糉香深處的文化記憶和精神品質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飢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宋  蘇軾《屈原塔》


今年的六月二十五日是二零二零年的端午節。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爲“端陽節、重午節”。

☞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喫糉子,賽龍舟等。在這歡快活動的背後有一個令人心酸遺憾的故事,令端午節有了一絲悲傷的味道。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很多種說法,流傳最廣的是愛國詩人的故事。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陰曆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端午節的風俗

端午節習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但主要習俗都是差不多的:喫糉子、賽龍舟、掛艾草、掛香囊等。在民間傳說中,爲了紀念屈原,人們將糯米包裹成魚類害怕的菱角樣子,祭奠屈原。賽龍舟本是因爲人們不捨屈原,加以追趕挽救,後來逐漸演變爲端午佳節的賽事。端午節時五毒(蛇、蠍、壁虎、蟾蜍、蜈蚣)出沒,艾草可以驅蚊蟲百毒,代表招福平安。香囊中有多種中藥,同樣起避邪招福的作用。


☞端午節與重陽節的小插曲

曾經我年少無知,看了端午節的別稱端陽、重午,天真地以爲端午和重陽是一個節日,只是叫法不同罷了。但是,我錯了,大錯特錯。因爲,就在今年的端午節,一位語文老師回答了我這個問題,並且表現得極度詫異,亦對我十分鄙視道:“你沒背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嗎?!”我當時十分呆滯,場面一度十分驚悚且尷尬。我就只能擡頭望會兒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最終,我這個語文不錯的初一學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1.重陽節不是法定節假日;2.兩個節日風俗和意義都不同;3.兩個節日相差了四個月。端午節怎麼可能和重陽節是一個節日!!!

終究是我當時年少無知,太傻。(不過我很好奇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曾以爲端午重陽是一個節日,有的話評論區回覆呦~)

☞端午節的意義(之前犯過傻了,不能再犯)

端午節作爲民族傳統節日,它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願望。同時因爲愛國詩人屈原的傳奇故事,在慶祝佳節的同時人們也會懷緬屈原,祈求安康。端午節歷史悠久,亦成爲我國重要的傳統文化之一。

現今,端午節對於孩子們來說,是喫糉子、系彩繩的歡樂節日;對於大人們來說,是外出旅遊、放鬆休息的休閒假期;對於老人們來說,是期待闔家歡樂、團團圓圓的時刻。對於歷史來說,它則寄託了很多深刻的意義: 爲了緬懷愛國詩人屈原; 它是伍子胥的忌辰; 它還爲了紀念東漢孝女曹娥; 亦爲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同時,因爲端午節時值仲夏,爲防蚊蟲,它是“衛生節”;女兒回家探親,它是“女兒節”;因爲古代的忠臣賢良(以屈原爲代表),它也是一個彰顯家國情懷的節日。

又到端午,又聞糉香,又見龍舟,又念賢人。祈求端午安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