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隨筆(第二章 閱讀的層次)

第二章 閱讀的層次

書名:《如何閱讀一本書》
作者:輕閱讀編寫組編


簡介&傳送門

  • 第一章對讀書的 ”3W1H“ 進行分析。
  • 第二章主要分析 “閱讀的層次”。
  • 第三章主要介紹 “速讀法”。
  • 第四章主要介紹 “精讀法”。
  • 第五章主要介紹 “主題閱讀法”
  • 第六章介紹怎麼閱讀不同體裁、不同特點的作品。
  • 第七章介紹實用型書的閱讀方法。
  • 第八章談論買書、借書、分享交流等問題。

閱讀的層次

清代阮元《吳興雜詩》中寫道:“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這句體現了層次的妙用。什麼是層次? “” 是同類的集合,“” 約定各層的次序。閱讀也有層次,不同閱讀層次適用於不同書籍,不同閱讀層次適用不同閱讀方法。


艾德勒的 “閱讀四層次”


基礎閱讀

這一層次的閱讀要求認識文字並瞭解文字的意思。

在基礎閱讀中,讀者會向自己提問:“這個句子在說什麼?”當然,問題本身具有多重含義,只是處於基礎閱讀層次的人只關注最淺層的意義。


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即系統化略讀,類似於學生時期進行的閱讀理解。

對一整書檢視閱讀如下。

  • 整本書主要講什麼
  • 書的結構如何
  • 各章重點講什麼
  • 根據瞭解內容對書歸類

通過檢視閱讀,我們可以確認是否需要進一步閱讀。

即使進行分析閱讀或主題閱讀,也需要先進行檢視閱讀。

這樣有助於對書籍進行整體把握。

看書名、作者簡介、版次、目錄,然後略讀一下各章的內容。


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即全盤閱讀、完整閱讀,也是能更好地理解一本書的內容到的最好的閱讀方式。

通過分析閱讀,讀者會將一本書的內容完全消化,使之成爲自己的知識。

分析閱讀更適合“主食”和“美食”類圖書。

檢視閱讀中的提問偏重書的結構、大意。

分析閱讀中提問的內容則更詳細、系統,提問的過程就是加深理解的過程。

分析閱讀可以在基礎閱讀或檢視閱讀之後進行。


主題閱讀

  • 主題閱讀是最高層次的閱讀方式,
  • 是所有閱讀方式中最複雜、最系統化的一種。
  • 主題閱讀不是針對一本書的閱讀,
  • 而是需要閱讀多本談到同一主題的圖書,
  • 因此,主題閱讀也可稱爲比較閱讀。
  • 主題更適合“主食”和“美食”類圖書。

主題閱讀的兩個基本前提:

  1. 對某個主題產生強烈的好奇。
  2. 閱讀多本書籍,參考各種資料,有能力形成自己的分析。

小結

  閱讀一本書前,應先檢視閱讀後在判斷本書是否值得更深入的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分析閱讀、主題閱讀適合“主食”和“美食”類圖書。


鄒韜奮與分層次閱讀


泛讀

第一個層次是泛讀,即瀏覽。

  • 瀏覽並沒有明確的目的,就是隨便翻翻,
  • 有興趣就往下看,無興趣就中止。
  • 通常是先看序言、後記、目錄、內容簡介,
  • 然後將正文翻看幾頁,瞭解大概內容。
  • 也可隨心所欲,第一章、結尾、中間隨意翻閱。

通過泛讀可以初步確認此書是否值得進一步閱讀。


略讀

第二個層次是略讀,即將泛讀時選出來的書,粗略地讀一遍,也可稱爲通讀。

  • 略讀時需要集中注意力,先審視題目,
  • 看看全書的結構,然後看開頭和結尾,
  • 再按書的結構層次順序閱讀,
  • 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略讀雖只求概覽大意的一種閱讀方式,然而,也應做到“略”而不“漏”,保證讀後能闡述全書的主要內容及整體印象。


精讀

第三個層次是精讀,即認真、仔細、精確地閱讀。

  • 精讀時要按照書的結構順序,
  • 從頭到尾,逐字、逐句、逐段地閱讀,
  • 不僅要弄清字、句、段、篇、章的含義,
  • 可以根據文字內容想象所描繪的情景,
  • 還要深入思考,理解文中的每一個概念,
  • 抓住中心思想,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精讀一本書是從內容到形式、從形式到內容、從部分到整體、從整體到部分反覆研讀的過程。

此處的“泛讀”和“略讀”大致可對應艾德勒的“檢視閱讀”, “精讀”對應“分析閱讀”。



王國維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句話展現了剛開始學習閱讀、初窺門徑的閱讀層次。

可以認爲,這一重境界對應“基礎閱讀”,閱讀所得都是文字的表面意思,閱讀者自己正在尋求更適合、更有效的閱讀方法。

第二重

  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這句話體現了深入理解、用功細讀的閱讀層次,可對應“分析閱讀”。

這一閱讀層次強調仔細、專注、主動,而且需要大量時間與精力。

第三重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句話體現了確定主題、廣泛探尋、終有結論的閱讀層次,可對應“主題閱讀”。

在這一閱讀層次中,感興趣的主題是最重要的,然後需要閱讀大量相關書籍,最後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

與汲取現成的知識相比,這種閱讀更強調“悟”,更具備主動性與創造性。



閱讀層次與讀書四問

  這本書究竟講了什麼?

  作者通過這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

  這本書與我有什麼關係?

在基礎閱讀這個閱讀層次中,讀者只需要提問“這些語句是什麼意思”。

以上四問,無論是在檢視閱讀、分析閱讀還是在主題閱讀過程中,都應該提出並予以回答。

而解答的過程,構成了閱讀的全部經過。


1. 這本書究竟講了什麼?

找出全書主題,明確篇章結構,闡述各部分主要內容的過程。

  1. 體裁、主題分類
  2. 概括全書主要內容,可參照簡介
  3. 列舉全書大綱
  4. 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2. 作者通過這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

找出作者的主要想法、聲明與論點,並形成自己的判斷。

  1. 找出觀點的關鍵字
  2. 抓住主旨
  3. 形成新大綱
  4. 對作者觀點簡要總結

3.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

評論的對象是作者解決問題的方法、作者的觀點等。

產生自己的想法,書所說是否有道理。

4. 這本書與我有什麼關係?

  • 這個問題與閱讀效用密切相關,
  • 簡單地回答,就是“有用”或者“部分有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