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这件事上我误入了歧途

是的,但我现在知返了。

最早的时候只有qq空间,那时没有公众号,常写;后来,写在博客上面,那个时候仍然没有公众号,常写;再后来突然一天出现了个简书,这名字听起来就带着范儿,于是在简书上面写。

朋友圈里面,朋友多了,有能力的朋友也多了,写公众号的朋友也多了,公众号粉丝数量多的朋友也多了。自己便不淡定了,一门心思去专营咋让自己的公众号涨粉。

于是开始嫌弃自己一周甚至两周才能产出一篇文章,太少了。于是,去搜猎别的资源上的文章,转载,转发,甚至还加入了各种群,互开。文章数量上去了,自己却不开心了

一天中午,吃完午饭,跟一个同事溜达。怎么搞公众号,说认识一个人公众号粉丝数量不少,而且就在京东。那好啊,咱们一起约饭,请教。这资源得用啊,近水楼台。虽然自己朋友圈里面有大V,但不还是要车轮跋涉么。要不先跟同事拉个微信群,建立下联系。

不巧,偶像离职了。加了微信,后面有问题再请教,自己说的额。

部门团建,约了个轰趴。四环边上,一个被改造的场地,穿街过巷,到了地方,那确实轰啊,一进去就高潮。太闹,出来找了个吊椅,坐下来刷手机。

还是想着,得请教,点开了他的公众号,我竟自个一口气看完了几乎所有的上面的文章,直到讨厌的下拉提醒你,实在没有了。看明白了呀,这是爱好写作的人,这是坚持写作的人,这是有自己理想的人,这是坚持输出的人。我原本不也是这样的吗,是什么导致我变形了呢。

该请教的问题,在那一刻,我有了答案。

轰趴结束了,初秋的天已晚。打车,让我选快车、拼车、专车。有一句话让我给记起来了,你要低频的高端消费,还是高频的低端消费。不多久,灯光下,一辆铮亮的迈腾停在我面前。上了车,师傅很有礼貌,被问候了空气的冷暖。

后排宽大的座椅空间,旁边一瓶矿泉水立在小板上,我轻轻点了下车窗按钮,风吹进来,看到了月亮悬挂在空中。

我不抽烟,不喝酒,就写文字这点爱好了,为什么到了现在,连这点爱好也让我弄的不单纯了呢。我,是一个写作者,还是一个运营者?我弄明白了一个问题,我就是一个写作者。

我写读书心得,写技术总结,写工作感悟,写一切真实的感受,触及皮肤和毛孔的感受。

在那一个时间点,让我清晰的是他,但不可否认,潜移默化影响我的不止是他一个人,而是一些人。朋友圈里有每天坚持写数据库知识的杨老师,有坚持写人工智能的汪老师,有坚持写工作人生的王老师,坚持翻译分享的知老师,有坚持写敏捷的何老师...,自己一直被这样的力量在默默的薰陶着,承认不承认都是事实。

因为如果自己的初衷是要做一个运营者,我早就会行动去问了朋友圈的朋友,还是有这样的朋友的。这正是我那段时间的矛盾点,蠢蠢欲动,欲言又止,从而选择却步不前。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飞走的风筝飞上了天,线仍然被自己原始的内心拴着。

即使给你导流,引量,你能自己每天写文章,写高质量的文章吗,就算你是一个运营者,你能每天或经常给人传递高质量的知识吗,我显然时间和精力上还做不到。如果做不到这些,关注你的人迟早还是要离开,而且是永远。自己都不健康了,还要继续接新客,不是害人吗。

出去做一次公开演讲分享,每一场,受众比较多的时候也就一百来人吧。现在你写一篇文章,至少要有几百人来阅读。应该服务好已经关注你的人,他们点关注的那一刻,就是把信任给了你。因为你早给自己定了位,是一名写作者,要做一名尽自己最大努力提供优质内容的写作者。

本来,那天之后,就想写这篇悔过文,发出来,立一个大大的FLAG,喊一嗓子先。但我是选择了用行动来说话,先是写了一篇4k字的技术文章,后续又写了自己火车上的感受,再写了一篇2k字的502探讨。在行动之后,现在可以有机会吐露心声了,这样不至于让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坚定和真诚。

写,是自己的爱好,不可否认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更希望给到反馈,让我进步。但从此不再钻营了,不功利,一心一意输出好内容,做成一个好产品的方式来对待。

以后,我只为你们服务。

此篇文章将作为让更多想了解我的人了解我的资料之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