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區塊鏈的一些個人理解

初衷

  今天碰到了一些從事別的行業的朋友問我一些區塊鏈的東西,一時間沒想好怎麼去回答。
  此篇文章會不斷完善和更新,以便刷新自己的一些認知。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並不具備權威性和指導意義。

從中本聰論文說起

  從2008年中本聰在論文中提到區塊鏈開始到區塊鏈結合各類產業應用場景落地,區塊鏈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發展起來,可以說:區塊鏈本質是一種創建信任的技術機制,通過區塊鏈可以跨機構執行可信的交易
  技術層面解讀:實質是由多方參與共同維護的一個持續增長的分佈式數據庫,也稱爲分佈式共享賬本,其核心在於通過分佈式網絡、時序不可篡改的密碼學賬本及分佈式共識機制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關係,利用自動化腳本組成的智能合約(區塊鏈2.0時代代表:資產數字化與智能合約,1.0階段代表爲比特幣,3.0時代會將區塊鏈運用於各行各業,實現“區塊鏈+”)來編程和操作數據,最終實現由信息互聯向價值互聯的進化。

  實際上在這篇論文中並沒有明確提出區塊鏈的定義和概念,甚至還沒有Blockchain這種詞,只有Block和Chain,論文中涉及了幾個對區塊鏈技術影響深遠的觀點:

  點對點、去中心化的可靠交易
  反欺詐
  基於密碼學原理的電子交易憑證管理
  分佈式的時間戳服務器
  足夠的安全能力支持系統

區塊鏈的分類

  私有鏈:數據權限僅在一個組織手裏,區塊鏈技術實現了數據的不可篡改及數據隱私,缺點是中心化
  聯盟鏈:介於私有鏈和公有鏈之間,由若干機構(聯盟)共同管理,只允許系統內部分機構進行讀寫和發送交易,並且共同來記錄交易數據。
  公有鏈:完全去中心化,數據完全公開,通過加密技術保證了安全。
  私有鏈和聯盟鏈都屬於許可鏈,即參與到區塊鏈系統中的每個節點都是經過許可的,未經許可的節點是不可接入系統中。現階段許可鏈和公鏈區別如下表所示:

許可鏈 公鏈
記賬權 核心參與方 根據算力(Pow)或權益大小(PoS)決定
激勵方式 外部激勵 自激勵
參與方式 授權 無限制
網絡規模 較小 較大
吞吐量 較高 較低

區塊鏈的現狀

  不比前幾年,區塊鏈行業大致分爲兩種羣體:一種是幣圈,熱衷於炒幣和割韭菜;一種是鏈圈,偏向於技術。如果真的說,區塊鏈帶來了什麼,我覺得是實現了數據的可追溯,無論是私有鏈、聯盟鏈、公有鏈都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及透明性(針對擁有數據權限的用戶),用戶可以在區塊鏈上面追溯數字資產的流轉,從而映射出業務邏輯的轉變。

關於跨鏈

  跨鏈會是區塊鏈發展的下一個方向,未來的區塊鏈會是一個生態
  所有的跨鏈協議都繞不開兩個難題:一個是如何通過分佈式的方式驗證原鏈上的交易狀態;另一個是跨鏈交易要確保原鏈上的token總量不會因爲跨鏈而減少或增多
  跨鏈的本質是要解決鏈與鏈之間的價值交換問題,從技術設計來看,公鏈和跨鏈具有排他性,它希望應用場景、原生鏈能夠適應本身的架構,這使得需要改變原生鏈的技術架構。

常見區塊鏈

ETH

  2013年末Vitalik Buterin第一次描述了以太坊,作爲他研究比特幣社羣的成果,不久後,Vitalik發表了以太坊白皮書,他在書中詳細描述了以太坊協議的技術設計和基本原理,以及智能和約的結構。2014年1月,Vitalik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舉行的北美比特幣會議上正式宣佈了以太坊。

  與此同時,Vitalik開始和Gavin Wood博士合作共同創建以太坊。2014年4月, Gavin發表了以太坊黃皮書,作爲以太坊虛擬機的技術說明。按照黃皮書中的具體說明,以太坊客戶端已經用7種編程語言實現(C++, Go, Python, Java, JavaScript, Haskell, Rust),使軟件總體上更加優化。

  以太坊2.0的階段實現四個方面
    Phase0:Casper FFG
    Phase1:data sharding 數據分片
    Phase2: computation sharding 計算的分片
    Phase3+:optimization 優化

Hyperledger Fabric

  Linux基金會的區塊鏈項目,Hyperledger Fabric架構結合了3個範疇:成員管理、區塊鏈、智能合約。

  Fabric 是第一個支持通用編程語言編寫智能合約(如 Java、Go 和 Node.js)的分佈式賬本平臺,不受限於特定領域語言(Domain-Specific Languages,DSL)。這意味着大多數企業已經擁有開發智能合約所需的技能,並且不需要額外的培訓來學習新的語言或特定領域語言。

瑞波

  Ripple(共識進制是RPCA)是開放源碼的點到點支付網絡,被轉賬對象可以是清算貨幣、虛擬貨幣、數字資產或任意一種有價值的資產。

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s)

  用密碼學方法證明計算的結果,不需要暴露計算的輸入,用於改良區塊鏈應用的隱私性,驗證證明的速度比原來計算的速度快,所以零知識證明也能解決可拓展性的問題。


其它博客(更新中):
1.Fabric hyperledger 1.4 first-network 測試及手動執行
2.Faric 1.4中的背書策略
3.Fabric Hyperledger如何確保數據隱私?
4.Fabric Hyperledger之隱私數據(Private data)
5.Fabric啓用CouchDB
6.Fabric共識機制
7.Fabric SDK測試網絡搭建(v1.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