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技术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分)

1. 信息传递技术,即通信技术,不包括(B

A)数字程控交换技术               B)定位遥感技术   

C)光纤通讯                       (D)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

2. 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 C )

A)生物技术                        B)媒体技术   

C)通信技术                        D)传播技术

3. 目前广泛使用的信息采集技术不包括(B

A)传感技术                         B)北斗导航技术

C)遥感技术                         D)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4. 信息源所发生的各种信号和消息经过传递被人们所感知、接收、认识和理解的内容的统称(B

A)信号                              B)信息           

C)咨询                              D)感官

5. 以下不属于智慧地球六大行动方案的是( C)

A)智慧的电力                     B)智慧的医疗

C)智慧的教育                     (D)智慧的城市 

6. 农业要素的数字信息化的特征包括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和(A

A)社会经济要素              B)自然要素

C)空间要素                      (D)人文要素

7. 下列哪一项不是数字地球的特点(B

A)空间性                            B)时间性       

C)数字性                            D)整体性

8. 数字农业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的农业要素没有以下哪一个(D

A)生物要素                          B)环境要素       

C)技术要素                          D)生态要素

9. 信息技术不包括以下哪个部分(B)   

A)信息采集技术                     B)信息监测技术  

C)信息处理技术                     (D)信息控制技术

10. 数字农业的技术体系不包含(D

A)数字农业技术基础                  B)数字农业关键技术

C)数字农业平台技术                  D)遥感农业平台技术

11. 数字农业的关键技术有哪些(A

A)数字农作平台技术,农作信息管理技术

B)农作信息管理技术,高光谱遥感技术

C)农作信息检测技术,农作管理决策技术

D)农作过程模拟技术,农作生产力技术   

12. 关于农业信息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它是传感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农业上的综合应用

B)主要包括农业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农业遥感监测等技术

C)美国的农业信息技术研究起步早,发展速度快

D)我国农业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13. 下面不属于精准农业的基本特征的是(B

A)生产手段精细                        B)资源投入昂贵  

C)经济高效安全                        D)运作尺度精确

14. 精确农业特点是以(C)支撑的精耕细作

A)现代农学理论                         B)现代农业机械

C)现代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             D)高新技术

15. 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C

A)生物技术                          B)媒体技术  

C)通信技术                          D)传播技术

16. 下列不属于信息技术的是(C

A)信息采集技术                      B)信息传递技术  

C)信息分析技术                      D)信息控制技术

17. 计算机硬件系统不包括(D

A)接口电路                        B)计算机  

C)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              D)计算机操作系统

18. 下列哪一项不是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主要手段(C)

A)微电子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建筑设计技术   D)通信技术

19. D)是一种能自动、快速、精确进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A)计算器                             B)电脑

C)手提电脑                           D)计算机

20. 下列不属于物联网结构的是(B

A)感知层                          B)隐藏层  

C)网络层                          D)应用层

21. 物联网分层结构为(C

A)物理层、传输层、应用层           B)物理层、网络层、应用层

C)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D)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

22. A)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影响最大的广域网

A)因特网                            B)局域网         

C)广域网                            D)互联网"

23. 农田生物信息包含的类型有农作物生理功能信息、农作物结构信息、农作物病虫草害信息,下列不属于农作物生理功能信息为(C

A)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B)叶片的光合速率   

C)作物长势                          D) 呼吸强度"

24. 关于农田生物信息层次性的解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物种不同                          B)生长有异     

C)结构有别                          D)颜色不同

25. 信噪比是指仪器系统分辨信号和噪声信号的能力,它的定义是(D

A)信号频率与噪声频率的比值     B)信号频率的平均值与噪声信号频率的比值

C)信号幅度的平均值与噪声频率   (D)信号幅度的平均值与噪声幅度的平均值

26. 下列不是纹理特征信息提取方法的是(A

A)计算机差谱技术                  B)逐步判别法

C)主成分分析法                    D)聚类分析法

27. 下列不属于机器视觉系统的是(D)。

A)图像采集                          B)图像处理和分析 

C)输出或显示                        D)输入

28. 信号采集是将被采集的生物与环境变量经过传感器转换成容易处理的(A

A)电信号                            B)光信号         

C)电磁波信号                        D)以上均不对

29. 数字采集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现场环境的调控,实现生产管理自动化,这一功能属于数字采集管理系统的哪一个功能(D

