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工程师入门(二)

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等价类划分、边界值

1. 等价类划分

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划分成若干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

等价类划分法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

无效等价类:无意义的,不符合需求规定的集合。

如何用等价类划分设计用例?

一般有如下几个步骤:

  1. 划分等价类和非等价类并编号。

  2. 设计组合方式和可能性。

  3. 根据组合选择数据生成测试用例。

原则:

  1. 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尚未被覆盖地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有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
  2. 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仅覆盖一个尚未被覆盖的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无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

2. 边界值分析

经验告诉我们,一般大量的错误都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

一般要取边界点上的上点、内点和离点。

上点:边界上的点

内点:区间内的点

离点:离边界值最近且与上点不属于同一等价类的点。

对于小数不用考虑离点。

如:(0,100],上点:0、100 内点:50 离点:0,101。

3. 判定表

定义:分析和表述若干输入条件下,被测对象对这些输入作出相应的一种表格。在遇到复杂业务逻辑时可以用该表理清业务逻辑关系。

条件桩:需求规格说明书所定义的被测对象的所有输入。

条件项:针对条件桩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的真假值。

动作桩:针对条件,被测对象所采取的操作。

动作项:针对条件项的各种取值,被测对象响应的动作。

规则:任何一个条件组合的特定取值及其要执行的相应操作。在判定表中贯穿条件项和动作项的一列就是一条规则。

1、确定规则个数,假如有n个条件.每个条件有两个取值(0,1),故有2^n种规则。

2、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

3、填入条件项。

4、填入动作项,等到初始判定表。

5、简化,合并相似规则(相同动作)。

根据判定表可输出3条测试用例。

适合使用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的条件:

规格说明以判定表形式给出,或很容易转换成判定表的。

条件的排列顺序不会也不影响执行哪些操作。

规则的排列顺序不会也不影响执行哪些操作。

每当某一规则的条件已近满足,并确定要执行的操作后,不必检验别的规则。

如果某一规则得到满足要执行多个操作,这些操作的执行顺序无关紧要。

4. 错误推测法

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 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

例如,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还有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的情况,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

5. 随机测试法

随意测试,不考虑任何测试用例和需求,完全站在一个用户的角度对产品进行使用。

适用于:

所有之前设定的用例已经执行完毕。

海量的条件组合没有办法一一遍历的时候。

6. 场景法

基本流:通过实现业务流程时,做到每一个流程都是正确的,从来达到目的流程。

备选流:通过实现业务流程时,因错误操作或者是异常操作,导致流程反复,但最终达到目的流程

根据说明,描述出程序的基本流及各项备选流。

根据基本流和各项备选流生成不同的场景。

对每一个场景生成相应的测试用例。

对生成的所有测试用例重新复审,去掉多余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确定后,对每一个测试用例确定测试数据值。

7. 测试大纲法/需求文档转化法

所有需求文档中所描述的文字信息,梳理每个功能模块的测试点,将每个测试点转化为用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