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第五章-閱讀

第五章 習慣三:要事第一(上)(1)

——自我管理的原則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領導決定什麼是重點後,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它們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衝動所左右。

重要之事決不可受芝麻綠豆小事牽絆。

——歌德(Goethe),德國詩人

請先用幾分鐘的時間簡短回答以下兩個問題,這對你培養習慣三將是非常重要的。

●有哪件事,你經常做的話會對你個人的生活產生重大的正面影響,可是卻遲遲沒有去做?

●在事業上有哪件事會產生類似的效果?

我們過一會兒再討論這兩個問題的答案。現在先步入正題——習慣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這個習慣落實了前兩個習慣,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展現出積極主動與確立目標的功夫。

要事第一是通過獨立意志的發揮,建立以原則爲重心的處事態度,進而達到有效的自我管理。

前面已強調,管理不同於領導。領導是力道十足的右腦活動,有某種哲學爲基礎而更近乎藝術,講究的是關於人生目標、使命等大道理。

不過大方向確定之後,應落實於日常生活,此時管理就顯得異常重要。管理是分析、推理、規劃、應用等左腦所擅長的活動。我個人對此的格言是:左腦管理,右腦領導。

獨立意志:有效管理的先決條件

除了自我意識、良知與想象力之外,真正使有效管理成爲可能的是人類的第四個天賦——獨立意志。有了它,人類得以做各種抉擇,並依據這些抉擇行事。因此獨立意志是有效自我管理的先決條件。

獨立意志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屢屢創造奇蹟。不過對一般人而言,如何在日常每個決定中發揮獨立意志,纔是最重要的課題。

獨立意志的強弱,可由自制力——是否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見出端倪,因此自制力是一項極爲重要的品格。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領導決定什麼是重點後,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它們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衝動所左右。

自制力一詞來源於信徒,他們信奉一種哲學,一套原則或價值觀,信奉一個壓倒一切的目標或代表這個目標的人。

換句話說,自制力來自內部,那是獨立意志的作用。你是你自己內在價值觀的信徒,具有讓感情、衝動和情緒服從於價值觀的意志和品德。

葛雷(E.M.Gray)所著《成功的共通性》(The Common Denominator of Success)一文,深獲我心。終其一生,葛雷都在尋找所有成功者共通的祕訣。最後他發現,勤奮、運氣或靈活的手腕雖很重要,卻非關鍵,惟有掌握重點才 是成功的不二法門。他說:

成功者能爲失敗者所不能爲,縱使並非心甘情願,但爲了理想與目標,仍可以憑毅力克服心理障礙。

強烈的進取心可使人勉爲其難,排除不急之務的牽絆。

四代時間管理理論的演進

習慣三觸及許多人生管理與時間管理的問題,我研究多年的心得是:如何分辨輕重緩急與培養組織能力,是時間管理的精髓所在。

有關時間管理的研究已有相當歷史。猶如人類社會從農業革命演進到工業革命,再到資訊革命,時間管理理論也可分爲四代。

●第一代理論着重利用便條與備忘錄,在忙碌中調配時間與精力。

●第二代理論強調行事曆與日程表,反映出時間管理已注意到規劃未來的重要。

●第三代是目前正流行、講求優先順序的觀念。也就是依據輕重緩急設定短、中、長期目標,再逐日訂定實現目標的計劃,將有限的時間、精力加以分配,爭取最高的效率。

這種做法有它可取的地方。但也有人發現,過分強調效率,把時間崩得死死的,反而會產生反效果,使人失去增進感情、滿足個人需要以及享受意外之喜的機會。於是許多人放棄這種過於死板拘束的時間管理法,回覆到前兩代的做法,以維護生活的品質。

現在,又有第四代理論出現。與以往截然不同之處在於,它根本否定“時間管理”這個名詞,主張關鍵不在於時間管理,而在於個人管理。與其着重於時間與事務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維持產出與產能的平衡上。

第五章習慣三:要事第一(中)

集大成的時間管理理論
第一代的時間管理理論絲毫沒有“優先”的觀念。固然每做完備忘錄上的一件事,會帶給人成就感,可是這種成就不一定符合人生的大目標。因此,所完成的只是必要而非重要的事。

