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謝希仁)— 第一章-計算機網絡概述【二】

上篇文章👉計算機網絡(謝希仁)— 第一章-計算機網絡概述【一】

一、對於幾種不同類別的網絡

(一)、按拓撲結構:

1. 總線型拓撲結構:

總線型拓撲結構中的所有連網設備共用一條物理傳輸線路,所有的數據發往同一條線路,並能夠由連接在線路上的所有設備感知。
總線拓撲結構
優點:結構簡單,易於擴展可靠性高。
缺點:安全性差,不便於集中控制。

2. 星型拓撲結構

星型拓撲結構是以一臺中心處理機(通信設備)爲主而構成的網絡,其他連網機器僅與該中心處理機之間有直接的物理連接,所有的數據通信必須經過中心處理機。
星型拓撲結構
優點:結構簡單,便於管理。
缺點:線路利用率低,中心處理機負載重,中心節點一旦故障將導致全網癱瘓。

3. 環型拓撲結構

環型拓撲結構中的連網設備通過轉發器接入網絡,每個轉發器僅與兩個相鄰的轉發器有直接的物理線路。所有的轉發器及其物理線路構成了一個環狀的網絡系統繪圖儀。
環型拓撲結構
優點:實時性好,傳輸控制機制比較簡單。
缺點:某個節點故障將導致整個網絡癱瘓。

4. 樹型拓撲結構

樹型拓撲結構
有分支的總線結構:
優點:易於擴展,有一定的冗錯能力
缺點:對根節點依賴性太大,若根節點故障,則全網不能正常工作。

5. 網狀型拓撲結構

網狀拓撲結構是一個全通路的拓撲結構,任何節點之間均可以接連接。能根據當前的網絡信息網收往不同的線路。流量有選擇的將數據發往不同的線路。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優點:易於擴展,容錯性能好,故障診斷方便。
缺點:結構複雜,安裝和配置困難,成本高。

6. 蜂窩拓撲結構

蜂窩拓撲結構是無線局域網中常用的結構,利用無線傳輸介質點到點出羅點傳輸的特徵,組成無線網絡。區域中沒有物理連接點,只有無線介質。適用於城市網、校園網、企業網,更適合於移動通信。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優點:沒有物理佈線問題,組網靈活方便。
缺點:容易受到干擾,信號較弱,容易杯監聽和盜用。

二、計算機網絡的性能指標

1. 速率

  • 比特(bit)是計算機中數據量的單位,也是信息論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單位。
  • 比特是一個“二進制數字”,因此一個比特就是二進制數字中的一個1或0。
  • 速率是計算機網絡中最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指的是數據的傳送速率,它也稱爲數據率(data rate)比特率(bit rate)。
  • 速率的單位是bit/s,或kbit/s,Mbit/s,Gbit/s等。例如4 x 1010 bit/s的數據率就記爲40 Gbit/s。

2. 帶寬

兩種不同的意義:

  • “帶寬" (bandwidth)本來是指信號具有的頻帶寬度,其單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 在計算機網絡中,帶寬用來表示網絡中某通道傳送數據的能力。表示在單位時間內網絡中的某信道所能通過的 “ 最高數據率” 單位是bit/s,即 " 比特每秒 " 。

在“帶寬"的上述兩種表述中,前者爲頻域稱謂,而後者爲時域稱謂,其本質是相同的。也就是說,一條通信鏈路的“帶寬"越寬,其所能傳輸的 ” 最高數據率 ” 也越高。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3. 吞吐量

  • 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絡(或信道、接口)的數據量。
  • 吞吐量更經常地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絡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絡
  • 吞吐量受網絡的帶寬或網絡的額定速率的限制

4. 時延

  • 時延(delay)是指數據從網絡(或鏈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
  • 網絡中的時延由以下幾個不同的部分組成:

①發送時延

  1. 也稱爲傳輸時延
  2. 發送數據時,數據幀從結點進入到傳輸媒體所需要的時間。
  3. 也就是從發送數據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最後一個比特發送完畢所需的時間。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②傳播時延

  1. 電磁波在信道中需要傳播一定的距離而花費的時間。
  2. 發送時延與傳播時延有本質上的不同
  3. 信號發送速率和信號在信道上的傳播速率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③處理時延

主機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組時,爲處理分組(例如分析首部、提取數據、差錯檢驗或查找路由)所花費的時間。

④排隊時延

  • 分組在路由器輸入輸出隊列中排隊等待處理所經歷的時延。
  • 排隊時遠的長短往取決於同結中當的播所經歷

數據在網絡中經歷的總時延就是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和排隊時延之和。

總時延=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排隊時延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容易產生的錯誤概念

  • 對於高速網絡鏈路,我們提高的僅僅是數據的發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鏈路上的傳播速率
  • 提高鏈路帶寬減小了數據的發送時延。
以下說法是錯誤的:
“在高速鏈路(或高帶寬鏈路).上, 比特會傳送得更快些”

5. 時延帶寬積

鏈路的時延帶寬積又稱爲以比特爲單位的鏈路長度。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6. 往返時間

  • 往返時間RTT(round-trip time)表示從發送方發送數據開始,到發送方收到來自接收方的確認,總共經歷的時間。
  • 在互聯網中,往返時間還包括各中間結點的處理時延、排隊時延以及轉發數據時的發送時延。
  • 當使用衛星通信時,往返時間RTT相對較長,是很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

7. 利用率

  • 分爲信道利用率和網絡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幾的時間是被利用的(有數據通過)
  • 完全空閒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
  • 網絡利用率則是全網絡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權平均值。
  • 信道利用率並非越高越好。當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時,該信道引起的時延也就迅速增加。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三)、協議與服務的關係

  • 實體(entity)表示任何可發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軟件進程
  • 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的集合。
  • 在協議的控制下,兩個對等實體間的通信使得本層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
  • 要實現本層協議,還需要使用下層所提供的服務。
  • 本層的服務用戶只能看見服務而無法看見下面的協議。
  • 下面的協議對上面的服務用戶是透明的。
  • 協議是“水平的”,即協議是控制對等實體之間通信的規則。
  • 服務是“垂直的”,即服務是由下層向上層通過層間接口提供的。

3.1 開放系統互聯模型(OSI/RM)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3.2 具有五層協議的體系結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3.2.1 應用層

  • 任務:通過進程間的交互來完成特定網絡應用。
  • 數據單元:報文

3.2.2 運輸層

  • 負責向兩個主機中進程間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數據傳輸服務。
  • 傳輸控制協議TC,數據傳輸單位:報文段。
  •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數據傳輸單位:用戶數據報。
  • 注意:常說的TCP/IP協議不是單指TCP和IP兩個協議,而是指的整個TCP/IP協議族。

3.2.3 網絡層

  • 任務:
    負責爲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信服務。
    選擇合適的路由
  • 數據傳輸單元:分組(包)

3.2.4 數據鏈路層

  • 相鄰兩個結點間的鏈路上傳送數據幀。
  • 數據傳輸單元:

3.2.5 物理層

  • 物理層負責傳輸原始比特流
  • 數據傳輸單元:比特

4. 主機1向主機2發送數據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