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昌明:《紫砂壶紫砂锅》

    宜兴的紫砂壶不用我多说,从时大彬到陈曼生到顾景舟、徐汉棠,再到眼下多得像军队一样的省大师、国大师,壶是器,器的功能是使用,其次则是审美,当一个产业化的工业流程注入一个工艺行业,工的属性大于艺,紫砂世界如是谁发家谁光荣,谁忽悠得好谁名声大,加上日益被神话的茶,冲泡的程序和那些人为的讲究,于是乎,壶成了一个象征,离开实用器的距离越来越远。离开审美的属性也越来越远。

  端午节来丁山,尝竹海的农家菜,野猪肚和咸肉做的好,而笋干、口水鸡和乌叶饭也的确给宜兴的农家菜增色,徒弟赵强及家人作陪。赵强的舅舅,宜兴紫砂砂锅的领袖级别的人物丁春冬带了陈年好酒,宜兴山里,我们讨论着紫砂,艺术。

    丁师傅高中毕业后做紫砂,行业中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如季益顺、范伟群都是多年好友,而丁的眼睛盯住砂锅,潜心揣摩又用重金投入研制开发,从日本引进技术,改写了从明代以来紫砂壶不能用高温的历史。

  我去丁师傅的车间,十年前的天然气窑,到眼下的电窑,丁告诉我十年前技术的摸索过程中亦常常有一炉烧不好几十万打水漂的失败,最终,“紫膳堂砂锅”脱颖而出,成为行业楚翘。

  宜兴的端午节看了几位朋友收藏的时大彬、供春、顾景舟、蒋蓉,和紫砂的主人们讨论气韵、神色、线条、造型和紫砂的属性,端午节的气氛变得浓郁而艺术化,引发我更深的对形制的思考和破坏与深化的种种可能。

孟昌明 宜兴丁山开元精舍大酒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