A)时钟功能                          B)数据处理功能   

C)自诊断功能                        D)控制功能

30. 电子舌也称作(B)

A)视觉指纹分析仪                     B)味觉指纹分析仪   

C)味觉分析仪                         D)味觉指示仪

31. 中子土壤湿度仪由哪两部分组成(A)

A)探头、计数器                       B) 探头、液压计

C)多空陶瓷杯、液压计                 D) 电阻、计数器

32. 灰度值图像的灰度值范围是(A)

A0-255                              B1-255   

C0-256                              D1-256

33. 负压计又叫做(A

A)张力计                            B)压力计  

C)温度计                            D)弾力计

34. 对于土壤营养监测来说,ISFET器件的技术关键是在于(B)敏感膜的研制

A)离子多样性                           B)离子选择性 

C)物质选择性                         D)物质多样性

35. 根据超声波测距原理,能够自动测量蒸发筒内水面高度的连续变化,采集器自动计算出每小时和每天的蒸发量,并自动减去同时段内的降水量,是属于(A

A)蒸发信息采集                          B)气压信息采集

C)降雨信息采集                          D)日照时数信息采集

36. 农田生物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中信息检测系统的组成不包括以下哪一项(D

A)图像传感器                          B)光谱传感器

C)生理信息传感器                      D)实验仪器

37. 下列不属于电子鼻功能器件组成的是(D

A)气味取样操作器                      B)气敏传感器阵列

C)信号处理系统                        D)信号的预处理

38. 关于遥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是可以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B)简称RS

C)只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反射信息   D)不与目标物直接接触

39.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是指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传感器,收集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A)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取各类地物的特征,探测和识别各类地物的综合技术。

A)电磁波谱                           B)光谱  

C)红外线波谱                         D)微波

40. 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为(B

A0.010.4µm                         B0.40.7µm 

C0.7µm1mm                        D0.0011m

41. 探测波段 为0.7µm1mm是(C

A)紫外遥感                            B)可见光遥感   

C)红外遥感                            D)微波遥感

42. 红外遥感的探测波段为(C

A0.01~0.4um                           B0.4~0.7um  

C0.7um~1mm                          D0.001~1m

43. 遥感平台的种类很多,按平台距地面的高度大体上分为三类,下面不属于这三类的是(D)

A)地面平台                          B)航空平台   

C)航天平台                         D)海面平台

44. 按照遥感平台高度,遥感技术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即航空器、航天遥感和(A )

A)航宇遥感                     B)无人机遥感

C)直升机遥感                     D)卫星遥感

45. 遥感器接收到地物目标的(A)信息,被记录在胶片或数字磁带上。

A)电磁波                                B)红外线  

C)紫外线                                D)光波

46. 高轨气象卫星高度为(D

A8001600km                           B5000KM左右

C20000KM左右                          D36000km左右

47. 遥感图像数据变换处理的特征提取包括(B                      

A)光谱特征提取、集合特征提取、灰度特征提取

B)光谱特征提取、集合特征提取、纹理特征提取

C)纹理特征提取、集合特征提取、灰度特征提取

D)光谱特征提取、纹理特征提取、灰度特征提取

48. 遥感技术系统工作流程为:遥感平台(传感器)、 (B

A)遥感图像处理、信息传输与接收、信息提取与分析

B)信息传输与接收、遥感图像处理、信息提取与分析  

C)信息提取与分析、遥感图像处理、信息传输与接收

D)遥感图像处理、信息提取与分析、信息传输与接收  

49. 以下按遥感技术的类型不正确的是(D)  

A)地面遥感                          B)航空遥感       

C)航天遥感                          D)卫星遥感

50. 紫外遥感通常在多少米高度以下范围进行(D

A 500                              B1000           

C 1500                             D2000

51. 松树属针叶树,要把松树和阔叶林分开可用(B

AGIS技术                           BRS技术  

CGPS技术                           D)电子计算机技术

52. 在农业定量上常用的遥感器定标有(C)    

A)实验室定标 星上定标 机械定标      B)实验室定标 场地定标 机械定标

C)实验室定标 星上定标 场地定标      D)星上定标    场地定标 机械定标

53. 遥感技术的类型从大的应用研究领域可分为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和(A)