然而好此道者不在少數,因爲阻力最少,痛苦與壓力也最少。更何況,根據外在要求與規律行事,容易推卸責任。這類經理人缺乏效率,缺乏自制力與自尊。
第二代經理人自制力增強了,能夠未雨綢繆,不只是隨波逐流,但是對事情仍沒有輕重緩急之分。
第三代經理人則大有進步,講究理清價值觀與認定目標。可惜,拘泥於逐日規劃行事,視野不夠開闊,難免因小失大。第一、三類事務往往佔去所有的時間,這是第三代理論最嚴重的缺失。
不過以上三代理論的演進,仍有可資借鑑的地方。第四代理論便在舊有基礎上,開創新局面。以原則爲重心,配合個人對使命的認知,兼顧重要性與急迫性;強調產出與產能齊頭並進,着重第二類事務的完成。
管理方法六標準
有效的個人管理方法須符合以下標準:
一、一致:個人的理想與使命、角色與目標、工作重點與計劃、慾望與自制之間,應和諧一致。
二、平衡:管理方法應有助於生活平衡發展,提醒我們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免忽略了健康、家庭、個人發展等重要的人生層面。有人以爲某方面的成功可補償他方面的遺憾,但那終非長久之計。難道成功的事業可以彌補破碎的婚姻、孱弱的身體或性格上的缺失?
三、有重心:理想的管理方法會鼓勵並協助你,着重雖不緊迫卻極重要的事。我認爲,最有效的方法是以一星期爲單位訂定計劃。一週7天中,每天各有不同的優先標的,但基本上7日一體,相互呼應。如此安排人生,祕訣在於不要就日程表訂定優先順序,應就事件本身的重要性來安排行事曆。
四、重人性:個人管理的重點在人,不在事。行事固然要講求效率,但以原則爲重心的人更重視人際關係的得失。因此有效的個人管理偶爾須犧牲效率,遷就人的因素。畢竟日程表的目的在於協助工作推行,並不是要讓我們爲進度落後而產生內疚感。
五、能變通:管理方法應爲人所用,不可一成不變,視個人作風與需要而調整。
六、攜帶方便:管理工具必須便於攜帶,隨時可供參考修正。
根據實際經驗,我設計出一種符合以上諸條件的表格。其實,許多優秀的第三代管理工具,也值得采用,只是實際做法或具體運用因人而異罷了。以下舉實例說明如何以原則爲重心,建立起充分掌握重點的一週行事曆。
個人管理四步驟
有效的個人管理可分爲四個步驟:
●確定角色——首先,寫下個人認爲重要的角色。假若以往不曾認真考慮這個問題,就把這時閃過腦際的角色逐一寫下。除了“個人”以外,父母、兒女、職員、老師……凡是你願意定期投入時間精力的,都可以納入其中。
不必想得太嚴肅,彷彿立下終身職志,只須考慮未來一週中應該扮演的角色即可。
請看以下兩例,是一般人如何看待他們所扮演的各種角色:
一、個人
二、丈夫/父親
三、新產品經理
四、研究經理
五、人事經理
六、行政經理
七、公司董事長
一、個人發展
二、妻子
三、母親
四、房地產推銷員
五、主日學老師
六、交響樂團董事
●選擇目標——其次,爲每個角色訂定未來1周欲達成的2至3個重要成果,列入目標欄中(請看錶五-2)。
這些短期目標應與使命宣言中的終極目標有所關聯,至少有一部分如此。即使不曾寫過使命宣言,也可以自己設想每一角色及重要目標。在未來1周的目標中,務必有一些真正重要但不急迫之事。
●安排進度——現在,根據上面所列目標,安排未來7天的行程。比方說,目標之一是完成個人使命宣言初稿,那麼不妨在週日抽出連續2個小時完成此事。通常星期日(或一週中對你最有意義或最特殊的一天),正是思考如何提升自我及規劃一週行事的最佳時刻。
再比方,鍛鍊身體是你的目標,那麼不妨安排3至4天,每天運動1小時。
有些目標可能必須在辦公時間完成,有些得在全家共聚一堂時實現。
每個目標都可當做某一天的第一要務,更理想的是當做特殊的約會,全力以赴。對本年度或1個月內已定的約會則一一檢討,凡是符合個人目標的加以保留,否則便取消或更改時間。
在表五-2中,一共有19個目標,大致都很重要,分別安排在7天內。左下角的方格是“精益求精”欄,提醒你定期就身體、心智、精神、社會情感四個層面,來檢討追求人生目標後的情況。詳情請參閱第十章。
經過一番規劃,這張“一週行事曆”中,居然還留有不少空白。足以應付突發事件,調整工作日程,建立人際關係,或偷得浮生半日閒。由於一切都在個人掌握之中,便無須瞻前顧後。
●逐日調整——每天早晨依據行事曆,安排一天的大小事務。第三代理論強調的逐日計劃行事,在此可以派上用場,使事情井然有序,不致因小失大。
從以上的實例,你是否已心領神會這種做法的可貴之處?依據我個人的心得,以及許多人受益的情形,我深信這種做法確實不同凡響。
第三個習慣重在身體力行。就彷彿程序設計員設計出程序後,計算機必須加以執行。
順從別人的意願,完成他人眼中的要務,或無牽無掛地享受既不緊張又不重要的活動,豈不輕鬆愉快?至於執行自己依理性原則設計出的程序,則或多或少考驗着自制力,此時就得靠誠心正意的修養功夫,堅定意志。
俗語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事先安排妥當的行事曆,必要時仍須有所更動。只要把握原則,任何調整都心安理得。
我有個兒子,一度對追求效率十分着迷,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相當緊湊。到後來,日程表居然已細分到以分鐘爲單位。記得有那麼一天諸事順利,他依計劃洗車、借書……但到了“與女友分手”這一項,事先的計劃完全打破。
原本他只安排了10至15分鐘打電話,向女友解釋一切。沒想到,解釋了1個半小時,還難以收場,因爲女友實在無法接受這突如其來的打擊。這再一次證明,對人不可講效率,對事纔可如此。對人應講效用——即某一行爲是否有效。
爲人父母者,尤其是母親,常耗費所有的時間照顧小孩,以致一事無成,備感挫折。但挫折多來自有所期望,而這期望反映的卻是社會價值觀,不是個人的價值觀。若想要克服因社會價值觀而產生的內疚感,可以依靠習慣二——以終爲始。
第四代個人管理理論的特點,在於承認人比事更重要。而芸芸衆生中,首要顧及的便是自己。它比第三代理論高明之處是:強調以原則爲重心,以良知爲導向,針對個人獨有的使命,幫助個人平衡發展生活中的不同角色,並且全盤規劃日常生活。

