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被頂替讀大學的,幾乎都是女孩?

陳春秀被陳雙雙頂替讀大學,最終的調查結果還沒有出來(不知道爲什麼會這麼久),又曝出了苟晶讀大學被頂替一事。

比起陳春秀,苟晶的被頂替似乎還要更惡劣一些:她疑似被連續頂替了兩次。

第一次是1997年,她被自己班主任的女兒頂替。

“落榜”之後的苟晶,沒有像陳春秀一樣選擇外出打工,而是選擇了復讀;結果卻以全區摸底前幾名的成績,於1998年再一次“落榜”。

第二次“落榜”後,苟晶才和陳春秀一樣,走上了漫長而坎坷的打工之路。

2003年,苟晶的班主任給她寫了一封信,苟晶這才知道,自己第一次“落榜”,是被班主任的女兒頂替了。

於是,她開始懷疑自己第二次“落榜”,也是被人頂替了,否則無法解釋一個摸底考試全區前幾名的學霸,結果卻名落孫山的事實。

仔細分析這幾年曝出的高考頂替案,你會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不管陳春秀、苟晶,還是前幾年曝出的王娜娜、黃海霞,這些被頂替者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受害者都是女孩。

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女孩更容易成爲高考頂替案的主角呢?

這可以從頂替者和被頂替者兩方面進行解釋。

對於頂替者來說,她們頂替了別人,以後就必須用別人的名字和身份生活。

這對於很多男孩來說,是不能接受的,因爲傳統的文化告訴他們,“大丈夫要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另外,用別人的名字,也就意味着你一輩子必須平凡的生活着,不能飛黃騰達。否則,你“如雷貫耳”的名字很容易被人發現是假的,李鬼的身份一揭穿,擺在面前的就是身敗名裂。

搞到一張大學文憑,然後隱姓埋名,找一個老師、公務員這種相對輕鬆平穩的工作,這對很多女孩和其父母來說,是挺不錯的選擇。

但對於更在乎成功,也更喜歡賭博的男性來說,他們很可能不會爲了這種限制了上限的人生,放棄用真名真姓出去闖蕩併成功的機會——哪怕這成功的機會,只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當然,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不管男孩還是女孩,將來都會結婚生子。而按照中國的傳統習慣,孩子都是跟爸爸姓的。

如果是男孩頂替了別人,那麼他的孩子,是跟着他的真名姓呢,還是跟着他的假名姓呢?

稍一思考,你就會發現,不管孩子跟哪個名字姓,都很容易露餡:

跟着真名姓,容易在現在的同事、朋友跟前露餡;跟着假名姓,容易在親戚和以前的同學、朋友跟前露餡。

當然,男孩們也可以找一個和自己同姓的人頂替,但這樣選擇空間就會縮窄,操作難度就會增大——尤其是那些少見的姓氏。

女孩這方面的麻煩就幾乎沒有了,因爲孩子一般不跟媽媽姓,這有利於隱藏她們的真實姓名。

另外,如前所說,比起男孩,女孩及其父母,更喜歡,至少是更能接受雖然平凡卻輕鬆安穩的生活——這就使得家裏有點權勢,成績卻不好的女學渣們,成爲了高考頂替案的“領銜主演”。

因爲頂替者都是女孩,她們的家庭就只有尋找女孩作爲被頂替者。

分析多起高考被頂替案,你會發現,那些被頂替者,幾乎都是農村女孩。

直到今天,農民仍然處於整個社會的底層,他們沒錢沒勢沒人,缺乏信息渠道,稍有不慎就成了頂替者們眼裏的羔羊。

除此之外,農村女孩的某些特點,也讓頂替者在選擇她們時,少了很多後顧之憂。

比起男孩,女孩們普遍更愛面子,也更懂事;另外,女孩,尤其是底層的女孩,除了讀書,常常還把嫁人當成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因爲多了一個選擇,她們在讀大學這件事上,就會少幾分執着。

高考一落榜,如果選擇復讀,女孩們會覺得很丟臉。

如果家裏條件再差一點,爲了不讓父母繼續這麼辛勞,再想到自己還有通過嫁人改變命運的機會,很多女孩就會選擇外出打工,而不是回學校復讀——這就讓她們,失去了一些可以找到自己被頂替的蛛絲馬跡的機會。

比如陳春秀,就是在參加完成人高考,在網上查自己信息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當年被頂替了。

顯然,如果她當年高考“落榜”後,選擇的不是打工,而是復讀,就有機會提前發現自己被人頂替。

時代雖然發展了,但比起男性,女性的生存空間還是要窄很多——尤其是對身處底層的女孩來說。

不管是被頂替讀大學,卻要多年之後才發現事情真相的陳春秀、苟晶,還是那些被有錢人性侵卻申告無門的小女孩,都在告訴你一個殘酷的事實:

在今天,仍然有很多東西制約着女孩——尤其是底層女孩的上限,而她們的下限,可能下到沒有底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