A)海洋遥感                          B)农业遥感

C)资源遥感                          D)城市遥感

54. 高光谱遥感的光谱分辨率一般小于(D),形成的是一种三维遥感。

A1nm                               B 1nm  

C10nm                              D10nm

55. 遥感具体应用领域可分为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水文遥感、城市遥感、工程遥感及灾害遥感、军事遥感等,下面属于农业遥感领域的为(D

A)黄河入海口TM图像:反映泥沙堆积情况     (B)多时卫星影像监测海啸

C)卫星拍摄暴雨后山体滑坡情况               D)卫星拍摄某地种植用地情况

56. 以下哪一个红外的来源为地物热辐射(C

A)近红外                              B)中红外  

C)远红外                              D)热红外

57. 高光谱遥感波段宽度(B

A>10nm                              B<10nm  

C5nm                                D<5nm

58. 遥感技术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按遥感光谱分辨率划分常规遥感和(A

A)高光谱遥感                           B)紫外遥感   

C)多波段遥感                           D)主动遥感

59. 可见光---多光谱遥感影像像元灰度值包含以下信息数据,但不包括(D

A)地表在工作波段下的反射率             B)目标物上空大气的反(散)射率

C)传感器噪声                           D)遥感卫星的轨道参数

60. 农业灾害监测不包括哪个部分(C

A)旱灾遥感监测                         B)水灾遥感监测   

C)风灾遥感监测                         D)火灾遥感监测

61. 在作物生长模型的研制中首先要(B

A)数据获取与量化处理                B)模拟系统的定义与分析

C)数学模型的构造与程序编写          D)模型验证、检验与改进

62. 作物生长模型研制过程中,对数据的获取与量化中主要用到的两种方法是(C

A)调查法和析因法                      B)系数化和提取法

C)析因法和系数化                      D)调查法和提取法

63. 作物生长模型中的第二层次模型是(B

A)光温潜力模拟模型                       B)光温水潜力模拟模型

C)光温水氮潜力模拟模型                   D)现实产量模拟模型

64. 在作物生长模型的研制中首先要(B

A)数据获取与量化处理                     B)模拟系统的定义与分析

C)数学模型的构造与程序编写               D)模型验证、检验与改进

65. 著名作物生长模型APSIM是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昆士兰州政府、昆士兰大学等机构联合组建的APSRU开发研制的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其模型采用了模块化思路,共有四个主要模块:生物物理模块、管理模块、数据输入和输出模块和(A)。

A)模拟引擎                          B)控制模块

C)工具箱                                  D)图形用户界面

66. 以江苏省农科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等为代表的中国作物模型研究工作,注重将作物生长模型、栽培优化模型或知识模型与专家知识相结合。其所开发的作物生长模型具备作物生长模拟与栽培方案优化决策相结合的功能。功能主要有:模型参数调整:反映不同品种、地点和气象条件差异;常年决策:播种、灌溉、施肥、群体动态等作物栽培优化方案;当年决策:预测、监测及调控手段;C):突出特征。

A)数字化                                  B)目标化

C)数字化、目标化、动态化及优化管理        D)动态化及优化管理                    

67. 已开发的绝大多数作物生长模型,适用于田间范围内生态条件相对一致的情况,这些模型的模拟范围属 (C

A)区域水平                                B)地区水平

C)田间水平                                D)都市水平

68. 关于我国作物模拟研究的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研究人员数量少                        B)研究经费不足

C)研究项目少                            D)研究水平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69. 作物生长模型,其全称为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简称为作物模型,是指能(B)描述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过程及其对环境反应的计算机模拟程序

A)定性地和静态地                         B)定量地和动态地 

C)定性地和动态地                         D)定量地和动态地

70. 作物生长模型的主要用户仍然是科学研究人员,在实际生产领域的应用尚不够普及。今后作物生长模型研究发展趋势不包括(D

A)作物生长模型与虚拟植物模型相结合       B)作物生长模型与因特网结合  

C)深化对作物系统机理过程研究与描述       (D)作物生长模型与虚拟技术结合

71. 在作物生长模型研制取得成功的同时,作物生长模型在教学、科研、管理、推广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不断扩展和深入,主要用于(D

A)教学与技术培训                         B)作物生产潜力研究

C)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长远影响研究         D)以上都包含

72. 以下不属于作物生长模型的特点是(D

A)系统性                                 B)动态性

C)机制性                                 D)模拟性

73. 关于作物生长模拟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它是作物科学和计算机学科新兴的交叉研究领域