第五章習慣三:要事第一(下)

高效能的祕訣——授權
授權是提高效能或效能的祕訣之一,可惜一般人多吝於授權,總覺得不如靠自己更省時省事。
其實把責任分配給其他成熟老練的員工,纔有餘力從事更高層次的活動。因此,授權
代表成長,不但是個人,也是團體的成長。已故名企業家潘尼(J.C.Penney)曾表示,他這一生中最明智的決定就是“放手”。在發現獨立難撐大局之後,他毅然決然放手讓別人去做,結果造就了無數商店、個人的成長與發展。
由此可見,授權也與公衆的成功有關,這一點留待第六章加以討論。此處專論授權與個人管理技巧的關係。
授權是事必躬親與管理之間的最大分野。事必躬親者凡事不假外求。不放心子女、寧可自己洗碗的父母,自繪藍圖的建築師或自己打字的祕書,都屬於這一類。
反之,管理者注重建立制度,然後彙集羣力共同完成工作。比如分派子女洗碗的父母,領導一羣設計人員的建築師,或監督其他祕書與行政人員的執行祕書。
假定事必躬親者花1小時可產生1單位的成果(如圖5-7),那麼管理者經由有效的授權,每投入1小時便可產生10倍、50倍,甚至100倍的成果其中訣竅不過是將槓桿支點向右移而已(如圖5-8)。
兩種類型的授權
授權依型態可分爲兩種,一是“下達指令”型,一是“充分信任”型。
下達指令
放不開手的管理者堅持一人獨挑大樑,屬下惟命是從,意即不做任何決策、不負任何責任。
有一次,我們全家去滑水。擅長滑水的兒子由我駕船拖着滑行,我的妻子負責拍下他的精采動作。起先我叮嚀她慎選鏡頭,因底片所剩不多。後來發現她對相機性能不熟,就頻頻面授機宜:要等太陽落在船的前方,且兒子表現美妙動作時再按快門。
可是愈擔心底片不夠或妻子技術欠佳,我愈無法放手讓她拍。到最後,演變成我下口令,妻子才按快門。
這就是下達指令型的授權,必須亦步亦趨地監督。這種方式常被採用,但成效如何呢?有多少人能夠如此事無鉅細地管理屬下呢?
充分信任
充分信任型的授權,纔是有效的管理之道。這種方式注重的是結果,不是過程。獲授權者可自行決定如何完成任務,並對結果負責。起初,也許會比較費時,但絕對值得。
充分信任型授權必須雙方對以下事項,有足夠的默契與共識:
●預期的成果:管理與被管理的一方須對預期的結果與時限進行溝通,寧可多花時間討論,確定彼此認知無誤。討論重點在成果,不在手段。
●應遵守的規範:授權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必須加以規範,但切忌太多,約束太多。
然而也不可過度放任,以致違背了原則。對可能出現的難題與障礙,應事先告知對方,避免無謂的摸索。
●可用的資源:雙方確定可用的人力、物力、財務、技術或其他資源。
●責任的歸屬:約定考評的標準及次數。
●明確的獎懲:依據考評結果訂定賞罰,包括金錢報酬、精神獎勵與職務調整等等。
仍以我家爲例來說明。有一年,我們開家庭會議,討論共同的生活目標以及工作分配。會議結果不問可知,因爲孩子還小,我與妻子分擔了大部分工作。當時年僅7歲的史蒂芬已相當懂事,自願負責照顧庭院,於是我認真指導他如何做個好園丁。
我指着鄰居的院子對他說:“這就是我們希望的院子——綠油油而又整潔。除了上油漆以外,你可以自己想辦法使院中充滿綠意,用水桶、水管或噴壺澆水都行。”
