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t(*) count(列名)count(1)

COUNT(常量) 和 COUNT(*)表示的是直接查詢符合條件的數據庫表的行數。而COUNT(列名)表示的是查詢符合條件的列的值不爲NULL的行數

COUNT(*)相比COUNT(常量) 和 COUNT(列名)來講,COUNT(*)是SQL92定義的標準統計行數的語法,因爲他是標準語法,所以MySQL數據庫對他進行過很多優化

1、COUNT有幾種用法?

count(1) count(*) count(id) count(distinct id)

2、COUNT(字段名)和COUNT(*)的查詢結果有什麼不同?

3、COUNT(1)和COUNT(*)之間有什麼不同?

衆說紛紜,沒有本質不同

有的說COUNT(*)執行時會轉換成COUNT(1),所以COUNT(1)少了轉換步驟,所以更快。

還有的說,因爲MySQL針對COUNT(*)做了特殊優化,所以COUNT(*)更快。

建議使用COUNT(*)!因爲這個是SQL92定義的標準統計行數的語法,而且本文只是基於MySQL做了分析,關於Oracle中的這個問題,也是衆說紛紜的呢。

4、COUNT(1)和COUNT(*)之間的效率哪個更高?

5、爲什麼《阿里巴巴Java開發手冊》建議使用COUNT(*)

6、MySQL的MyISAM引擎對COUNT(*)做了哪些優化?

MyISAM做了一個簡單的優化,那就是它可以把表的總行數單獨記錄下來,如果從一張表中使用COUNT(*)進行查詢的時候,可以直接返回這個記錄下來的數值就可以了,當然,前提是不能有where條件。

7、MySQL的InnoDB引擎對COUNT(*)做了哪些優化?

從MySQL 8.0.13開始,針對InnoDB的SELECT COUNT(*) FROM tbl_name語句,確實在掃表的過程中做了一些優化。前提是查詢語句中不包含WHERE或GROUP BY等條件。

我們知道,COUNT(*)的目的只是爲了統計總行數,所以,他根本不關心自己查到的具體值,所以,他如果能夠在掃表的過程中,選擇一個成本較低的索引進行的話,那就可以大大節省時間。

我們知道,InnoDB中索引分爲聚簇索引(主鍵索引)和非聚簇索引(非主鍵索引),聚簇索引的葉子節點中保存的是整行記錄,而非聚簇索引的葉子節點中保存的是該行記錄的主鍵的值。

所以,相比之下,非聚簇索引要比聚簇索引小很多,所以MySQL會優先選擇最小的非聚簇索引來掃表。所以,當我們建表的時候,除了主鍵索引以外,創建一個非主鍵索引還是有必要的。

8、上面提到的MySQL對COUNT(*)做的優化,有一個關鍵的前提是什麼?

查詢語句中不包含WHERE以及GROUP BY條件

9、SELECT COUNT(*) 的時候,加不加where條件有差別嗎?

10、COUNT(*)、COUNT(1)和COUNT(字段名)的執行過程是怎樣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