B)美国和荷兰在这个领域开始的时间最早

C)全世界已开发出各种作物模型愈百个

D)它只针对单作物专用模型进行研究

74. 到目前为止,虚拟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根系模型研究较为薄弱,以下原因不正确的是(D

A)根系环境的不可见性和复杂性             B)测量技术的限制

C)理论方法的局限性                       D)地上部分更具研究价值

75. Diggle建立的第一个模拟根系结构的三维模型,不可以用来模拟(B

A)根系的年龄                             B)根系半径的变化

C)根系的位置                             D)根系伸长速率和分枝强度

76. C)是指能对作物的生理过程和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与描述

A)系统性                               B)预测性   

C)系统性                               D)机制性

77.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是数据库的主要作用?(C

A)把知识输入到知识库中,并负责维持其一致性及完整性,建立性能良好的知识库

B)存储领域内的原理性知识,专家经验性知识以及有关事实

C)存放用户提供的初始事实,问题描述,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得到的结果

D)模拟领域专家的思维过程,控制并执行对问题的求解

78. 专家系统有两个核心部分组成,既知识库和(B

A)数据库                                B)推理机

C)方法库                                D)决策模型

79.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下面哪个不属于这三个阶段(D)

A)人工管理                          B)文件管理

C)数据库管理                        D)面向对象管理

80. C)是专家系统的理论基础。

A)知识表示                              B)语义网络

C)知识库                                D)数据库

81. 下列哪一项不是农业专家系统结构的组成部分?(C

A)人机接口                              B)知识获取机构

C)解释机                                D)知识库及其管理系统

82. 专家系统的核心机构是(D

A)人机接口                               B)解释机构    

C)知识获取机构                           D)推理机

83. 下面不属于人工智能研究进展较大的三个应用分支的是?(D

A)机器人                              B)专家系统

C)自然语言理解                      D)机器学习

84. 以下不是专家系统的关键技术(D

A)知识获取                          B)知识表示

C)知识运用                          D)知识工程

85. 专家系统开发工具有多种类别,以下哪一项是骨架型开发工具的优点(A

A)高效           B)通用           C)灵活           D)规模小

86. 专家系统是一个基于知识的系统,它利用人类专家提供的专门知识,模拟人类专家的思维过程,解决对人类专家都相当困难的问题。一般来说,一个高性能的专家系统应具备的特征不包含下列哪一项?(B

A)启发性         B)自主性         C)透明性         D)灵活性

87. 知识获取的基本任务是为专家系统获取知识,建立起健全完善有效的知识库,以满足求解领域问题的需要,以下哪一个不是知识获取的任务?B

A)抽取知识       B)知识查找       C)知识检测       D)知识输入

88. 虽然已有许多人工智能学者在开展知识的自动获取研究工作,即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对知识的获取,但离知识的完全自动获取这一目标还相距甚远。以下哪个是专家系统建造中的瓶颈问题?A

A)知识获取       B)知识工程师      C)知识获取机构   D)领域专家

89. C)把瀑布模型和专家系统结合在一起,在开发的各个阶段上都利用相应的专家系统来帮助软件人员完成开发工作。

A)原型模型       B)螺旋模型        C)智能模型       D)喷泉模型

90. 在矢量格式数字图件中减少一个弧段意味着(C

A)减少相应图斑的面积                   B)增加一个结点

C)减少一个图斑                         D)减少一个节点

91. 以下不属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是(A

A)虚拟性                               B)沉浸性

C)交互性                               D)想象性

9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推理策略的一种(C

A)反向推理                             B)正向推理     

C)自主推理                             D)混合推理

93. C)是指逐时或逐日的描述各种生理生态过程和状态的动态变化

A)预测性                               B)机制性     

C)动态性                               D)系统性

94. 以下哪个不是决策树算法(A

AID4            BID3           CC4.5          DCRAT

二、名词解释

1. 信息处理技术:应用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数字传输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征识别、信息与交换码之间的转换,信息的加工、整理、生成以及利用数据库、知识库实现信息存储和积累的技术。

2. 狭义的精确农业: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进行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高新技术系统。

3. 物联网:(1)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有两层含义: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2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4. 电子舌: 也称味觉指纹分析仪,是一种利用低选择性、非特异性、交互敏感的多传感阵列感测液体样品的整体特征响应信号,通过信号模式识别处理或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类新型现代化分析仪器。

