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漫談

又是一年端午節,簡書裏面很熱鬧,小夥伴們紛紛撰文發帖,以此烘托節日的氣氛。

我總結了一下,關於端午節的話題,小夥伴書寫的內容大致包含了如下幾點:一是討論糉子的品種及口味;二是普及一些端午節的知識;三是從情懷方面入手,書寫兒時記憶中的端午節,或者緬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讀着簡友的文字,我的思維就像漫無邊際的大海,開始遊走、發散開來……

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日,大雨滂沱的汨羅江邊,一位老人在戚風苦雨中徘徊,最後投入江中,他便是楚國大夫屈原。

屈原本爲楚國重臣,因爲性格耿直加上他人排擠,逐漸被楚懷王疏遠並且流放至沅、湘流域。屈原不忍看見祖國被侵略,在寫下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入汩羅江。

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文化的奠基人,他創立了“楚辭”,還留下了《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的詩篇。可以說,後來的詩人詞人,很多的流傳於世的作品,多少都受到了屈原詩作的影響。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惟楚有材,於斯爲盛”。這兩句話分別出自於《史記》和《左傳》(《左傳》曰:“楚雖有材”)拿到當今社會來講可能有些狹隘,但是也無不反映出,荊楚大地從來就不缺乏推動歷史進程的仁人志士,荊楚大地之上向來是人才興盛。

“惟楚有材,於斯爲盛”現在作爲對聯懸掛於湖南長沙嶽麓書院門前,吸引着衆多遊客。湖南是戰國時楚國舊地,也是屈原流浪過的地方,嘔歌過的地方,殉難的地方。

作爲湘人,在此端午節氣,我的所思所想可能更多一些,我更多的想到了屈原的不朽作品和愛國情懷。

作爲湘人,我還聯想到了湘軍,想到了湘軍統領曾文正公。曾國藩建立湘軍的時候,正是滿清國運危機存亡的時刻,也是中華民族遭遇大變亂、大災難的時刻。以曾國藩爲代表的湘軍人物,着實在中國晚清歷史上流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寫到這裏,自然而然又想到了偉大的領#袖MAO主席,他老人家對屈原和曾國藩的評價極高。他曾在1917年說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對於屈原,他曾在晚年,1961年秋作《七絕·屈原》: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衝向萬里濤。


此刻正坐在書房,任由思緒蔓延。我始終相信,華夏大地從來就不缺乏推動世界前進,和改變人類命運的英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