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昌明:《紫砂壺紫砂鍋》

    宜興的紫砂壺不用我多說,從時大彬到陳曼生到顧景舟、徐漢棠,再到眼下多得像軍隊一樣的省大師、國大師,壺是器,器的功能是使用,其次則是審美,當一個產業化的工業流程注入一個工藝行業,工的屬性大於藝,紫砂世界如是誰發家誰光榮,誰忽悠得好誰名聲大,加上日益被神話的茶,沖泡的程序和那些人爲的講究,於是乎,壺成了一個象徵,離開實用器的距離越來越遠。離開審美的屬性也越來越遠。

  端午節來丁山,嘗竹海的農家菜,野豬肚和鹹肉做的好,而筍乾、口水雞和烏葉飯也的確給宜興的農家菜增色,徒弟趙強及家人作陪。趙強的舅舅,宜興紫砂砂鍋的領袖級別的人物丁春冬帶了陳年好酒,宜興山裏,我們討論着紫砂,藝術。

    丁師傅高中畢業後做紫砂,行業中許多大師級的人物如季益順、範偉羣都是多年好友,而丁的眼睛盯住砂鍋,潛心揣摩又用重金投入研製開發,從日本引進技術,改寫了從明代以來紫砂壺不能用高溫的歷史。

  我去丁師傅的車間,十年前的天然氣窯,到眼下的電窯,丁告訴我十年前技術的摸索過程中亦常常有一爐燒不好幾十萬打水漂的失敗,最終,“紫膳堂砂鍋”脫穎而出,成爲行業楚翹。

  宜興的端午節看了幾位朋友收藏的時大彬、供春、顧景舟、蔣蓉,和紫砂的主人們討論氣韻、神色、線條、造型和紫砂的屬性,端午節的氣氛變得濃郁而藝術化,引發我更深的對形制的思考和破壞與深化的種種可能。

孟昌明 宜興丁山開元精舍大酒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