁锢了儒教自身的发展。即使在宋朝时,儒教吸收的是佛家的思想,也不愿承认这种事实。这给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创造了机会,使得佛教与草根阶层的黄老道教思想的形式出现,佛教以一种“中国特色”的方式,接道黄老思想出现。但佛教的传入,刺激了民间的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的道家思想诞生。

历史上儒教、佛教和道教,因为各种原因,都曾经被不同朝代的皇帝认定为主流意识形态,或同时认定为主流意识形态。不管政策如何变化,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三教的思想一直在不断斗争中融合和发展,斗争促进了发展。思想上已经融合,但形式上却不能融合。

同时,三教在忙于内部斗争和融合的过程中,自我陶醉或自我束缚,逐渐脱离了人类社会的主流发展方向,1920世纪,没落在外来基督教的冲击下。到了21世纪,全社会已经根本不关心三教融合的问题,只能靠旅游业和孔子学院生存了。

以上三教融合历史发展的简单轨迹,如何和我国的三网融合比较,ipbaobao在此就不再深入对比了。


<script> function showMiniAd(){ var vn = "tinfo"; var dataURL = "http://t.sohu.com/third/user.jsp?passport="+window._xpt+"&vn="+vn; new LinkFile(dataURL, { type: 'script', noCache: false, callBack: { variable: vn, onLoad: function(){ var data = eval("(" + vn + ")") if(data != null && data.status == 1){ var userLink = data.url; //var userLink = data.icon; $('miniAd').innerHTML = "我正在玩搜狐微博,快来“关注”我,了解我的最新动态吧。
"+userLink+""; $('miniAd').show(); } }, onFailure: function(){} }}); } showMiniAd(); </script>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