5. 电子鼻: 是一种嗅觉模拟技术,也称为人工嗅觉、气味扫描仪或化学传感器阵列技术 当某种气味与某种活性材料传感器接触时,传感器将化学输入转换成电信号,传感器阵列中每个传感器对被测气味响应的灵敏度不同,由多个传感器对同一种气味的响应便构成了传感器阵列对该气味的响应谱,每种气味都会有它的特征响应谱,根据其特征响应谱可区分不同的气味。 

6. 机器视觉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眼的视觉功能,从图像或图像序列中提取信息,对客观世界的三维景物和物体进行形态和运动识别最终用于实际检测、测量和控制。

7. 数字图像: 图像各点的灰度值(色彩值)的二维数组,把它表示为f(x,y) ,则f(i,j)表示图像f位于(i,j)处像素的同时,还表示该点的灰度(色彩值) 

8. 遥感技术 指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传感器,收集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谱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取各类地物的特征,探测和识别各类地物的综合技术。 

9. 高光谱遥感即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是将传统遥感的成像技术和物理中的光谱分析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探测物体空间特征的同时,对每个空间像元色散形成几十个或几百个波长带宽为1020nm左右连续的光谱波段,在传统的二维遥感的基础上增加了光谱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三维遥感,又称成像光谱遥感。高光谱遥感技术能够同时获取二维空间数据和一维光谱数据。 

10. 波谱分辨率: 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11. 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地物波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而改变的特性

12. 地理信息系统: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集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与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一门边缘技术学科,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等功能,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13. 作物模型:作物生长模型的简称,是指能定量地和动态地描述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过程及其对环境反应的计算机模拟程序。 

14. 人工智能: 是指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利用计算机构造一个人工系统来模拟人类思考问题,使计算机具有人类智能行为,以实现人类脑力劳动自动化的技术。

15. 专家系统: 是一种在相关领域中具有与人类专家同等解决问题能力的智能程序系统,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该领域的复杂问题。 专家系统是指在特定的领域内,根据某一专家或专家群体提供的知识、经验及方法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做决定的过程,来解决那些需要人类专家决定的复杂问题,提出专家水平的解决方法或决策方案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16. 推理机:是专家系统的控制部分,也称为控制程序。而它的控制方式是推理策略或者叫推理机制。 任务是模拟领域专家的思维过程,控制并执行对问题的求解。能根据当前已知事实,利用知识库中的知识,按一定的推理方法和控制策略进行推理,求得问题的答案或证明某个假设的正确性。 

17. 知识表示技术: 知识是专家系统的核心,将人的知识转换为知识库能够表达和操作运用的知识,表示技术则是专家系统的核心技术。

18. 差分GPS 把一部地理位置已知的接收机作为基准站,由基准站确定所有视界以上卫星伪距的偏差值并发送改正值,由用户接收机接收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改正,以获得精确的定位结果 

三、简答题(每小题 分,共  分)

1.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包括哪四部分?分别对应人体信息器官的哪些功能?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信息采集技术-感觉器官   信息传递技术-传导神经网络  信息处理技术-思维器官 信息控制技术-效应器官

2. 什么是数字农作?数字农作关键技术包括哪些?对农作管理有何意义?

数字农作(digital farming)是通过综合运用数据库、3S技术、系统模拟、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和利用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系统,从而对农作系统过程的信息流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表达和整合。

农作信息管理技术  基于3S技术的农业空间信息管理系统

农作过程模拟技术  生长模拟模型和形态虚拟模型

农作信息监测技术  光谱遥感、红外成像、机器视觉、图像处理

农作管理决策技术  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数字农作平台技术  关键技术的集成

在研究数字农作理论体系和关键技术的同时,开发面向服务的农作信息化软硬件产品,增强对农作研究对象的量化描述和认识,综合发展和集成单项农业理论与技术,提高农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为农业科技提供新的研究和推广手段与方法,促进传统粗放型和经验性农业向现代数字化、精确化和科学化的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资源有效配置与优化利用,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

目前,数字农作技术已经应用于农情动态的无损化检测、农作生产力的数字化预测和农业生产的精确化管理方面。 

3. 农田生物信息包括哪些?有何特点?如何采集和提取农田生物信息?

