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複習(一) 基本介紹

1、因特網與協議

(1)因特網

因特網 (Internet) 將空間上分離的主機連接起來,使得不同主機之間可以共享資源和交換信息

(2)協議

協議 (protocol) 定義網絡設備之間的通信規則,相當於設備之間的交流方式(類比人類之間的交流方式)

它定義了網絡設備接收和發送信息的格式和順序以及網絡設備在接收和發送信息時採取的操作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2、延遲與丟失

(1) 延遲

數據包爲什麼會延遲 (delay) 呢?因爲數據包從一個終端發出後,需要經過多個路由轉發,才能最終到達目的終端

數據包在一個路由中的延遲稱爲節點延遲 (nodal delay),具體包括處理延遲、排隊延遲、傳輸延遲和傳播延遲

  • 處理延遲 (processing delay):檢查是否有位錯誤,決定路由出口
  • 排隊延遲 (queuing delay):在路由出口中排隊等待傳輸,延遲時間取決於路由的擁塞程度
  • 傳輸延遲 (transmission delay):將數據包傳出路由的出口,延遲時間 = 數據包的大小 / 路由出口帶寬
  • 傳播延遲 (propagation delay):將數據包傳給下一個路由,延遲時間 = 傳輸長度 / 傳播速度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2) 丟失

數據包爲什麼會丟失 (loss) 呢?首先我們要知道路由中的緩存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時讓無數個數據包在排隊

如果當數據包到達路由時,路由的緩存已經滿了,路由就會拒絕接收這個數據包,也就是說這個數據包就丟失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3、分層協議

(1)七層模型(概念模型)

七層模型又稱 ISO/OSI 參考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它是由 ISO 提出的網絡互聯模型,其目的是爲了使得世界上的計算機能夠相互連接成爲網絡

七層模型自上而下包括: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絡層、鏈路層和物理層

(2)五層模型(應用模型)

五層模型又稱 TCP/IP 協議模型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Model)

TCP/IP 協議簇目前是因特網的核心協議,實際上它們不單指 TCP 和 IP,而是一組協議的代名詞

五層協議自上而下包括:應用層(將七層模型中的前三層合爲一層)、傳輸層、網絡層、鏈路層和物理層

(3)爲什麼要分層

因爲因特網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系統,分層能夠降低各構件間的耦合程度,從而提高網絡系統的可維護性

每一層只負責特定的功能,下面介紹 TCP/IP 協議模型中每一層的功能:

  •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應用程序與網絡服務之間的接口
  •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提供邏輯上的進程間的數據傳輸服務
  • 網絡層(network layer):提供邏輯上的主機間的數據傳輸服務
  • 鏈路層(link layer):物理尋址,將比特流變成邏輯傳輸線路
  • 物理層(physical layer):控制比特流的傳輸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nzAJ5oMc-1581429806792)(計算機網絡複習(一)] 基本介紹\example.png)

【 閱讀更多計算機網絡系列文章,請看 計算機網絡複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