又爲了把我所期望的整潔程度具體化,我倆當場清理了半邊的院子,好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經過兩星期的訓練,史蒂芬終於完全接下了這個任務。我們協議一切由他作主,我只在有空時從旁協助。此外,每週兩次,他必須帶我巡視整個院子,說明工作成果,並自行判斷表現成績。
當時並未談到零用錢的問題,不過我很樂意付這筆錢。我想,7歲大的孩子應該已有責任感,足以負擔這個任務。
那一天是星期六,一連過了3天,史蒂芬毫無動靜。星期六才做的決定,我不奢望他立即行動,星期天也不是工作日,可是星期一他依然故我。到星期二,我已經有些按捺不住。不幸的是,下班之後,院內臟亂依舊,史蒂芬卻在對街的公園裏嬉戲。
我感到極度失望,忍不住想要喚他過來整理院子。這麼做可收立竿見影之效,卻會給孩子推卸責任的藉口。於是我勉爲其難忍耐到晚餐用畢,纔對他說:“照前幾天的約定,你現在帶我到院子裏,看看工作成績,好不好?”
纔出門他就低下頭,過不多久更抽噎地哭起來。
“爸,這好難喲!”
很難?我心裏想:你根本什麼都沒做。不過我也明白,難的是自動自發,於是我說:“需不需要我幫忙呢?”
“你肯嗎?爸!”
“我答應過什麼?”
“你說有空的時候會幫我。”
“現在我就有空。”
他跑進屋去拿來兩個大袋子,一人一個,然後指着一堆垃圾說:“請把那些撿起來好不好?”
我樂於從命,因爲他已開始負起照顧這片園地的責任。
那年暑假我總共又幫了兩、三次忙,之後他就完全獨立作業,悉心照顧一切。甚至哥哥姐姐亂丟紙屑,立刻就會受到指責。他做得比我還好。
信任可以激發最強烈的動機,使人全力以赴,但需要時間與耐心。惟有經過相當的訓練與陶冶,才能培養足夠的能力,不致有辱使命。
我相信,善於授權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且對雙方都有益處。不過授權者必須真心誠意以管理爲出發點,而不是隻求效果。比方整理房間,做父母的自然是得心應手。但爲了訓練子女,就得耐住性子,給他們時間,放手讓他們去做,父母只能從旁指導。縱使一時浪費時間,將來卻能省掉不少麻煩,這種投資絕對值。至於獲授權的人,既擁有自主權,也就無從推委,惟有竭力達成目標,不負所托。
授權的大原則不變,權限卻因人而異。對不夠成熟的人,目標不必訂得太高,指示要詳盡,並且充分提供資源;監督考覈則較頻繁,獎懲也更直接。對成熟的人,可分配挑戰性高的任務,精簡指示,減少監督考覈的次數,考評標準則較爲抽象。
成功的授權是有效管理的表徵,重要性可想而知。在附錄二中有一則實例,說明辦公時把握要點可發揮龐大的力量。
立即行動
一、找出一件一直爲你所忽略,但是會對個人或事業產生重大影響的事,寫下來作爲近期目標。
二、根據表五-1估計自己花在這四類事務上的時間,然後連續3天記錄行事曆,每15分鐘爲1單位,驗證估計正確與否。你是否滿意自己運用時間的方式?有沒有應當改弦更張之處?
三、列舉可授權的事項及合適的授權對象,並付諸行動。
四、規劃下一週的活動,依據不同的角色設定目標,再把目標轉換成行動,列入行事曆。一週過後,檢討自己是否成功地把人生目標和價值觀溶入日常生活,意志是否堅定?
五、下定決心,以後每週固定規劃行事曆,並選擇一定時間來進行。
六、設計合用的表格,可參考本書範例。
七、閱讀附錄二的實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