农作物生理功能信息:如叶片的光合速率、呼吸强度、蒸腾速率以及根系对养分、水分的吸收等;农作物结构信息 (微观结构:生物大分子形态及组成成分;宏观结构:如作物长势、基本苗数、植株形态等 );农作物病虫草害信息  

层次性、多元性、弱信息、时空分布

4. 什么是电子鼻?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什么?电子鼻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

电子鼻(Electronic Nose)是一种嗅觉模拟技术,也称为人工嗅觉、气味扫描仪或化学传感器阵列技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对电子鼻的定义为:由多个性能彼此重叠的气敏传感器和适当的模式分类方法组成的具有识别单一和复杂气体能力的装置。

电子鼻模拟人的嗅觉器官,其工作原理与人的嗅觉形成相似,也分为3个层次: (1) 气味分子被人工嗅觉系统中的传感器阵列吸附,产生信号;(2) 生成的信号经各种方法加工处理与传输;(3)将处理后的信号经模式识别系统做出判断

电子鼻系统由气体传输/采样系统、化学传感器阵列、信号预处理、模式识别等部分组成

饮料、食品和烟草的质量控制

药品、化肥和化工材料生产中的控制

环境保护中空气、土地和水污染的检测

5. 什么是数据管理技术?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有哪些类型?

数据管理技术是指对数据进行分类、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

数据库(databaseDB)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详细讲,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与应用彼此独立的、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彼此相互关联的、具有较少冗余的、能被多个用户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类型多样,有最简单的存储各种数据的表格,也有存储海量数据的大型数据库系统,有文字型、数字型、图像型和声音型等不同数据形式。

6. 什么是遥感技术?遥感技术与常规手段相比有哪些特点?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是指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传感器,收集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谱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取各类地物的特征,探测和识别各类地物的综合技术。 

综合性:涉及电磁学、机电仪器制造学、信息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等多学科内容

宏观性 :侧重于大范围、大尺度获取地面以及一定深度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信息时效性 

时效性 :能够短期内周期性地重复收集大气、海洋和陆地动 态变化信息,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客观性 :可以客观和真实地反映地质、地貌、土壤、 植被、水文等特征

经济性:

局限性 :所利用的电磁波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范围,尚有许多谱段的资 源有待开发。此外,遥感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也有待提高。 

7.影响地物反射波谱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几种主要类型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有何不同?

地物的光谱反射率与入射通量和地物本身性质有关。

而很多因素会引起入射通量及地物性质的变化,如太阳位置(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遥感器位置(遥感器的观测角和方位角)、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气候变化、地面湿度变化、地物本身的变异、大气形状等。 地物本身的变异,会使其反射率有很大的变化。如植物的病虫害会造成反射率发生较大的变化。土壤的含水量也直接影响着土壤的光谱反射率

由于时间的推移也会使同一种地物的光谱反射特性产生变化。

植物-由于色素吸收、近红外波段的多次散射,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植被有其独特的光谱持征

土壤-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讲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和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此外土类和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

由于土壤反射波谱曲线呈比较平滑的特征,所以在不同光谱段的遥感影像上,土壤的亮度区别不明显。

水体-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外波段,吸收就更强。在遥感影像上,特别是近红外影像上, 水体呈黑色。但当水中含有其他物质时,反射光谱曲线会发生变化。水中含泥沙时,由于泥沙散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擡升,这些都成为影像分析的重要依据

岩石-岩石的反射波谱曲线无统一的特征,矿物成分、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含水状况、颗粒大小、表面光滑程度、色泽等都会对曲线形态产生影响。

8.作物生长模型结构可分为哪几部分?作物生长模块包括哪些内容?

输入模块:气候数据、土壤数据、作物数据、栽培管理措施

模拟模块  光截获和光合作用动力学模型营养吸收和根系活动动力学模型干物质分配模型水分吸收与蒸腾模型生长和呼吸模型叶面积增长模型 发育和器官形成模型衰老模型田间管理措施模型 

输出与分析模块模拟结果的数据或图形 

9. 什么是虚拟农业?虚拟农业包含哪些类型?

概念:

(1)是以农业领域研究对象(农作物、畜、禽、鱼、农产品市场、资源高效利用等)为核心,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以计算机为平台的研究对象与环境因子交互作用,以品种改良、环境改造、环境适应、增产等为目的技术系统,其成果应接受实践的检验。

2是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在计算机和Internet的支持下,对农业生产、科研、教学(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在计算机上的模拟和再现,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技术系统。 

类型:虚拟植物虚拟动物虚拟细胞虚拟仪器虚拟农田虚拟农场 

10.专家系统包括哪些类型?

诊断专家系统 、监视专家系统 、预测专家系统 、控制专家系统 、解释专家系统 、咨询专家系统 、设计专家系统 、教学专家系统 、规划专家系统 、调试与修理专家系统

11.知识表示技术有哪些类型?

产生式规则法框架表示法 语义网络法 面向对象表示法 面向智能体表示法 规则架+规则体规则组法 综合知识体法 加权模糊逻辑产生式规则法 人工智能语言 

12.精确农业的关键支撑技术有哪些?

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 )、收获机械产量计量与产量分布图生成技术 、田间变量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 、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变量控制技术(VRT) 、智能化变量农作机械  

13.什么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由哪些部分组成?各自有何功能?

概念:是一个中距离圆型轨道卫星导航系统,结合卫星及通讯发展的技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

组成:

(1)导航卫星:由24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其中21颗是工作卫星,3颗是备份卫星;均匀分布在6 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 颗) ,轨道倾角为55°。此外,还有4 颗有源备份卫星在轨运行。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 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象。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

(2)地面站组:由一个主控站,5 个全球监测站和3 个地面控制站组成;监测站均配装有精密的铯钟和能够连续测量到所有可见卫星的接受机。监测站将取得的卫星观测数据,包括电离层和气象数据,经过初步处理后,传送到主控站。主控站从各监测站收集跟踪数据,计算出卫星的轨道和时钟参数,然后将结果送到3 个地面控制站。地面控制站在每颗卫星运行至上空时,把这些导航数据及主控站指令注入到卫星。

(3)用户接收机:接收卫星的信号并利用本机产生的伪随机编码取得距离观测量和导航电文,根据导航电文提供的卫星位置和钟差改正信息,计算接收机的位置,实现定位和导航

14.在数据挖掘之前为什么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原始业务数据来自多个数据库或数据仓库,它们的结构和规则可能是不同的,这将导致原始数据非常的杂乱、不可用,即使在同一个数据库中,也可能存在重复的和不完整的数据信息,为了使这些数据能够符合数据挖掘的要求,提高效率和得到清晰的结果,必须进行数据的预处理。

为数据挖掘算法提供完整、干净、准确、有针对性的数据,减少算法的计算量,提高挖掘效率和准确程度。

15.简述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和内容。

数据清洗:包括填充空缺值,识别孤立点,去掉噪声和无关数据。

数据集成:将多个数据源中的数据结合起来存放在一个一致的数据存储中。需要注意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匹配问题、数值冲突问题和冗余问题等。

数据变换:将原始数据转换成为适合数据挖掘的形式。包括对数据的汇总、聚集、概化、规范化,还可能需要进行属性的重构。

数据归约:缩小数据的取值范围,使其更适合于数据挖掘算法的需要,并且能够得到和原始数据相同的分析结果。

16.简述处理空缺值的方法。

忽略该记录;

去掉属性;

手工填写空缺值;

使用默认值;

使用属性平均值;

使用同类样本平均值;

预测最可能的值。

17.人工神经网络是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产物,除相同点外,他们还存在哪些主要区别?

(1)单元上的差别  对于生物神经元而言,影响突触传递信息强度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如突触前微细胞的大小与多少、神经传递化学物质含量的多少、神经传递化学物质释放的速度、突触间隙的变化、树突的位置与大小等诸多因素都会对突触电位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神经元的输出脉冲响应。而人工神经元则忽略了这些影响,输入、输出关系十分简单。

(2)信息上的差别  生物神经元传递的信息是脉冲,而人工神经元传递的信息是模拟电压。

3规模与智能上的差别  目前,人工神经网络的规模还远小于生物神经网络,网络中神经元的数量一般在10^4个以下,显然,其智能也无法与生物神经网络相比

18.感知神经网络存在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1)由于感知器的激活函数采用的是阀值函数,输出矢量只能取0或1,所以只能用它来解决简单的分类问题

2)感知器仅能够线性地将输入矢量进行分类。理论上已经证明,只要输入矢量是线性可分的,感知器在有限的时间内总能达到目标矢量。

3)感知器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当输入矢量中有一个数比其他数都大或小得很多时,可能导致较慢的收敛速度

19.简述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发展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